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麋鹿还在保护区,今天早上还在监控里看到它。”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今天一早告诉记者。这头俗称“四不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是6月初保护区巡护人员上班后发现的,但是推测在疫情封控期间就已经来到了崇明,所以至少已经在保护区待了一个多月。离奇的是,根据种种迹象推测,这头麋鹿是从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一路溜达,并横渡长江而来。很多网友看了视频关心:麋鹿角上的垃圾能不能帮它取下来?专业人士表示,公麋鹿在发情期多有挑泥巴、挑杂草的“炫酷”行为,贸然捕捉去帮它清理反而可能对它造成伤害。

野生麋鹿横渡长江来到崇明

据了解,早在6月初东滩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恢复一线巡护时报告:保护区来了一头梅花鹿!

梅花鹿?因为崇明有人工养殖梅花鹿,且发生过逃跑的情况,所以大家就没在意。而且,当时巡护员离鹿较远,拍的照片很模糊,分辨不出是什么鹿。

6月25日一早,保护区巡护员再次报告发现了一头鹿。于是,保护区立刻启用监控系统进行搜索,上午10时左右,终于捕捉到了较为清晰的图像,经专家反复辨认,确定是一头麋鹿,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为疫情封控期间,一线巡护人员无法到岗上班,所以,这头麋鹿具体哪一天来到保护区的,从哪个方向来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就以6月初上班以后发现的时间来看,至少已经在保护区待了一个月,现在状态良好。”钮栋梁介绍。

崇明岛石头标志(横渡长江远道而来)(1)

6月25日监控系统捕捉到的画面

这头麋鹿从何而来?在崇明西部的新村乡有麋鹿饲养,但是经确认4头麋鹿没有“出逃”。

经过多方查证,保护区得知,去年7月曾有人在江苏海门市港新区、启东市北新镇、圆陀角等地发现过一头成年雄性麋鹿单独活动,后来不见了。此后,崇明北部沿江多个地方有过目击报告,但多报为“梅花鹿”。由此推断:崇明北部沿江的“梅花鹿”为误报,它和江苏海门、启东一带出现的极有可能是同一头麋鹿,它游泳过江了。据悉,崇明岛与江苏启东之间的长江北支最窄处宽约1000米。

崇明岛石头标志(横渡长江远道而来)(2)

有江苏网友去年在抖音上发过麋鹿视频。

“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头麋鹿可能是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野放的麋鹿或其后代,自己渡江而来,但这也是推测。”钮栋梁介绍,大部分的哺乳动物天生都会游泳,麋鹿尤其擅长游泳。

崇明岛石头标志(横渡长江远道而来)(3)

麋鹿游过长江,你是否脑补了这样的画面?

据悉,麋鹿是一种亲水的动物,在原生环境中,它们选择近水区域活动,可以长时间在齐肩的水中活动,在夏季还会进食大量的水生植物。资料记载,麋鹿擅长游泳,能逃脱水灾。

那么,为何这头麋鹿单独行动,它这一路走来没有同伴?专家介绍,麋鹿通常集群生活,每群鹿由一只雄壮的“鹿王”统领。每年发情期,年轻的雄鹿们便躁动起来,彼此争斗不休,最具实力者将会挑战“鹿王”,一旦获胜便会成为新的统领。而老“鹿王”则往往离群索居。从年龄和体态来看,保护区的这头麋鹿很可能就是个“老干部”,不愿再回鹿群,趁着人们防疫居家的空档,渡江南下,来崇明养老来了。不过,也有种说法是,这头麋鹿在发情期“斗争”中落败而逃,等过了麋鹿的发情期,它有可能又溜达回老家了。

崇明岛石头标志(横渡长江远道而来)(4)

角上挂着垃圾乃一种“炫酷”行为

在保护区待了至少一个多月了,工作人员在巡护时总是会特别关注一下它,也常常通过监控视频关心它。这些日子以来,这头麋鹿精神不错,饮食活动正常,唯独角上缠绕的渔网、泡沫塑料等杂物有些碍事。因此,有网友在看了保护区发布的视频后表示,“看它挂着垃圾有些可怜,可否帮它把垃圾拿下来?”

对比,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成年公鹿在每年5-8月的发情期多有挑草挑泥的“炫酷”行为,只是这次挑了些垃圾,如果帮它弄下来以后,可能还会再挑些别的东西上去,而且野生环境下强行捕捉更易对它造成的伤害,“麋鹿目前活动的区域没什么灌木树丛,不会出现被卡住之类的意外。我们会密切监视,如有意外会第一时间施救。”

据悉,等到冬季,麋鹿的旧角会自然脱落,垃圾也便随之掉落。

还有网友看它孤单,提出是否给它找个对象。对此,专家表示,野生动物种群扩散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未来说不定还会有鹿渡江而来。崇明岛西部目前已有野放项目,未来是否需要将保护区的麋鹿和西部的麋鹿合群还有待观察。此外,中国的麋鹿种群数量已近1万头,促进繁育也不急在一时。

保护区提醒市民,虽然保护区水草丰美,安静宜人,但也无法保证这位“老干部”不出区溜达,市民万一遇到麋鹿,只可远观,切勿接近,不要投喂,更不可追逐、戏弄,因为野鹿脾气暴躁。

崇明岛石头标志(横渡长江远道而来)(5)

麋鹿角上挑了一些垃圾,这是它故意的。

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已近1万头

专家表示,此次麋鹿横渡长江,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国麋鹿保护的成果。根据2021年国家林草局的数据,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的麋鹿种群数量已近1万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达到4400头,分布地点约83个。

在我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北京大兴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麋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民间俗称“四不像”,因为它头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而得名。

1865年,麋鹿被法国一名神父发现,陆续从中国运送到欧洲,而当时我国野生的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人工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

1900年八国联军疯狂劫掠,猎苑毁于战乱,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

1900年前后,英国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收集到18头麋鹿,放养于乌邦寺公园,现麋鹿群已繁殖到600头。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麋鹿自此回归中华,并日益繁衍壮大。

历史上,麋鹿也是上海的本土物种。上海从去年开始麋鹿种群恢复研究项目,从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先后引进了1公3母总共4头麋鹿散养于崇明西部新村乡一处林地内。相关报道点此。

崇明岛石头标志(横渡长江远道而来)(6)

新村乡的麋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