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段许知远对谈罗祥的视频,感觉话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多年前和女儿的一次交流非常相近。视频中罗祥说他活得比较“虚伪”,因为上课时对学生说出的很多话自己却并没有做到,于是引申到笛卡尔的著名哲言我思故我在,认为自己说出了很高深的哲理就好像很了不起,但自己并没有做到的能力,所以感觉到那种洋洋得意是很自我的“虚伪”。

我善解人意何曾有人善解我意(我思故我在不等于)(1)

我曾经与女儿交流过这样的感想,很多事情说出来反而不容易做到,要做的事情千万别说、特别是不要轻易对外人说。其实自己也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当你想到某件事情很好,如果做了对自己、对他人、对大家都有利益,或者想到了做这件事的某个逻辑、途径、甚至窍门,都可能让你成功,于是就很容易兴奋,忍不住去想对别人说。结果,说出来的快感取代了做事的快感,这种口舌之快的满足很容易消除了你去做事的欲望。明明知道,却又忍不住去图口舌之快,人真的是很“贱”,当时我自嘲道。

和女儿曾经谈到日本有很多野鹿,有些繁殖成灾,但是日本并没有吃鹿肉的习惯,于是想到可以卖到中国。那时兴高采烈地引用红楼梦中史湘云吃鹿肉、醉酒成诗的场景,认为这个贸易很容易成功,兴奋地说了半天,之后也就没有了之后。在反思不要逞口舌之快时,我们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鹿肉”,之后也常以此来自黑。

我善解人意何曾有人善解我意(我思故我在不等于)(2)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等于我思故我行。人总是会“幻想”(思想),没有了幻想人类就不能进步,但是进步并不是只有幻想就能达到,而是在“我思故我在”的充分条件下,还要有“我思促我行”的必要条件。在哲学思想的领域我们可以坐而论道,在实际生活当中,人需要克服各种欲望、快感和惰性,需要养成好的做事习惯,其中尽量不要去逞口舌之快则是其中之一。

我善解人意何曾有人善解我意(我思故我在不等于)(3)

记得学习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也写过自我体会的小文,特别是意识到“知行合一”其实是修行,就是在养成做事的好习惯。“知”为我思,“行”为做事,知行合一就是要尽量做到我思则我行,这两个道理是相通的。当我们想到某些好的事情时,在你对他人说出之前,尽量开始去“做”那么一点,也许人生就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

---关注无用居士天谷悠鸣,破除思想桎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