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痴情戍边关

张庆秋

人们常说,“人是感情动物。”这话不假。

战争环境,给指战员们在恋爱、婚姻上带来了一些平时意想不到的情况。某团卫生队班长李晗臣,原准备1985年3月初回家结婚。日子快到了,家中左等右等,不见新郎回家来,却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山前线的信。未婚妻梅秀云拆开一看,只见信上熟悉的字体写着:“秀云,信到之时,预计该是我们原定的双喜之日。然而,今天却是‘你在闺房盼新郎,我在边关思新娘’。为了履行一个军人的使命,我只好单方面决定推迟婚期了。我想你会体谅我的心情的……”

想到邮亭愁驻马(一片痴情戍边关)(1)

李晗臣在南榔(662.6阵地下面)

梅秀云跟他是中学的同班同学,是个知情达理的姑娘,回信鼓励李晗臣英勇杀敌,并寄来绣着并蒂莲花的鞋垫。为表达相思之情,她还提议:每逢农历十五日晚上8点整,在家乡面向南疆唱《十五的月亮》,请李晗臣站在边关面向北方,唱同样的歌予以呼应。从此,每到双方约定的时刻,梅秀云就站在家乡的山坡上,以歌声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即使遇到雨天,她也打着伞,站在风雨中唱。此时此刻,李晗臣也总是悄悄来到驻地附近的山头上,用歌作答。有时正赶上自己在前沿阵地执行任务,有敌情顾虑,他就轻声地哼:“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这遥遥万里的二重唱,把两颗年轻的报国之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想到邮亭愁驻马(一片痴情戍边关)(2)

老山前线某部五连战士王建川,打从出生到一年前穿上新军装,19年中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母亲。上战场后,战斗间隙打一个盹就梦见妈妈。为表达思念之情,他每天写一篇准备以后送给妈妈看的日记。几个月里,整整写了两本。打算在年底连同军功章一块寄回家,作为献给母亲的节日礼物。然而,在一次战斗中,他光荣牺牲了。揣在身上的一本日记全被鲜血浸染,还被弹片打了一个洞。战士们看到,这本日记的扉页上写着一首题为《寄给妈妈的日记》的诗:

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妈妈,我送给你这本日记。孩儿一年的征尘,四季的足迹,全都忠实地记在这里。当灶前的火光映红了日记,妈妈啊妈妈,日记将给你带去多少回忆。童年的天真,少年的顽皮,如今都化作了庄严的军礼!放心吧妈妈,我已懂得了战士的含义。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妈妈,请不要把孩儿惦记,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战士的决心早已写进日记,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妈妈啊妈妈,孩儿如果为国捐躯,在九泉也千声万声呼唤您!

想到邮亭愁驻马(一片痴情戍边关)(3)

19岁的烈士王建川

俗话讲,“父母恩重如山,夫妻情深似海”。军人真挚、诚实的秉性,使他们对妻子有着特别忠贞的感情。某部七连排长刘庆德,为了夫妻团聚,他多次写申请,要求调回妻子所在城市的驻军工作。去年年底,终于接到了调令,夫妻团聚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写信给妻子,报告多年牛郎织女生活即将结束的喜讯;并通知岳父,某月某日接站。可就在与老部队告别的酒会上,一纸命令,他被调到执行参战任务的部队来当排长。他写信告诉妻子,军列将经过她所在的城市车站,自己不能回家相会,只能在车站见一面了;但不知军列通过那个车站的准确时间,只告诉了一个大概日子。妻子抱着出生两个月的儿子“兵兵”,在车站一连等了五天五夜。好不容易等到丈夫乘坐的军列进站了,可她怕自己控制不住感情,泪水会影响战士的情绪,只从窗口递进孩子,让战士送给丈夫抱一抱,自己赶紧捂着泪眼跑到远处躲了起来。直到军列拉响了汽笛,她才跑回来抱回孩子,说了声:“庆德,放心地打仗吧,别挂着我和孩子!”刘庆德说声:“别惦记我,我一定给你带军功章回来!”火车开动了,夫妻挥手惜别。刘庆德上战场后,把离愁别绪压在心底,英勇作战。在一次战斗中,身上五处负伤,他扯掉绷带,继续勇猛杀敌,上级为他报了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