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结合课文,联系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好文品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好文品读(品读文本之美)

好文品读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结合课文,联系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语句,并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播放小鸟啾鸣的乐曲,请学生思考: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给你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空灵的乐曲营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感受课文配图中树林的幽深雾蒙,初步感受课文的诗意基调】

二、预习检测

字词学习。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认字,如认识“猎”字与“错、借”等字;注意还词入句,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讲解生字的结构、结构间隔和关键笔画,重点书写“鼻、蒙、翅”等生字。

三、说一说,感知父亲形象

1.扩展课题,初知大意。

父亲 树林 鸟儿。

预设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

预设2:父亲带着我从一片树林走过,他跟我谈他十分热爱并非常了解的鸟。

2.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1)这是一片 的树林。

预设1:这是一片 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预设2:这是一片 栖息着许多鸟儿的树林。

师小结:结合课文插图和“幽深、雾蒙蒙”等词句,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它笼罩在清晨一片朦胧、湿润的雾气之中,清新而静谧,庇护着成千上万只鸟儿。

(2)这是一位 的父亲。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来?

预设1:课文第一段说“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而且父亲对鸟的习惯非常了解,我觉得这是一位非常喜欢鸟儿的父亲。

预设2:第19段说“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乐”。我觉得这是一位爱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父亲。

师小结:在课文描写父亲的句子中,我们发现父亲的一些动作和神态,再看看课文的插图,图里的父亲穿着长衫,凝神静气。他对鸟儿观察入微,了如指掌。

(3)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学生发言,思考依据:

①结合课文的关键句进行推断。

②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推测。

③结合课文整体内容和感情基调去表达。

3.正面思考,小结强化。

我真高兴,父亲是 。

【设计意图:扩展课题,让学生清晰地外化自己已经获知的课文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促进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感知人物形象。“表达初步印象→细化思维过程→正面表达,小结提升”,这三个思维进阶的完成,让学生习得并强化两个阅读方法】

四、读一读,积累语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留意,哪些词句你最喜欢?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例如朗读旁白时,自然平和,注意读好重读,读好停顿,读出情感。

师生点评朗读效果。

【设计意图:朱自清先生说,“对课文的理解,一半在朗读里”。同时,朗读环节为下面品味句子做准备】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在树叶形卡片上,给句子里你认为别有意味的词语打上重点号,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加重点号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教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与学生一起重点分享三个句子。

预设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理解关键词,想象意境:“幽深”的意思是“深而幽静”;“雾蒙蒙”的意思是“雾茫茫,雾气笼罩看不清楚”。我们是否也在清晨看过这样雾气弥漫的景象?再结合课文配图,想象这片树林幽静、茂密、朦胧、湿润、清新的样子。

2.演一演,人物动作饱含情感:演一演此时父亲反复“望”“闻”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在这样难以清晰辨认的环境中,父亲是何等耐心和专注,他对鸟儿的热爱和熟悉由此可见。

3.仿写短语,学以致用:请用“ 了又 ”说一个短语,再用所说的短语说一个句子。

预设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理解词语“凝神静气”,想象情境,演一演父亲“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神态和动作。这片树林,对父亲而言是一个有生命力、值得尊敬和平等对待的对象,所以他敛声屏气,不忍打破它的宁静与美好。当我抬头仰望父亲时,他和树一样高大,他和自然已融为一体。

预设3: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儿的气味。

你或者闻过一些草木的苦味,但你不知道鸟儿的气味是一种怎样的味道。父亲闻到了,而且他知道那是树林里过夜的鸟儿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气味。父亲是鸟儿的知己,不是惜鸟儿爱鸟儿之人,哪里能修炼成这样的本事呢?

【设计意图:教师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品味句子。通过上第一单元,学生学会了关注新鲜词句。在这里,教师提供方法,有收有放地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去积累】

五、记一记:我的想法

1.假如你是这一片幽深的林树,或是清晨林中的一只鸟儿,甚至是一名持枪的猎人……你想对父亲说什么?记录下来,完成记录表。

2.小组交流、分享,选择记录卡贴在黑板板书的大树上,上台分享展示。

3.完成作业:将树叶形卡片挂在教室窗边,去读一读其他同学的摘抄。

【设计意图:在琅琅书声中,落实教学目标二,同时响应“双减”政策要求,让孩子在课堂内完成语文作业。孩子的摘抄留在教室里,“父亲”的影响却并没有随着课堂的结束而消失,反而一直在提醒着孩子:去做自然的朋友吧,去做自然的保护者】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坂田校区)

《中国教师报》2022年02月09日第5版

作者:林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