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

为期10天的美国俄勒冈田径世锦赛尘埃落定,七月的“田径之城”尤金,给我们带来太多的精彩瞬间。

中国田径队在参与的23个项目比拼中,共收获2金1银3铜6枚奖牌,排名奖牌榜第5位、积分榜第6位。王嘉男和冯彬分别获得了男子跳远和女子铁饼的冠军,巩立姣夺得了女子铅球的银牌,朱亚明获得了男子三级跳远的铜牌,切阳什姐则一人独得女子20公里竞走和女子35公里竞走两个项目的铜牌。

​在《从尤金世锦赛,看巴黎奥运会》一篇万字长文中「98跑」已经对中国选手参赛项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今天让我们再一起回顾下尤金世锦赛上中长跑项目的更多值得被记忆亮点,以及对于世界中长跑新趋势的展望。

女子8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2)

女子800米冠亚季军被来自三个国家的00后选手包揽。在世界田联开始限制女运动员睾酮水平以来,经历了2019多哈世锦赛和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800米迎来新的时代。

​同为2002年出生的美国选手阿辛.穆(Athing Mu)和英国选手基利·霍奇金森(Keely Hodgkinson)继去年东京奥运会之后,再次包揽冠亚军,阿辛.穆自从2021赛季开始在800米这个项目上保持不败,而基利·霍奇金森还在去年钻石联赛上夺取了800米总冠军。

既生“穆”,何生“霍”!这两位天才少女的竞争无疑还会继续延续,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和2024巴黎奥运会,这对成绩优异、青春靓丽的英美小姐妹的竞争无疑是这个项目的看点之一。

男子8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3)

男子800米卫冕冠军美国选手多纳万·布拉兹尔(Donavan Brazier)状态持续低迷,外卡参赛的他以1:46.72的成绩位列小组第六止步预赛。

​肯尼亚奥运冠军伊曼纽尔·科里尔(Emmanuel Korir)决赛有惊无险,以1:43.71为肯尼亚继2015年北京世锦赛大卫鲁迪沙之后,再次拿到男子800米的金牌。

后鲁迪沙时代,这个项目没了最大的明星,关注度和亮点不多,期望科里尔能在明后年的大赛延续优异表现,更希望能像女子800米一样冒出更多天才运动员。

女子15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4)

两届奥运会冠军肯尼亚人菲斯·基普耶贡(Faith Kipyegon)就是最大亮点和看点,在之前的世锦赛她也拿到过一金一银两枚奖牌,本届世锦赛状态一般的卫冕冠军西凡·哈桑(Sifan Hassan)没有选择参加1500米比赛,基普耶贡可谓势在必得。

最终她依靠强大的硬实力战胜本届女子5000米冠军古达夫·特塞盖(Gudaf Tsegay),以3:52.96的优异成绩夺冠。

​已经很接近女子1500米历史最佳的基普耶贡,能否真正达成这一成就,就看明后年的世锦赛和奥运会了。

男子15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5)

相对波澜不惊的女子组,本次世锦赛男子1500米因为英国选手杰克·怀特曼(Jake Wightman)夺冠更让人印象深刻。

​赛前应该不会有什么人能有想到,在有奥运冠军雅各布·英格布里吉森(Jakob Ingebrigtsen)和卫冕冠军蒂莫西·切鲁伊约特(Timothy Cheruiyot)的1500米决赛中,能有一个之前大赛最佳成绩只有第五名的英国选手可以笑到最后。

以3:29.23的PB成绩夺冠,绝对是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已经28岁的他能否在之后的大赛上继续延续辉煌还不好说,但这就是1500米的魅力之一,充满了不确定和冷门。

女子50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6)

因为有众多明星运动员参赛,像5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莱特森贝特·吉迪(Letesenbet Gidey),还有去年东京奥运会三枚中长跑奖牌得主西凡·哈桑(Sifan Hassan),女子5000米整体竞技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决赛选手的PB成绩全部进入15分。

在之前结束的万米比赛中,名将吉迪战胜了一众好手,拿到自己首枚大赛金牌,使她也成为5000米比赛的最大热门,状态一般的哈桑反倒是不会令太多人看好。

​最终的直道PK中,这两位大牌都败下阵来,1500米亚军古达夫·特塞盖(Gudaf Tsegay)凭借傲视群雄的速度能力为埃塞队再夺一金。赛后一位埃塞观众闯入场地抱起特塞盖和吉迪,以及她们背后的故事,也成为新闻追逐的热点。

男子50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7)

英格布里吉森的夺冠真的不算冷门,他本来就是热门人选,顶级1500米选手兼项5000米,在大赛中表现亮眼的例子不胜枚举。

​远的不说,去年东京奥运会的哈桑,1500米摘铜,5000米夺金。雅典奥运会大神奎罗伊,1500米和5000米双金,尤其是那场5000米最后直道的拼争中,哪怕是贝克勒和基普乔格这样的传奇巨星,在与顶尖1500米选手的竞争中也捞不到什么便宜。

​还有美国名将伯纳德拉加特,1500米历史第二成绩创造者,同样在2007年大阪世锦赛取得过1500米和5000米双金的壮举。

本届男子5000米绝对星光熠熠,去年奥运冠军就来了三位,1500米的英格布里吉森,5000米的切普特盖,以及10000米冠军巴雷加,还有两届世锦赛冠军穆科塔尔·艾德利斯(Muktar Edris)。

​在比赛的最后阶段,英格布里吉森牢牢占据主动,最后1000米飙出2分23秒,如愿拿到首枚世锦赛金牌,这也是世锦赛历史上,第二位非洲以外出生的选手夺得男子5000米金牌,1983年首届世锦赛金牌得主是来自爱尔兰的选手。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8)

5000米和10000米最近20年长期被非洲裔选手牢牢统治,英格布里吉森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状,这也印证了之前国外一位知名教练的说法,白人选手如果能像非洲人一样长期刻苦坚持训练,一样能够达到世界冠军的水平。

​危地马拉选手路易斯·格里哈尔瓦(Luis Grijalva)同样是比赛一大亮点,这次比赛最终取得第四名的亮眼成绩。和莫·法拉赫一样来自非法移民家庭的小伙子因为长跑改变了命运,接受美国长跑训练体系的培养,让他最终把危地马拉这个原本和长跑不太相干国家,和世界大赛联系在了一起。

女子100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9)

女子10000米是本届长跑项目中最早进行决赛的项目,得益于20摄氏度的气温,整体成绩普遍挺高。

​最大亮点莫过于世界纪录保持者吉迪,如愿战胜哈桑和两届世锦赛5000米金牌得主海伦·奥比里(Hellen Obiri),拿到首枚大赛金牌。一扫之前关于她 “有纪录没冠军”,对她实力的质疑。

擅长高速平跑,但绝对冲刺速度略显不足的吉迪在奥运之后的训练中,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她没有提前加速摆脱,而是继续像以前一样,让比赛进入哈桑和奥比里熟悉的节奏,但在直道比拼中,虽有犹豫,但这次她没有给对手太多机会,用自己曾经的短板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客观上来说,哈桑因伤影响训练,本赛季状态要下降不少,满血情况下的哈桑很可能在明后年的大赛上延续奥运会时的表现,这几位顶级选手的比拼会一直是比赛的看点。

男子10000米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0)

男子10000米和女子10000米类似,男子10000米也有点像是切普特盖的救赎之战,虽然作为卫冕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外加5000米奥运冠军,乌干达人可谓功成名就。

​但去年奥运会10000米比赛稀里糊涂输掉,还是让他需要这场胜利来捍卫自己的冠军头衔。这次比赛切普特盖没有再犯错误,最后400米开始,表现的专注而果断,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卫冕成功。

另一位乌干达名将雅各布·基普里莫(Jacob Kiplimo)即去年奥运会夺铜之后,再次在大赛中拿到季军,和切普特盖把乌干达长跑带到了可以和肯埃一较高下的地位。而奥运冠军巴雷加的表现则不太令人满意,位列第五。

​其他埃塞选手也都表现平平。另一个亮点来自美国选手格兰特·费舍尔(Grant Fisher),这次比赛虽然没有登上领奖台,但从去年奥运会第五,到今年年初跑出26:33.84的惊人成绩,再到这次第四名的好成绩,再次证明欧美训练体系也在进步中,追赶非洲体系的脚步没有放松过。

女子3000米障碍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1)

这个最年轻的场地中长跑项目一直在高速发展之中,本届世锦赛又有了突破性进展,前三名都跑进了9分大关。

​冠军是来哈萨克斯坦的肯尼亚归化运动员拉·杰鲁托(Norah Jeruto),她以8:53.02的惊人成绩创造了新的世锦赛纪录。

从她预赛时一骑绝尘的跑法就能看出夺冠的信心和绝佳的竞技状态。美国名将考特尼·弗雷里希斯(Courtney Frerichs)和艾玛·科伯恩(Emma Coburn)此前多次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登上领奖台,但随着这个项目的深入发展,以后会不会像5000米和10000米那样被非洲裔选手垄断?是个以后值得关注的问题。

​明年的亚运会,哈萨克斯坦这批归化运动员和巴林这些西亚选手,恐怕将要进一步挤压东亚选手的夺牌空间。

男子3000米障碍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2)

最大亮点还是来自奥运冠军巴卡里和亚军吉尔玛,这两位上佳的状态从奥运会一直延续至今。

​最终巴卡里凭借硬实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以8:25.13首夺世锦赛金牌,这个项目肯尼亚的长期垄断也被彻底打破,里约奥运冠军和两届世锦赛卫冕冠军康赛斯鲁斯·基普鲁托(Conseslus Kipruto)状态小幅回升,勉强保住一块铜牌。

我们中国观众熟悉的日本选手三浦龙司没有进入决赛,但另一位印度选手阿维纳什·穆昆德(Avinash Mukund Sable)成功闯入决赛,成为唯一的亚洲元素。

​明年的亚运会上印度日本和西亚选手势必会在这个项目上展开激烈争夺,而我们中国选手,尤其是男子中长跑项目,如果想要在国家大赛上登场,3000米障碍其实是个最好的突破口,难度要比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小不少 。

女子马拉松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3)

相比第一天的男子马拉松,女子比赛当天有一定的日照,创造好成绩的难度略微大于男子。但适宜的气温和实力强劲的非洲裔选手,还是多人次大幅刷新了世锦赛纪录,埃塞俄比亚选手戈蒂托姆.格布雷斯莱塞(Gotytom Gebreslase)以2:18:11创新的世锦赛纪录。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4)

鉴于世锦赛遇到低温天气的可能性通常不大,这一纪录恐怕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

​女子马拉松的整体格局相对稳固,非洲裔位列第一梯队一枝独秀,以美国选手为代表的欧美体系和日本体系运动员位列第二梯队,但很可惜的是日本选手一山麻绪和新谷仁美没有出现在赛场上,不然前八的争夺可能会是另一番局面。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5)

本来对高温比赛很难适应的中国选手,这次也有正常发挥的机会,两位参赛选手张德顺和李芷萱都正常发挥了当下的竞技状态,张德顺还取得了第11名的好成绩,虽然本届参赛人数只有40人。

男子马拉松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6)

说百年一遇的好比赛,有点夸张,男子马拉松比赛当天的条件就是放到大满贯赛事中,都算是极佳的比赛条件,更别说是在夏天举办的世锦赛。

​虽然没有基普乔格那种超级明星参赛,但这次男子马拉松的亮点就是成绩,适宜的天气让多人次刷新了赛会纪录,冠军来自埃塞俄比亚选手塔米拉特·托拉(Tamirat Tola),他以2:05:36大幅刷新世锦赛纪录。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7)

很多国家的世锦赛最佳成绩也都在这次比赛中产生,跑进2小时10分的人数多达19人,之后恐怕很多届比赛都不容易见到这种场面。

​我国选手董国建以2:11:14创造中国选手在国际大赛中的最好成绩,让这场比赛肯定会载入中国马拉松历史。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8)

虽然没有达到他本人预想的跑进2小时10分,之后的柏林马拉松中国选手还有机会,今年的伦敦和马拉松马拉松,中国选手一定会有更加亮眼的表现。

达标门槛提高

​需要及时转变观念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19)

尤金世锦赛刚刚结束,世界田联就公布了下届布达佩斯世锦赛要提高10000米和马拉松达标门槛。

​男子马拉松从2:11:30提高到了2:09:40,女子马拉松从2:29:30提高到了2:28:00。10000米达标门槛更是提高到了男子27分10秒和女子30分40秒。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20)

面对这样严苛的达标线,网上一片哀嚎,似乎看不到希望只能躺平。我们的运动员和和教练员一定不要过于悲观,有些观念还是要及时更新的。世界田联的想法是希望优秀运动员更多的参赛,更多的参加高级别高水平比赛,这样才能带动田径运动员更好的发展。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用世锦赛、奥运会参赛办法来促使运动多参加比赛,就成了指挥棒。并不是说参赛的办法就只能达标,还有50%的参赛机会留给其他方式取得参赛资格的运动员,比如世界排名等等。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21)

以马拉松为例,中国有世界最多的标牌赛事,现在国际上高水平运动员来华比赛有困难,那么我们中国选手拿到白金标前五、金标赛事冠军,取得参赛名额就是可行的办法。

​未来恐怕其他项目也是类似的参赛办法,大部分水平一般的选手,想要参加国际大赛,提高世界排名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运动员和部分教练员在这方面还要加强学习,有目的性的参加一些高级别比赛,最终靠积分排名拿到世锦赛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22)

比如我国女子800米和5000米等一些项目的年轻运动员,如果能继续提高成绩,并有计划的多参加高级别比赛,都是有机会参加下届世锦赛和奥运会的。这种情况在本届世锦赛上就已经发生,有些成绩没有达标的亚洲选手,最终却依靠积分排名成功参加了世锦赛。

​再比如现在路跑10公里的成绩也被等同看做场地10000米,这也给国内选手带来了机遇,国内路跑前些年的高速发展,为高级别10公里路跑赛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有男选手领跑的10公里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中长跑如何维持最大速度(看中长跑发展新趋势)(23)

尽管有非常多的困难,比如现在国内比赛都还没全面恢复,谈何高级别比赛,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的中长跑已经落后于世界,距离非洲体系和欧美体系的差距在不断加大,未来想要看到更多中国人出现在国际赛场上,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有实质性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