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亚洲文明的声音全集(倾听八千年前文明)(1)

启程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很荣幸与省内几位知名作家、教授、画家和音乐家一起,参加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因首次和“大伽”们相伴,且从未研究过方言,踌躇了许久,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了。

此次考察的大致范围是六盘山和陇山以西的陇中黄土高原区。目的在于了解当地的语言使用情况,这既是探索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路径,也是挖掘地域环境下语言背后的许多故事。

首站——秦安

循着八千年文化的足迹,首站走进秦安。从兰州出发,由于高速出口拥堵,过马营,车子一路向下,出叶堡,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秦安县。

秦安,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属古成纪。据史书记载,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就出生在这里,素有“羲里娲乡”之称。伏羲、女娲是中华先民开始脱离蒙昧无知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

沿途看到山川大地的桃花开得正艳,一簇簇,一团团,姹紫嫣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看到路边广告牌,才知道三天前这里曾举办了规模盛大的“桃花会“。秦安蜜桃得益于这里特殊的气候水土环境,色艳味美,有“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之美誉,被列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秦安之名意取“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宁的愿望”,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汉代飞将军李广墓,三国古战场街亭就在境内,是沿关陇大道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重镇。

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翻越陇山,经张家川县、秦安县等地,沿渭河西行,经陇西至兰州,沿河西走廊抵达西域。因此,调查丝绸之路陇中段语言文化的发展演变,秦安是首选。

由于秦安历来是商贾云集、交通便利的通衢要道和驿站。因而这里的方言流传的用途主要是交流和贸易,方言使用中古语色彩较浓厚,至今仍在流传和运用。在发音上,秦安方言前后鼻音区分不明显。很多语言仅仅是口头流传,甚至文字上没有记录。

倾听亚洲文明的声音全集(倾听八千年前文明)(2)

方言被称“古汉语活化石”。下午,与薛荣祺、王文杰和李天福三位老人座谈交流,听他们用方言来讲故事、讲风俗,虽然“土洋结合”,便老人们边说边比划,边写边解释,听得颇费劲,但能感受原汁原味方言中的“字眼”,蕴藏着非凡的意义。几位老人讲的最多的还是明朝巡抚胡缵宗,清代“陇上铁汉”安维峻与秦安有关的故事。也知道了陇中、陇东方言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莫教授讲了"ao 、niu”和”曹”都是第一人称复数,但“ao 、niu”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的一方在内;"曹"是包括式,指说话和听话者在内的所有人。

倾听亚洲文明的声音全集(倾听八千年前文明)(3)

秦安县博物馆

随后,参观了秦安县博物馆。虽然馆藏只有两个单元,但这里陈列着从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产生活用具,齐家文化的玉琮玉壁,到汉唐佛教石刻,明清字画都有。紧邻博物馆的是兴国寺,经历千年的风雨沧桑,“般若殿”保存的比较完整,这是全国仅存的几座元代建筑之一。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马俊河说,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界处的民勤以独特的地理位置阻隔了两大沙漠的会合,如果民勤失守,石羊河流域被两大沙漠侵蚀将带来严重生态灾难。拯救民勤绝不是一句空话,更应该成为广大志愿者的承诺。对于志愿者种植的每一株苗木,志愿者协会后期会安排浇水管理,保证成活率。

兰州新通力驾驶学校总经理王勇说,公益路上新通力愿用安全的驾乘服务,为志愿者提供服务保障。新通力驾校和志愿者一道走进民勤,防风固沙、播撒绿色,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希望这种公益理念能传递给每一位学员,让大家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倾听亚洲文明的声音全集(倾听八千年前文明)(4)

明日行程

明日一大早,将前去陇城调研。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女娲,就出生在陇城,向西十余公里便是8000年前的“智慧之城”——大地湾遗址。伏羲、女娲是上古神话中的人物,作为人文始祖历来受到崇敬。无论古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他们的事迹在这一带流传非常丰富。

“身未动,心已远!”穿越时空隧道,仿佛看到:先民们聚在“八千年大房子”中的火塘周围,坐在人类最早的水泥地上,气氛和谐,用方言讲述着流传最古老的故事……

作者:

张振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2017年最火的微信,河西走廊FM

希望给你的生活添加别样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