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讯(记者 李茜 苏琪)她从11岁参加文艺工作至今,歌唱67载。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歌唱。

她走基层、下矿井,连续17年没在家中过年。

她不计酬劳演出五千余场次,皆因心和群众在一起。

周总理与她的一番话,让她坚定了为人民歌唱的信念。

她用清脆优美、结实饱满又质朴动人的歌声,唱出了人民艺术家的精气神。

她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她就是时代楷模,人民歌唱家贠恩凤。

兰州本土红色教育故事(丝路朗读歌声篇)(1)

一首歌,就是一个年代的记忆,它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失色。相反,会日久弥新,时时荡起你情感的涟漪。说到人民歌唱家,贠恩凤老师她的歌声,早在六十多年前,就飞遍了矿山田野、部队学校……她那银铃般清新悦耳的民歌,早已传遍神州大地。

1951年6月,年仅11岁的贠恩凤在全西安市的中小学歌咏比赛中,凭借在一首《团结起来把帐算》中的四段领唱,赢得观众和专家评委的好评。被陕西广播文工团团长的余景儒选中,当场拍板“真不错,这个女娃娃我们要了”于是,贠恩凤进入了文工团,成为一位戴着红领巾就参加工作的专业演员。

兰州本土红色教育故事(丝路朗读歌声篇)(2)

当时参加完比赛,老师就通知贠恩凤去参加工作。那时候年龄也小,没多想,回家告诉父母,父母也很开心。那年8月的一天,贠恩凤去了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文工团。到了文工团驻地,她放下行李说‘我回啊。’那两个同志说‘不能回,你参加革命了。’她问‘啥叫参加革命?’他们说‘参加革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从那天起,她成为了一名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她受用了一辈子。”

1965年冬天,在驻京某部队演出现场,结束了一整天辛苦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一边听着演唱一遍随着音乐的节奏轻敲桌面打着拍子。25岁的陕西女歌手贠恩凤,在那一天见到了她一生最敬爱的周总理。

回忆起这段历史, 贠恩凤说:“那天我唱完以后,大家都邀请总理跳舞,我当时非常紧张,总理是那么大的领导,万一和我跳舞把他脚踩了咋办?就在我犹豫不决时,总政歌舞团几个同志突然把我推到了总理面前,我赶紧说‘总理,我请您跳舞。’没想到他老人家欣然接受了。” 后来,周总理对贠恩凤说:“你叫贠恩凤是吧?我叫周恩来,我们都有一个恩,我应该为人民服务,你应该为人民歌唱。你刚才唱的民歌很好,以后你要多唱民歌,人民是喜欢民歌的。”

兰州本土红色教育故事(丝路朗读歌声篇)(3)

孙 维:心系人民,不改初衷,贠老师的歌声,穿过时空岁月,至今仍让我们感动。琴瑟合鸣,歌声不老。为什么她被大家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因为她对这块黄土地,有着太深的感情。

在丝路朗读的现场,贠恩凤为大家荐读的作品是史铁生《黄土地情歌》,她动情地说:“我觉得文字的力量和歌声的力量是一样的,同样能够鼓舞人心。用最真的文字,表达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这篇作品正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