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网上曝光的一段视频气到颤抖!

小男孩在电梯里乱按上下楼层,她妈妈站在男孩子对面,突然发火了,张开手臂,猛扇男孩耳光,并疯狂地用脚踹孩子。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1)

小男孩涕泗横流,苦苦央求,母亲依然狠狠地踢打孩子的背部,不依不饶。

这时候,电梯”叮“地一下开了,母亲才放下狠手,小男孩嚎啕大哭地跑出了电梯。

看到这一幕,我就在想,有些人真的是不配做父母,被打的小孩,真的太可怜了!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2)

为人父母,本该是用最温暖的爱和细致入微关心去呵护孩子的成长。却总有人如此暴戾,用拳打脚踢、猛扇耳光这种恶狠狠的手段去对待一个弱小无助的孩子。

近年来,父母暴打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

2018年的深圳女童被母亲猛扇耳光、抡凳子打、扯头发被狠摔在地,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亲生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能下此毒手。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3)

杭州3岁童模被母亲狠踹猛打,原因是不好好配合拍照。

河南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理由是嫉妒孩子和奶奶太亲近。

如此的案件,都历历在目、数不胜数,孩子被虐打到遍体鳞伤,伤口让人不忍直视。

作为父母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对了吗?

1.其实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

曾经一度以为,孩子一出生就会被庞大的经济开支压到透不过气,小到奶粉尿不湿,大到选择学校和培训班,只要选择最贵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4)

金星曾说:给孩子穿名牌,全是大人惯得,孩子很单纯,大人很复杂,对孩子来说,他其实就是一件衣服而已。

王诗龄,娱乐圈李湘的女儿,他们一家的壕气网友有目共睹,王诗龄从小就大牌傍身,超级富养,什么Lady Dior手提包,Loewe小象包,爱马仕围巾……应有尽有。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5)

用金钱来衡量亲情,其实是父母的自我感动罢了,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和善的面孔。

2.爱不是道德绑架、面目狰狞

赖佩霞(心理咨询师)在《幸福为什么那么难》中讲到一幕:

父母对孩子吼道:“我打你、骂你,是对你好,你懂不懂啊?

年幼的孩子眨着无知的眼睛:“噢,原来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为何我们对孩子满口说爱,却要面目狰狞。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6)

那是因为,我们情绪管理不当。

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对于愤怒,只是一股脑的全都倾泄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

赫而巴特(德国教育学家)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所以,爱不应该是这样啊,他应该是温暖的、亲切的、友善的,而不应该是可怕的、狰狞的、愤怒的、霸道的。

父母子女一场,本是生命中最幸运的邂逅,珍惜彼此,善待彼此,是我们永远要保持的初心。

1.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从给他表达的权力开始。从心里承认孩子平等的存在,不要以”你是孩子,不懂事,不要插嘴“这种说法去对待他们。

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做作业,为什么不会做,哪里有问题,这些方面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比一上来就大吼大叫要好很多。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7)

父母对孩子做错事,要跟孩子说“对不起”,就像《爸爸去哪儿》里面。陈小春在对儿子Jasper怒吼以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小小春表达了自己的行为不对。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8)


对待孩子像是一位朋友,去诉说或者倾听他的意愿,往往要比面目狰狞,厉声呵斥的效果好很多。

2.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表姐是一个脾气超级暴躁的人,每次给他们娃辅导的作业的时候,那肯定要弄得家里鸡飞狗跳,那声音吼得撕心裂肺,孩子也被吓得哆哆嗦嗦。

不过他现在脾气改了,每次一生气就开始数秒,10秒、20秒、20秒不够就30秒,没想到这种办法真的很奏效。

前天有个微博热搜,父亲陪孩子写作业,把自己的双手反捆在后面。这种做法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一种控制情绪的办法。

看到孩子做错事愤怒吗?肯定是,但是要有自己的方法,不一定是情绪失控的谩骂和喋喋不休的数落。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9)

因情绪失控打下去的每一掌,每一下,不但会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也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产生隔阂。

使用暴力的结果是,父母亲手摧毁了孩子的童年记忆,以及他们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3.多一点耐心

所谓教育,就是爱加上耐心,再加上孩子理解明白的方式。

当孩子眨着懵懂的眼睛,跟你问问题的时候,孩子用可爱的小手,笨拙的系着纽扣的时候,孩子不会做作业,用恐惧的眼神望着你的时候......

13岁男孩电梯事件(5岁男童电梯内被母亲猛打)(10)

当孩子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不乖,用无条件的爱给他们信心和支持,再用孩子明白的方式去引导他、教育他。

我们能不能,也给自己一个走近孩子内心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锻炼自己的耐心。

龙应台说过: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看着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

所以感谢父母与孩子的相遇,在还能够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不妨用心去彼此珍惜、彼此陪伴。

请善待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因为让他们从来不属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