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昨晚周家父母下线的戏份,实在是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
生老病死,迎来送往。
这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但真正等自己遇上,才能明白到底有多难。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看了昨晚《人世间》的最新两集之后,细细观瞧,会发现周家父母去世时的5大细节,可以说是道尽了人世间的凉薄。
第一、周志刚突发重病时,身边都有谁?
还记得剧情前半段全家拜年时,那时的周志刚志得意满。
为啥?
自己的大儿子周秉义,女儿周蓉双双考上了北京大学。
而且大儿子周秉义还娶了郝省长的女儿。
这让周志刚在整个光字片,赚足了脸面,走起路来都是气势十足,一辈子都很要强的他,显得十分满足。
但是这也引发了小儿子秉昆的不满。
火车站送行时,有出息的哥哥姐姐们还是没空,送行的秉昆却被父亲一顿训斥,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父亲揭开了内心的伤疤。
父子间长达数年的“冷战”,就此拉开帷幕。
但当周志刚突发疾病时,还是秉昆、郑娟夫妇,以及几个朋友,换着班拉着板车把老爷子送到了医院。
“最没出息”、“最笨”的小儿子秉昆,撑起了这个家。
就在秉昆夫妇心惊肉跳地把父亲送到医院的时候,最出息的一对儿女在哪呢?
都在外地,这就是周家的日常状况。
父母年迈会生病,这是自然规律,而两位“最出息”的孩子关键时刻总不在身边,也已经成为必然。
第二,谁是最懂周家父母的人?
周志刚躺在医院中,略微清醒的时候,嘴里嗫嚅说着什么。
秉昆不懂。
可有一个人却十分明白。
谁?
儿媳妇郑娟。
她望着周志刚不断颤动的嘴唇,坚定地对秉昆说:
爸就是要抽烟!
这样的细腻心思和了解程度,是每天在父母跟前的秉昆都不能完全洞悉的,如果换成周秉义和周蓉呢?
更不可能!
秉昆的母亲因为女儿女婿被气得昏倒之后,卧病在床两年多,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郑娟在身边照顾。所以后来周母即使糊涂时,谁也不认,她还认得郑娟。
最懂周家父母的人,不是最出息的大儿子和女儿。
而是儿媳妇郑娟,是“没出息”的小儿子秉昆。
第三,面对父亲生病时的反应。
在把父亲送到医院时,原著中曾描述秉昆当时的状态:
全身如筛糠一般的抖动。
电视剧中,当医生对秉昆说“准备后事”时,秉昆当着医生的面无力地跪倒。
谁都知道周家的小儿子秉昆是一个“大孝子”,一起长大的朋友们知道,相熟的街坊邻居们知道,妻子郑娟知道,哥哥、姐姐知道吗?
秉义回来时的话语很有意思。
其一,关于父亲生病这件事。
机关通知了祈合,我到了祈合才知道,这一来一回的。(对秉昆)你要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就不至于往祈合跑了。
这是怪秉昆通知不及时,让自己跑了冤枉路,变相解释了自己回来的不够及时的原因。
秉昆回应说太匆忙,没来得及,秉义又直接呛声道:
你怎么不给你嫂子打电话呢?你嫂子是医生,她妈还能叫车。
这是怪秉昆没能让自己在父亲生病时,发挥出唯一可能存在的些许作用。
至于周蓉,就更加奇葩了。
回来时推门而入,大声喊着“爸”就冲进了屋子,面对卧病在床、脸色蜡黄,眼角还有隐约泪光的父亲,周蓉脱口而出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爸,你这不是好好的吗?吓死我了!
试想一下,秉昆通知他们的时候,大致意思肯定会说父亲突然患病住院,让他们赶紧回来一趟。那么周志刚的身体状况即使理想到极限,也是刚从医院出来。
“好好的”从何谈起?
然后面对安慰她的秉昆,又直接批评了起来:
你咋整的啊?我告诉你,爸要是有事,我跟你没完!
这句话就让人更不能理解了。
猜测一下,周蓉的意思大概会是以下两种:
其一,你没有照顾好父亲,才让他突然发病昏迷,然后送医。
其二,父亲没有啥事,你不要大惊小怪,不吉利!
且不说周蓉有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就话中隐藏得更深一层的意思,就让周蓉这个人自私自利的嘴脸,再一次得到印证。
第四、周志刚的“反击”。
秉义回来之后,就是对秉昆一顿批评。
周志刚先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名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然后接着说道:
幸亏我没死,要是我死了,你不是要把秉昆冤枉死吗?
在周秉义成年之后,周志刚一度是有些怕自己的这个长子的,其原因一在于“小狼崽子长大了”,二在于秉义向来很有主见,且聪明上进。
而这一次,借着秉义冤枉秉昆的时机,周志刚开始了自己的“反击”。
替秉昆“平反”就是“反击”的第一步。
秉昆没给冬梅打电话让她妈叫车,做对了。你们都知道,你爸呀,向来都不愿求人的。
这句话的后半段,是重点。
一生要强的周志刚,多年的老党员,也是曾经无比光荣的工人阶级,靠着自己的双手,盖起了两间大房,还培养了自己的三个子女。
他的要强,让他完成了普通人能够完成的引以为傲的事情。
而也正是这些事情,让他更加要强。
可是这个要强的人,却曾经为了长子秉义,低下了高高的头颅:
为了迎接冬梅的父母,也是唯一的亲家,周志刚放弃了全家照全家福的大好机会,发动全家里里外外做了一次大扫除。
结果不仅人没来,还把送过去的茶叶给退了回来(虽然有误会)。
听话听音,秉义赶紧对秉昆,也是对秉义说自己应该给冬梅打个电话的,结果话音没落,周志刚开始了“反击”的第三步:
对这段亲家关系的“剖析”。
你给冬梅打电话又能怎么样啊?冬梅跟她妈说,她妈来不来啊?不来吧,我是你爸,来吧,不认不识的,心里有负担,我的负担更重了。
以上的话,需要分两段听:
前半段,暗示冬梅的妈妈很有可能不来;
后半段,几乎就是明说,即使能来的话,他(她)们早就该来了。几十年都没有任何走动,什么都晚了。
可见当年的事情,在周志刚的心里,并没有完全过去。
秉义无疑是听出了父亲些许的责备的,就赶紧承认自己做得不对。
周志刚再进一步:
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句话脱口而出的时候,假如没有后面的话语,那就是对于秉义极深的责备了:
其一,你总是口头上说说,但就是不改;
其二,在家里,你说了不算,毕竟相当于倒插门的女婿。
秉义略显惊愕地抬起头看着父亲,周志刚的“反击”则一刻没有停歇:
我们周家跟你丈母娘家呀,不是一个阶层,硬凑到一块了!
你丈母娘一个电话能叫来汽车,那是人家的能耐,可我能让光字片的孩子们心甘情愿的用板车把我拉到医院,那是爸爸的造化啊!
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周志刚和秉义短短几分钟的对话,就说完了自己想要对长子秉义说的话。
这些话,周志刚可能已经酝酿了许多年。
第五、对周父去世的秉昆以及外人的视角。
守灵之夜,让人唏嘘不已。
冬梅提出要让自己妈妈过来一趟,秉义直接说了句“没必要”。
为了避免冬梅误会,秉义对冬梅解释说你妈妈身体不好,车也开不进来。
而提到冯化成,周蓉说他去了法国。
无论是秉义什么反应,秉昆听到心里,无疑是无限凄凉的。
父亲去世,唯一的亲家不来,曾经看重的女婿冯化成和另一个女人私奔去了法国,到头来,除了哥哥姐姐之外,只有郑娟陪着自己。
对于周志刚,街坊邻居们也自有评价:
有出息的儿女未必就能让父母得益。
周家的大儿子很有出息,女儿也算出人头地,那又怎样呢?
周志刚退休后不是照样住在光子片的老屋子里吗?
上医院不是得由众人轮番去背吗?
从医院回来不是坐着平板车吗?
不是最终死在了早前自己脱坯砌的火炕上了吗?
周家父母去世这一场戏,揭开了多少家庭隐性的伤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