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弥勒佛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
弥勒佛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
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在佛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
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
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
《阿弥陀经疏》中记载,弥勒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
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所以虽然名义上称之为"弥勒佛",实际上其仍为菩萨。
弥勒佛在大部分人的脑子里就是一个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胖和尚。
但实际上,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共有三个:
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
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
第三个形象自五代开始出现,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
大肚弥勒佛的形象,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
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