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坡,就是会面对阳光的山坡,阴坡则与之相反。一般来说,在降雨充足的情况下,阳坡植物的长势会好于阴坡。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先来一张图片给大家一个阳坡和阴坡差异的直观感受:

阳坡和阴坡植被的区别 豆比看世界5(1)

阳坡和阴坡的植被差异

可以看到,阳坡和阴坡的植被差异是很大的,阳坡植被的长势要明显好于阴坡。那么,为什么二者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生态学——缺啥补啥才是真理

第一种解释从生态学出发,基于最小生态因子定律给出答案。什么是最小因子呢?我们知道,一种生物体要在某种环境中生存与繁殖,必须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物质;而对于这些基本物质的需求量,则依其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系统处于能量的流入与流出处于平衡的稳定情况下时,当某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接近所需要的临界最小值时,这种基本物质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植物的长势并不会取决于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的限制(如果这两者在环境中是大量存在的),相反,其会受到一些环境中稀少的元素的限制,例如土壤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换而言之,也就是说,相对最稀缺的环境因子是植物生长的最大瓶颈。

阳坡和阴坡植被的区别 豆比看世界5(2)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应当是除了光照这个因素之外,其他环境因子都是充足的。否则,无论是南坡还是北坡,植物的长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此时植物的生长速率的决定因素将不再是光照强度。那么,在这个前提之下,阳坡和阴坡的区别其实是光照强度这一生态因子含量的差异。在迎风坡中,降水一般不是稀缺的生态因子,而光照强度对于阳坡而言,不是一个稀缺的生态因子,对于阴坡则是,由于植物的生长速率受到最稀缺的生态因子的影响,所以阳坡的植物长势必然好于阴坡。

即便是我们考虑到阳坡和阴坡的植被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对于生态因子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这个论断依然是成立的。因为不同植物势必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在那些高生长速率的植物无法适应阴坡的环境这一前提下,新入替的植物必然有着不同的生长类型,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换言之,其在无生态因子限制下的生长速率必然要低于无法在这种生境下生存的高生长速率的植物。其实,这一点从Budyko图上也可以得到论证。Budyko图中涉及的几个指标的意思分别是:P,降水量;PET,如果水资源是无限的,该地区的蒸发及蒸腾作用总量;AET:该地区实际的蒸发和蒸腾总量。可以看到,当一个地区比较湿润时,也即当一个点处于PET/P<1的位置时,这个区域是受到能量限制的。当PET/P上升,也即增加能量供给时,ET/P也会上升,而蒸发和蒸腾总量的上升其实反映出来的正是植被茂密程度的增加,也即植物长势更好。从阴坡到阳坡正是一种PET/P增加的过程,所以阳坡的植被长势会好于阴坡。

阳坡和阴坡植被的区别 豆比看世界5(3)

Budyko图

解释二、生理学——喜阳植物吸收好长得快

第二种解释则考虑具体的植物生理学过程。我们已经知道在阳坡,喜阳植物是优势种,而在阴坡,喜阴植物则是优势种。喜阳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较高,要求全光照,光合和代谢速率都较高,多生长在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常见种类有蒲公英、蓟、松、杉、杨、柳、槐等。而喜阴植物则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它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较低,光合和呼吸速率也较低,多生长在潮湿背阳的地方或密林内。常见种类有狗脊蕨、连钱草、铁杉、红豆杉、紫果云杉等。

这里牵扯出一个光饱和点的概念: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大,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即为光饱和点。

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逐渐提高,这时光合强度就超过呼吸强度,植物体内积累干物质。各类植物光饱和点不同。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在20000—25000LUX左右,而阴性植物约在5000—10000LUX就达到光饱和(LUX是光照强度单位,其为1平米的面积内所得的光通量为1流明时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一般是一个比较小的值,由于喜阳植物的光饱和点远大于喜阴植物,所以其可以在一天内有着更多的干物质积累,进而也就会有着更快的生长速率,从而生长更加茂盛。下面这张图很好地体现出了喜阳植物和喜阴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差异,不过期光照强度用光合光子通量来表示(单位为每秒每平方米光子的摩尔数)。

阳坡和阴坡植被的区别 豆比看世界5(4)

喜阳植物和喜阴植物的光合作用

所以,喜阳植物的高光饱和点决定了其可以在相同的生长时间内长势更快,而这也是在降水充足的情况下,阳坡植被较为茂密的一种合理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