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16个汉字很多人都读错了(这些汉字你会读错吗)(1)

汉字不灭国之永存

“说(shuì)服”变成“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变成“一骑(qí)红尘”,近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描写秋天山林景色的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从拼音xiá(音“侠”)改为xié(音“协”)。

常用词语“说服”中“说”字的读音,被从shuì(音“睡”)改为常见读法shuō。

许多网友对读音的修改进行批评,认为“汉字正体字改成简体字,已经把汉字搞得够丑了,现在还要改读音吗?”“为什么文化要给文盲让步?这也能少数服从多数? ”“不能因为读错一个词的人多了,就随大流。”

还有网友留言,“汉字古诗一直讲究押韵,现在被改得不伦不类,当时的作者要知道了怕是要气炸。”

教育学者熊丙奇则表示,修改已经确定的读音会增加成本、焦虑,以及更不规范使用的情形。

尽管此次改音消息或是虚惊一场,但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确实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

这116个汉字很多人都读错了(这些汉字你会读错吗)(2)

例如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郭志坚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将安徽省城市六安中的“六”按照常见读法读成“liù”。随后他还在微博强调,《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liù”这一个音。

但六安中“六”,在当地却一直读作“lù”。有六安本地网友说,“六安读‘lu’是省政府同意的,历史上叫了几百年,现代词典才编几年?”

除地名外,一些姓氏独特的读音也常常“惹祸”。

如2015年,一名姓单(shàn)律师因不满四川航空将自己登机牌上的姓名标做“Dan”,而对航空公司提起诉讼,索赔1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北大校长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该校校长把“鸿鹄(hú )志”念成“鸿浩(hào)志”,当场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质疑:堂堂北大校长,怎么还读错字?

事实上,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汉字的背后,是生生不息的五千年文明之河。

目前我们以普通话为通用语,台湾以国语为通用语,虽然两地名称不同,但其实两者都基于清代的北京官话。

不过,自1949年建国后,传统汉字全部改为简体字,部分读音和汉字的使用方法也被改动。

“保留多一点古音,有助于文化上的传承,”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国营表示,“古代汉语有很多单音词,声调也比较多,但到现在,普通话只有四声,古汉语的‘入声’已经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