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方庆乔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马拉松的演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马拉松的演变(一场历时百年的马拉松)

马拉松的演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方庆乔

各代表团首次在开幕式上派出一男一女两名旗手,新增9项男女混合项目,男女运动员人数近乎相同……东京奥运会传递出了进一步实现性别平等的信号。

“性别平等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议题,通过百年来的不懈努力与抗争,取得了不少积极的进展。”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芦雷娅介绍。像是一场历时百年的马拉松,女性奥运选手终于在数字上追平了男选手。

现代奥运会起源于19世纪,在设立之初,奥运是专属于男性的体育盛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女性在奥运会中的角色,仅是喝彩的观众。为了站上奥运赛场,女运动员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1900年,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的身影,但她们只能报名网球和高尔夫两个项目,对女性的着装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在那一届奥运会中,网球选手夏洛特·库珀成为了奥运会史上第一位获得金牌的女性运动员。然而,这一成绩当时并没有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争取权力的呼声蔓延至体育届,关于女性参加奥运会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1928年,奥运会的大门正式向女选手敞开,女性拥有了与男性平等的参加奥运会的权力。这届奥运会上另一个重大的突破是,女性实现了服装自由,女选手被允许露出双脚,这大大解放了她们的运动能力。

越来越多的女运动员现身奥运会的各个项目中。1952年,女骑师被允许参加奥运会的马术比赛,马术至今仍然是奥运会中唯一一个男女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同场竞技的比赛项目。1984年,奥运会开设女性的专属项目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摔跤和拳击这两项传统的男性运动中,女子项目分别于2004年、2012年先后成为正式项目……

今天,男女运动员已经可以平等地在赛场展示自我,享受掌声。“东京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参与人数等,都有多项改革措施,以努力实现性别平等。”黄芦雷娅说。

不仅仅是运动员,国际奥委会中的女性比例也不断提升。1981年,委内瑞拉的丰塞卡和芬兰的海格曼成为最早进入奥委会的两名女委员。1996年开始,国际奥委会每4年召开一次“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专门关注女性和体育的关系。国际奥委会出现女性身影,这对奥林匹克的制度、组织等结构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运会是促进性别平等的强大平台之一,也是促进社会多元发展、平等融合的实践窗口。”黄芦雷娅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首次出现礼仪先生,被视为奥运会性别平等之战的胜利成果之一。依据分工,礼仪小姐负责引导运动员入场,而礼仪先生负责在颁奖仪式上送上鲜花和奖牌。

在黄芦雷娅看来,考虑奥运会中性别平等时,不应当简单把“均等”当做“平等”。除了参赛人数、项目设置等参赛机会均等的直观内容,还应当充分考虑性别差异的复杂性,如不同性别的权力资源配置、运动身体美学的差异化审美等。“超越狭隘的形式平等,才能更好促进性别平等成为现实。”

虽然在争取男女运动员平等的道路上,国际奥委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们仍想在其他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国际奥委会曾表示,下一个性别平等的重点是教练。在这个重要的奥运领域中,大约只有10%的女性。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我们正在缩小体育领域诸多方面的性别差距。然而,还有很多事需要我们去做,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取得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