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车里还放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曲子,没想到晚上回家就听到乔老爷仙逝的消息,心里真是百感交感。一代传奇人生就这样谢幕了,他留给我们太多的经典作品,《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牡丹之歌》,这里面最振奋人精神的,就是《我的祖国》。

老子是如何借水喻道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其实是长江)(1)

1956年的秋天,电影《上甘岭》拍摄工作基本完成,但卫生员王兰坐在坑道里唱歌的情节还没有拍,因为这首插曲还没有着落。导演沙蒙和副导演林杉等人只能亲自上阵,熬了几个通宵写了一首歌词,并交给词作家刘炽,请他帮忙把把关。

没想到刘炽一看就摇头,说词虽然写得好,但没有韵律,不好谱曲,且词比较拗口,也不利于传唱。刘炽建议,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因此他向沙蒙推荐了乔羽。

老子是如何借水喻道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其实是长江)(2)

【在江西时的乔羽】

乔羽此时正在江西搜集创作素材,接到电报后,连夜坐上火车赶到了长春。沙蒙一见到他就像见到救星一样,竹筒倒豆子般把自己的想法全倒出来了。

一是要快,现在全剧组都停下来了,就等插曲出来补拍坑道里的戏,停工一天就是好几百块钱。二是歌曲要经久不衰,就算以后电影不放了,一听到这首歌就会怀念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三是歌曲虽然是讲述志愿军战斗故事的,但却不能直接描写战争。

乔羽一听就为难了,这三个条件都是互相矛盾的嘛。战争片的插曲不能讲战争?不讲战争的战争片插曲还能经久不衰?乔羽没去过抗美援朝前线,没有亲眼见过志愿军的战斗场面,可不写战斗场面,又怎么表现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呢?

老子是如何借水喻道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其实是长江)(3)

乔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苦思索,一转眼就过去了两个星期。两个星期里,他写了几十稿,自己都不满意。一开始沙蒙还能耐得住性子,可时间一长他就坐不住了,每天一大早就赶到乔羽的房间里,坐在那里等稿子。

乔羽见状只能苦笑:“你给我的压力比我去苏区搞支前时还大咧。”想到去苏区的情景,乔羽猛然来了灵感。去江西之前,乔羽从没见过长江,第一次见到长江的他才发现,长江的水是这么绿,江面是如此的宽阔,点缀在其间的点点白帆,就像是一个个行走在稻田里的人。

老子是如何借水喻道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其实是长江)(4)

这些都是生长在黄河边的乔羽没见过的。蓝的天,清的水,白的帆,绿的苗,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气味,不同的声音在乔羽的脑海中交织起来,渐渐融合成一幅幅画面,灵感终于喷涌而出。

他赶走了沙蒙,关起来门,提起笔来在纸下快速地写了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三段歌词一气呵成,一首没有战斗场面的战歌诞生了。里面有祖国的壮丽河山,有志愿军对祖国的思念,有他们对和平的渴望,更有他们对敌人的蔑视。歌曲用最朴实的词句,表现出了中华儿女渴望祖国美丽、富饶、强大的真挚感情。

老子是如何借水喻道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其实是长江)(5)

拿到歌词的沙蒙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才问道:“写的是长江,为什么不说万里长江波浪宽呢?”乔羽答:“为了不让不住在长江边上的人产生距离感。我们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条河,当人们听到一条大河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家乡来。”沙蒙最后一拍大腿道:“就是它了!”

很快,《我的祖国》伴随着电影《上甘岭》的上映传遍了大江南北。正如沙蒙所期待的那样,几十年之后,《我的祖国》仍然经久不衰。“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也成为中国人性格最好的写照。

老子是如何借水喻道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其实是长江)(6)

《我的祖国》是乔老爷创作时间最长的一首歌曲,之前他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后来创作《难忘今宵》甚至只用了一个晚上。可以说,《我的祖国》是乔老爷倾注了最多心血的作品。

它里面所包含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让它跨越了时代仍回响不绝。在2019年的国庆前夕,《我的祖国》以绝对优势,被评选为“新中国70年最令人激动的歌曲”第一名。有人说,如果有一首歌一听就让人泪流满面,那一定就是《我的祖国》。

如今,歌声犹在,斯人已逝,缅怀乔老,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