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赵俊鸽/剪辑
12年之内,“港中旅”先后接手的嵩山景区、鸡公山景区,在其管理运营期间,无论是景区投入、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品质、游客好感度均未得到显著提升。多位业内专家向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表示,“港中旅”与地方政府合作最终中途撤离的做法,对于河南旅游业来说既是教训也有启示,文旅品牌的打造和管理,最核心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当然,并不是不主张借助外力发展,而是在合作和运作的过程中,要提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所预警,有所考虑,要有对策,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要避免已经积累培育多年的文旅品牌影响力下降。
(少林景区内“天下第一名刹”石坊)
谈及“港中旅”的撤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接受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则表示:“港中旅”走与不走,我们不好评价。
【质疑】你为登封嵩山添过一块儿砖么?
“港中旅”撤离嵩山景区,将其原因指向新冠肺炎疫情。
港中旅半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5.7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4%;利润亏损6.51亿港元,而2019年上半年为盈利5.46亿港元,主要由于2020年上半年暴发的疫情导致港澳及内地的旅游接待人次大幅下降,对集团全线业务的财务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去年上半年,港中旅的酒店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6%,应占亏损为0.71亿港元,主题公园收入同比减少82%,应占亏损为0.39亿港元;旅行社、旅游证件及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减少75%,应占亏损为0.35亿港元;客运业务收入同比减少82%,应占亏损为1.2亿港元。
盈利下滑,自然影响现金流。截至去年上半年末,港中旅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5.46亿港元,较上年底减少30%,而流动负债为33.07亿港元。
对已陷入亏损的港中旅而言,出售嵩山公司控股权将为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也将为其投资其他旅游资产带来资金。
但对于河南来说,作为央企的港中旅在河南景区方面失去的并非只是一个少林寺或者鸡公山,更大的问题是合作的声誉。
(少林景区内,仍可看到“港中旅”字样)
“港中旅,你为登封嵩山添过一块儿砖么?” “港中旅当初的承诺,为登封建设发展项目,没有兑现一个,如今拍拍屁股走人了”“本地优质旅游资源,到了人家手里,就是为了挣钱,钱挣得差不多了,肯定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网络上,对于“港中旅”的质疑占据主流。
对于“港中旅”撤离嵩山,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联系港中旅登封公司,该公司营销副总李庆伟称,“不好意思,我休假了,这段时间都没上班,对公司情况不清楚”。记者又联系该公司其他几位领导,均不接受采访。之后,记者又将问题通过邮件方式发到“港中旅”总部,始终未见回复。
记者联系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该负责人不接电话,记者又将详细的采访诉求通过短信发给对方,亦未见回复。
“港中旅”撤离之后,嵩山景区如何运营管理?嵩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称,“这个还不太清楚,各方面还没有理顺,不好答复”。
【说法】“港中旅”来还是走,少林寺不好评价
“港中旅来之前,我们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寺院,现在几乎所有车辆都被挡在景区之外;以前,外派的僧侣回来可以直接来寺里,现在我们还得一趟一趟办手续,回趟自己的家不容易……”嵩山少林寺一位僧人满腹埋怨。
(少林寺僧人)
少林寺外联处一位负责人告诉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对于少林景区的核心景点少林寺来说,港中旅的到来,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少林寺是禅宗祖庭,是佛教场所,需要在安静、宁静的环境中修行,而港中旅是大型上市公司,其功能更多的是旅游,是经济效益。港中旅的到来,打破了少林寺平静的生活,加剧了矛盾冲突,尤其是最初宣传上市,对少林寺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伤害。”
而在这12年中,嵩山管理委员会、港中旅和少林寺之间的关系,曾被人比喻为现实版“三国演义”。2013年年底,少林寺向郑州市中院提起诉讼,要求嵩山管理委员会支付4970万元少林景区门票分成款,并支付违约金232万元,而负责少林景区日常经营的港中旅登封公司也未能避嫌。
用一位知情者的话讲,“港中旅”与登封市政府合资成立的港中旅登封公司,本应该对登封负责,结果合资公司只对“港中旅”负责,不考虑地方利益。
谈及“港中旅”撤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接受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倒是显得很佛系:“港中旅”来,“港中旅”走,跟少林寺都没有关系。“港中旅”来,是跟当地政府合作,不是跟少林寺合作,少林寺不了解具体情况,因此,少林寺也不好评价。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专家】背离合作初衷,给河南文旅发展提供了教训
按照登封市的说法,当年,他们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和省、郑州市“招大商,大招商”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危机,调整经济结构,选择了同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港中旅进行合作。同港中旅合作,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和层次,提高保护能力,防止因我们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保护能力所限,造成今天的努力成为后人开发、利用、保护的障碍。
按照双方的合同,合资公司受委托经营管理嵩山风景名胜区,不改变景区的所有管理经营权属,即景区的行政管理权仍然由嵩管委来行使,形成对景区经营权、管理权分离的新机制。然而,12年过去,却以“港中旅”撤离而告终。
(受疫情影响,少林寺如今暂停对外开放)
“登封市政府和港中旅的合作,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令人失望,这给河南文旅今后的发展既提供了教训,也提供了启示。”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说,首先是地方政府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一定要谨慎,要擦亮眼睛,要对合作方充分的了解。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优势互补,是诚信和共赢。如果仅仅看到的仅是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愿意投入,只想从对方索取,这样的合作不会长久。特别是文旅产业,它的文化性、社会性,公益性,远大于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不立足文化的社会效益,而只专注文化的经济效益,这条路注定会走偏。
“其次,对于登封这个文化旅游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来说,这一事件,给了我们启示就是要走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道路。不要总想着依靠别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河南是文化旅游大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只有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文化,因此,文旅品牌的打造和管理,最核心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汪振军说,河南的文旅资源很多,景区很多,其他地方可能也会面临登封嵩山、信阳鸡公山这样的问题,包括控股、融资、管理、建设、合作、利益分配等问题,我们不是不主张借助外力发展,与别人合作,而是说,在合作和运作的过程中,要提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所预警,有所考虑,要有对策,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要避免已经积累培育多年的文旅品牌影响力下降。
【建言】嵩山旅游之所以没做好,还是产业政策不对路
中国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资深旅游专家郑泽国认为,文旅事业的发展,还是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文旅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文旅发展必须是政府主导。在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放眼长远,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更要做好旅游环境,加强旅游服务,规范管理。
(从少林寺内可以看到巍峨的嵩山)
“双方合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港中旅进驻登封之后,并没有当成产业来运作,而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文旅研究专家、原《中国旅游报》驻河南记者站站长张明灿说,“港中旅”进驻嵩山之前,少林景区已经是我国的首批5A景区之一,少林寺更是我国的对外文化名片,但其后少林景区的管理,还没有之前有序,围绕少林寺还爆发了一系列风波,少林寺声誉一再受损,这是一系列矛盾的爆发。
张明灿认为,对于登封来说,“港中旅”不走是累赘,走了得解脱。“港中旅没本事把嵩山景区玩起来,按我的理解,对照当初签约合作合同逐条意向,它应该给登封人民、河南人民写一封道歉书,更不应该在走之前,拿走2.55亿元的股值。”
“港中旅”撤退后,嵩山旅游如何发展?
“位于郑州、洛阳两大古都之间的嵩山是世界东方文化圣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曾经是中国最早开放旅游的地方,多年是河南旅游的龙头。”张明灿说,嵩山旅游之所以没有做好,还是产业政策不对路。我们只知道围绕庙门卖门票,而旅游是大产业,要大力发展吃住行游购娱,把登封打造成真正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而不是游客的“过路”城市,应该让登封像大理、丽江、阳朔、杭州西湖一样,城和景融为一体,城为景服务,为游客服务。
张明灿说,登封要舍弃围着庙门卖门票的做法,参考“杭州西湖经验”要有产业大格局、国际大创意,要活化、创新现有旅游产品,通过提供精细化优质服务来挣钱。嵩山旅游蕴藏着中国其他名山无可比拟巨大文旅财富,是数十亿、百亿的财富,河南人必须无愧于这座世界名山,踏踏实实、努力拼搏把嵩山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爆料、维权、寻找、求助,请拨打东方今报新闻热线16603712315、(0371)65830000,欢迎您随时向我们提供新闻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