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企业服务中心,修己安人,用中国式管理帮助企业固本培元,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灵活运用中国式管理,使大批企业基业长青!

曾仕强教授如何与领导相处(知人善任的领导才是好领导)(1)

曾仕强教授如何与领导相处(知人善任的领导才是好领导)(2)

领导者一定要知人善任,要想知人善任,首先要懂得观人。观人有以下三大要领。

首先,要从外见内。

我们观人时只能从外见内,因此有时会看不准,因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假象。所以,我们在观察一个人时,要注意他是否也在注意我们。如果他发现我们在注意他,那他表现给我们看的可能是假象。如果他不知道我们在注意他吗,那他呈现给我们的才是真实的自己。他用真实表现面对我们的时候,我们看人才会比较准。

从外见内,不是泛泛地看,而是深入地体会与观察。

比如,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紧张忙碌,通过等公交车时他的表现可略知一二。有的人,一有公交车过来,车还很远他就在那张望是几路车。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很累,是劳碌命。有的人,等公交车的时候安静地看自己的书,公交车一到他上去就好了。这样的人,通常就比较轻松自在。

再如,一个金鱼缸中有很多漂亮的鱼,有的人,欣赏一下就完事了。有的人,一定要数清楚到底有几条,那他可能一辈子都是劳碌命。

曾仕强教授如何与领导相处(知人善任的领导才是好领导)(3)

其次,由显见微。

外事的原则是由微见著,而观人的要领刚刚好相反,应该由显见微。也就是说,看出人的大体形态后,再从细微的动作来分析他的修为和言行。

有时候,我们通过一个人的大概形态就知道他怎么样,因为他的很多行为已经透露了信息。他不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但我们一看便知。

最后,认同辩异。

同一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性情。从同中发现差异,殊为必要。比如,诸葛亮跟曹操有很多相同点,都是有智慧、有谋略的人,但是曹操是曹魏政权的主要缔造者,诸葛亮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才不是天生的,后天培养非常重要。所以有的人不是人才,但是企业会把他培养成人才。相反有的人可能是人才,但是来到企业后反而慢慢变成呆人,非常可惜。知人还是不够的,知人如果不善任,等于不知。知人一定要善任,把他的长处发挥出来,把他的缺点放在我们的肚子里。人才要靠自己来培育,通过训练,可以把人塑造成理想的人才。以下是训练人才的三大原则。

第一,明辨是非。

心直口快的人,很容易制造是非。很多时候我们也很容易是非难明。那么,怎样让人明辨是非呢?孔子强调“临事而惧”,所以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部属是否谨慎、积极,训练其找出事物本源的能力。

第二,屡败屡战。

曾国藩打过不少败仗,为什么皇帝还很相信他?在给皇帝的奏折里,曾国藩陈述自己屡战屡败,自请重罪,但有人提醒他,改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就是无能。屡败屡战,意境就大不相同了,意思是:我败了,但是我精神不死,我还愿意继续战。

屡败屡战,可以激发部属在挫折中成长,养成“无时不谋,无事不谋”的习惯,兼采不同意见的长处,使行不通的变成行得通的、效果差的变成效果好的。

第三,挑战创新。

我们要经常调动部属的职位,使他获得历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增强他的胆识,也能开阔他的视野。一般来说,越能够适应新环境的人,越能够挑战创新,越能够成为通才。对于这样的部属,我们要多加礼遇,不可随意摆布。

曾仕强教授如何与领导相处(知人善任的领导才是好领导)(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