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熟知董竹君,是从她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开始的。后来,金继武导演将她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世纪人生》,让人们更加真切感受到了董竹君的传奇人生。

一个女人创立上海锦江饭店(她说我不用你花钱)(1)

(董竹君旧照)

董竹君从一个卖唱女华丽转身为成功的女富豪,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美丽善良、勤劳坚韧、自强不息、智慧独立……

一、少年家贫,不幸坠青楼。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打小就眉清目秀,聪慧活波。但上天是公平的,给了董竹君一副姣好面容的同时,也让她饱尝贫穷的苦涩。父亲是一个黄包车夫,靠力气和运气挣钱。母亲是一个保姆,东家洗衣西家做饭,靠伺候别人来补贴家用。

俗话说“人穷志不短”,穷苦潦倒的生活并未让董竹君的父母鼠目寸光,他们依然节衣缩食地供女儿上了几年私塾,在父亲病重后才迫不得已中断了她的学业。

13岁时,父亲的病情急剧加重,终于恶化成伤寒症。陷入绝境的父母决定将她押到青楼卖唱,用她三年的豆蔻年华,换取区区300元的救命钱。

一个女人创立上海锦江饭店(她说我不用你花钱)(2)

(董竹君旧照)

二、幸遇贵人,机智逃魔窟。

13岁的董竹君天生丽质,嗓音甜美,很快就在青楼里崭露头角,俘获了一堆粉丝,其中不乏一些商界名流、官场政要和军中大佬。

夏之时就是董竹君的仰慕者,身为四川督军的他,对清秀可人的董竹君魂牵梦绕,决意为她赎身。但14岁的董竹君并未感恩戴德,反而平静地对夏之时说:“如若你真心爱我,我会设法逃离此处,不劳你费钱。”

在一个晨熙薇露的早上,董竹君以生病为由,逃离了那个火坑,来到了夏之时的身边,对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做小妾;二是带她到日本读书。

就这样,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携手远渡重洋,来到日本。董竹君就读于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夏之时专职陪读。

不久后,夏之时因国内政治需要和家庭原因,两人不得不回到老家四川。

如果董竹君的人生就此开始相夫教子,专职做好督军夫人,那肯定配不上“传奇”二字。但命运注定要她凤凰涅槃,一飞冲天。

一个女人创立上海锦江饭店(她说我不用你花钱)(3)

(和夏之时的旧照)

三、不甘沉沦,毅然冲樊笼。

回到四川的董竹君善待老人,抚养子女,用女性特有的善良和勤劳操持着整个家庭。但由于夏之时在军阀争斗中站错队伍,丢官免职,并由此自暴自弃,吸毒上瘾,家暴频频。

即使这样,董竹君依然没有轻言放弃,毕竟夏之时是她自己的选择。但唯独不能让她忍受的是,夏之时嫌弃她所生的四个孩子全是女儿身,还坚决不让女儿们上学,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夏之时还是没有完全读懂和自己朝夕相处了多年的董竹君。她骨子里的坚韧和果敢是与生俱来的。董竹君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决然地带着四个女儿只身来到上海,她要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来到上海的前几年,董竹君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典当行。为了让四个女儿能上学,有饭吃,她当了除了她自己以外的所有东西。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从未向四川写过一封求助信。

五年后,她正式向夏之时提出了离婚,这也是在董竹君离开后,夏之时收到的唯一一封来信。信中还是像当初嫁给他时一样,只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给女儿应得的抚养费;二是如若她有不测,夏之时要供女儿们上完大学。

一个女人创立上海锦江饭店(她说我不用你花钱)(4)

(董竹君和孩子)

​四、饱经磨难,勤劳创人生。

在董竹君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好心人借给了她一笔钱,她开了一家饭店,取名“锦江”,由此华丽转身,开启了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

“锦江”饭馆由小变大,成了上海滩闻名遐迩的高档餐厅。青帮大佬黄金荣、杜月笙是饭店的常客,军政要员更是对“锦江”饭店赞不绝口,趋之若鹜。一时间,饭店朋客盈门,生意火爆,吃饭不但要预定,还需排队等候。喜剧大师卓别林访问上海时,都曾慕名前来品尝。

五、兼济天下,胸怀家国情。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爱国人士的抓捕和暗杀活动。民盟主席张澜和罗隆基因发表声明,撕下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遭到军统特务的刺杀。

此时的董竹君在我地下党负责人吴克坚的领导下,毅然投入到了营救张、罗两人的斗争中。通过多方接触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终于将张澜和罗隆基成功救出,送到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将自己辛苦半生所得的15万美元悉数赠给了国家,“锦江”饭店也发展成为了众多国家元首下榻的国宾馆。

1997年12月6日,97岁高龄的董竹君在上海无疾而终。

(参考资料:《我的一个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