掌柜的说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观影高潮处,对着大银幕或热泪盈眶,或痛哭失声。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当我们一个个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我们在哭什么?

哭世界如此美好,世道如此艰难?

哭个体生命这般尊贵,却终究一片片凋零在历史风尘里?

哭一代文人风骨如此风光霁月?

哭世家子弟为国捐躯,如此赤忱,如此敢勇?

……

触动每个人心绪的细节或许有些微不同,但有一点感受应该是能共通的——电影里的那些清华学子,如此年轻,如此热忱,如此勇敢。

不管时代怎样变迁。

迷茫年代

战乱年代

错乱年代

迷乱年代

他们,终究用同样的初心,找到了真实的自己:爱己所爱,行己所行,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梅贻琦是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执校期间,奠定了清华大学的校格,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四大哲人。

电影里,由祖峰饰演。

但他在片中,只是串场。

负责点醒迷惘的第一代清华学霸——吴岭澜(陈楚生 饰)。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

吴岭澜出场的时候,时值1923年。

在那个国门乍开,西风猛烈的迷乱年代,少年吴岭澜虽是文科天才,中文、外文全都满分,但也被当时社会上“崇尚西学”的主流思潮所干扰,坚持修读自己并不擅长的实科(理工科),以为:“最优秀的人才都读实科”、“只要把自己交给书本,即可获得踏实。”

是梅贻琦的一席话,让他开始思索什么是真实的自我,应该怎样去寻求忠于真实自我的人生价值。

后来的吴岭澜成了清华大学的教员。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2)

在课堂上用当初点醒自己的泰戈尔的诗“布道”,遇到了比自己更年轻的学子——沈光耀(王力宏 饰)。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3)

2、


沈光耀/王力宏,真好看呀。

他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头一抬,斗笠下的那张脸转过来,顿觉满屏生香,仿佛有一种叫俊朗的光芒照亮了少女们荒芜的心田。

整个影厅里的女孩子,被帅到整整齐齐地倒吸了一口气。

真帅!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4)

我不是故意在这里发花痴。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5)

而是王力宏那明朗朗的少年贵气,对成就沈光耀这个角色太重要。

那是1938年,抗战爆发不久,清华大学与北大、南开共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南迁至昆明。

20出头的少年郎,随校南迁。

住茅舍,在铁皮屋顶的简陋教室里读书,在震耳欲聋的飞机轰炸声里静坐听雨。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6)

原本是衣食无忧的世家子弟,出身高贵,自身优秀,智商高,成绩好,相貌佳,体格健……赤裸裸的完美(爱豆)人设。

两个“脑残粉”同学见他第二面就把板报上写字的任务交给他,你的字好,你写。沈光耀很诧异,你们怎么知道我字好?

因为你一看就是那种什么事都能做好的人呀!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7)

是啊,一个什么事都能做好的完美世家子弟。

面对国难,他想弃笔从戎。

慈母(米雪 饰)远道而来劝阻,对他说,不求你升官发财,光耀门楣,因为该享的荣耀,你的父辈先祖都享受过,那只是虚幻荣光。

作为父母,我想让你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我怕你——还没想好要怎么过好这一生,命就没了……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8)

演了大半辈子电视剧的米雪,这一段大银幕表演,真好啊。

世家夫人的优雅、慈爱和语重心长,在这腔软软的粤语里,像涓涓溪水一样,潺潺而下,动人心扉。

面对慈母的劝阻,亲情的牵绊,沈光耀从戎的心动摇了。

只是国难愈烈,民族生死存亡,华北之大早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母亲想让他过的“小确幸”终究是难以实现。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9)

从军,不是为封侯拜相,不是为名为利。

只是因为忠于自我。

在那样的年代,就像那位空军招生军官用蹩脚的中文所说的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出发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于是,完美的少年,一身戎装,一腔赤诚,奔赴战场,如赴一场盛宴。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0)

3、


电影其实是倒叙着来讲故事的。

一共有四个故事,四代人。

吴岭澜和沈光耀出场的时间都比较晚。

我把时间线重先撸一下,是为了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

最先出场的其实是当代的精英才俊张果果(张震 饰),他的故事,像我们大多数人过的日常一样,戏剧性不大,但有点糟心。

清华毕业,公司骨干,但面对两位上司的勾心斗角,被视为“得力之才”的他一度迷惘。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1)

面对强者的互相倾轧,他如何站队?

面对弱者的无奈求助,他怎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

冷漠的都市里,纷乱的人心,横流的物欲,张果果是从哪里找到的答案?

——父辈。

他的父母,是李想牺牲了自己,救下的。

李想,是陈鹏的情敌。

陈鹏是第二个出场的清华学霸——当年在战乱里靠沈光耀从飞机上“喂投”一点吃食活下来的孩子。#所有的人都能串起来#

由黄晓明出演。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2)

他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

陈鹏和李想都爱着护士王敏佳(章子怡 饰),王敏佳最初心系李想,却因为李想的一个私心、退缩,遭遇了那个年代里最不幸的命运。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3)

是陈鹏的爱而无畏,为王敏佳不断下坠的人生托底,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

这俩人的故事,留更多的空间给还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去电影院品味。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4)

无问的“少年气”其实是以上这些,每个年代每个故事里的清华学子,通过他们对学业、对家国、对爱情、对事业的“坚守自我”来代代流传、代代传承的。

电影通过倒叙的手法,追根溯源般地从当代走向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走向了三十年代、再走向二十年代,然后你会在片尾的重量级彩蛋里,被醍醐灌顶。

真正明确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那些龙套一样出现在镜头里的学生、老师,每一个亮出名字,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个举足轻重的名字。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5)

文人风骨,少年热血。

不求闻达,只为求真的清华之风,在彩蛋亮出来的那一刻炸裂。

这部电影既可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之作,也可以是现代人在迷惘现实中叩问自我的精神慰藉。

它所倡导的普世价值,对个体生命自我的探求和坚守、尊重和颂扬,让这部片子显得分外真诚、动人和尊贵。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6)

4、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喜爱这样的片子。

它太过于关照个体的内心;

技法上也因为宏大的叙事,有点奢侈的节奏铺陈,过多的时间线剪辑……十分考验观众的耐心。

但喜爱这部片子的人,会爱极而泣。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7)

(这是我中学老班大半夜在朋友圈发的猫眼评论,其从事行业和电影业无关)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8)

(这是读者群里看完后纷纷表示被戳中泪点的读者聊天截图)

……

电影口碑两极分化,几乎是诞生之初就已注定的。#毕竟是一部强调追寻自我的电影啊#

再加上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上映第一天就按惯例收获了不少“黑水”负评。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19)

(左为该片宣发工作负责人的朋友圈控诉,右为疑似“黑水”下单聊天截图)

豆瓣评分也从6.5,掉至6.2;猫眼评分从9.1掉至8.5,淘票票,从8.8掉至8.6……不过经过这个周末的口碑发酵,目前每个平台的口碑都在逆袭上行,豆瓣回到了7.4,猫眼生到了8.6,淘票票回到了8.7。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20)

我倒不觉得这些平台的差评低分能起到特别大的负面作用。

因为技法型探讨对这种情绪饱满到要溢出大银幕的电影来说,显得有些荒诞可笑。能get到那份“少年燃”“文人风骨”的人早已泪流满面,怎么会在乎技术派在那唠唠又叨叨?

或许,用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来评价它,最为中肯。

“这个时代,不缺技巧完美的电影;但缺这种真诚地从心底出发的,真心、正义、无畏、灵魂高洁的电影。”

无问西东对于我们的启发(当我们为无问西东泪流满面时)(21)

如果可以,请你在这个农历年末、阳历新年的时节,带上父母,带上孩子,让他们看看最美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最美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子。

无论哪个年代,无论世道多么迷乱,找到自我,忠于自我的青春,就是最好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