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剧之王的败笔在于人物塑造。
一个“大傻春”式的人物替代了尹天仇,但这个“大傻春”却远没有《夏洛特烦恼》里的大傻春可爱。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总会想到的人物是被人误解的碰瓷老头。
影片中,轿车车前瘫卧着一个老人,引来路人围观。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很多人觉得老人是在碰瓷,讹诈司机。
女主走过去说道,“大爷,我也是个演员,你这样演不行,碰瓷的关键在于痛感。”
“大爷,你这痛感不足,观众没法同情你啊。”
女主如梦觉得大爷演技略显浮夸,连呻吟的“哎呀”声都显得随便。
不一会,来了辆救护车,简单的检查后,医护人员说老人家的肋骨断掉了。
医护人员抬走了老大爷,留女主一个人蒙圈的站在原地。
“对不起啊,大爷。”如梦最后说道。
“碰瓷”事件为女主留下了一个非比寻常的生活经验,后来他运用到了演戏上。
为什么我总会想起这个片段呢?因为我时常在想,我们看到的与实际相符么?
经历乏善可陈的我们是否真真切切的理解了一个人物内心呢?是不是有些表达只是我们没有理解而已。
女主如梦以为遇见了一个碰瓷老头,但最后,她拧着眉头一脸蒙圈的站在原地。
而当我看见女主得知被骗后,依旧拿出了她自己省吃俭用的2万血汗钱,交给一直在欺骗他的男朋友时,我也同样拧着眉头蒙圈的僵在椅子上。
如同女主不理解演技浮夸的大爷一样,我也不能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和人物塑造了。
电影《新喜剧之王》的表现,如同片中碰瓷的老大爷,没头没尾、故事和人物都略显浮夸。
2.《新喜剧之王》部分片段确实让我笑出了声,尤其是如梦扮鬼吓王宝强那段,但这些却不能完全收买我的情绪。
也可能是我期望太高了。
我评价电影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能不能让我“共情”。
共情就是能让我分享角色的情绪,共情于故事。
女主头顶一把菜刀,陪深爱自己的父亲过生日,这样的情节不能让我共情。
这样的强行搔痒,只能招来观众们的厌恶。
女主拿着打工兼职赚来的2万块钱,交给了全职骗子,这也不能让我动情。
只会让我认为女主是一个软弱又不值得同情的贱骨头。
最后女主莫名其妙的拿了大奖,颁奖礼上,这部片子试图想给观众们一个大团圆的交代,反而彻底击碎“喜剧之王”这块金字招牌。
还是碰瓷大爷的情节最讨我的喜,有哲思,又让人意想不到。
“我的名字不能提供任何关于我这个人的线索,我的生活也不能暗示我的本质。”
——吉安拉·卡特
是这样的,电影名字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期待的线索。反过来,影片主创们可能会说,一部烂片并不会影响我们优秀的本质。
世上可能会有这么一个女孩,被人欺骗了感情之后,还主动拿着血汗钱送上去,之后依旧波澜不惊的生活。但是这个点,主创们并没有铺陈垫稳,在观众们看来,这就像是一场浮夸的碰瓷闹剧。
星爷究竟是经历了什么?让他把这部故事缺失、人物缺失、创作缺失的影片搬上了春节档的荧幕?
是资本?岁月?或是生活?
他说他很努力、很用心的在创作,我们却只看见了一个奄奄一息的浮夸碰瓷老大爷。
在救护车没来之前,鬼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3.这让我不得不想起那个有着奇怪棱角的尹天仇。
为了点蝇头小利,会去为地痞流氓辅导演技。看着洪爷讹诈老奶奶,当面不好意思开口,觉得过意不去,事后偷偷把钱补给老奶奶。
“阿婆,你钱掉了”
尹天仇遇到爱情时,身无长物的他,卑微的如蝼蚁一般。
他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唯一的手表,和自己的圣经——《演员的自我修养》,把最好的全部堆在那里。
鼓起全部勇气,颤抖着双唇说,“我养你啊。”
可《新喜剧》里的如梦面对爱情被欺骗,却连个巴掌都舍不得给渣男。
不同于《新喜剧》里好像从来就没有自我的女主如梦,尹天仇会在该爆发的时刻爆发出来,告诉观众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虚构的人,我就生活在你身边。
“不论你是否看得起我,我都是一个演员。”
“上次你还欠我三个便当,我想拿回。”
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嬉皮笑脸的生活,对于那些无关痛痒的事,我们可以自嘲,甚至可以被人奚落,也一笑而过。
但是有些事,是我们的原则,谁敢越雷池一步,马上叫他灰飞烟灭。
周星驰的电影一直都是像上面说的这样,如此叙事的,再小的人物,再卑微的职业也都是有血有肉的。
有血有肉的人就会有思想、有底线,他们就是自己生活中的英雄,哪怕散发出的光芒微弱、暗淡。
但是,因为他们认真、虔诚的面对生活,所以有时候我们同情他们,悲悯他们,但更多是同情我们身边的人。
悲悯我们自己。
小人物们,活的卑微一点不可怕,不要活的没有自我,没有血肉。
因为没有自我的人撑不到不到太阳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