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讲四子侍坐孔子与其四个弟子的故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孔子和他的徒弟的小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和他的徒弟的小故事
王蔚讲四子侍坐
孔子与其四个弟子的故事
(20220411)
(根据直播视频整理)
现在是2022年4月11日12点,我是山东财经大学王蔚。我是在山东济南,也就是“泉城”,山东省的首府,来做这个直播。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四子侍坐”。先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所谓“四子”呢,是指的孔子的四位著名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呢,孔老夫子开门办学,招了很多的学生,我们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者。这些学生们呢,经常围坐在孔老夫子身旁,听孔老夫子讲话。那么“四子侍坐”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两千五百年以前。有一天,孔老夫子的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围绕在孔子旁边。这一章出自《论语》的第十一篇的第二十六章,当然“四子侍坐”这个题目呢,是为了讲这一章方便,加上去的。
我们还是看原文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上来呢,开宗明义,点的很清楚,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啊,曾皙啊,冉有啊,公西华呢,围坐在孔老夫子旁边。孔子一看,这四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心情也比较好。于是说话了:“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说,我岁数比你们大,那么今天呢,就不要考虑这个因素了,不要考虑我岁数比你(们)大啊,今天呢咱们就平等的谈谈。这孔老夫子一上来开场白,打消弟子们的疑虑。居则曰:“不吾知也。”你们平常呢,经常说,你们都不了解我呀,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了解你,那你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孔老夫子这个人很会做,作为一个教育家,首先是鼓励学生。“子路率尔而对曰”,我们知道呢,子路是孔子学生当中年龄比较大的学生,他比孔子小九岁。他和孔子的关系是一个亦师亦友、亦兄亦弟的关系,当然首先是师生关系。他是把孔子当老师,有时候呢把孔子当兄长,有时候还把孔子当朋友。“率尔而对曰”,大家注意,这里有个“对曰”,下级回答上级的话叫“对”;晚辈回答长辈的话呢叫“对”;学生回答老师的话叫“对”。子路姓仲名由谈他自己的志向。“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么说呢,大家可能听不大懂,这是说的套啥呀?仲由呢,就开始谈自己的志向。说我的志向就是治理一个中等国家,这个国家“摄聂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之间。一个中等的国家叫“千乘之国”,“加之以军旅”,受到外国入侵的危险,“因之以饥谨”,国内呢,还有饥荒,粮食不够吃的,也就是说,这个中等国家,内忧外患。“由也为之”,如果让我去治理,“比及三年”,大概用三年的时间,“可使有勇”,这个国家的人呢就会英勇善战。“且知方也”,懂得如何去做。这个子路啊,讲了自己的志向,“夫子哂之”。子路讲完了以后,孔子呢,微微一笑,带有讥讽的味道。至于孔子为什么讥讽,等一会儿我们还要谈。仲由谈完了,孔老夫子说“求何如”啊,冉求啊,你是什么想法?冉求就开始回答,他的志向就比较小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这样的国家,“求也为之”,让我冉求去治理,“比及三年,可使民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说,老师啊,这个方六七十,或者方五六十,比中等国家要小的国家,让我冉求去治理三年,“可使足民”,老百姓有饭吃,生活富足。但是,如果谈礼乐的话,这些我做不了,“以俟君子”。冉求比起仲由来,要谦虚的多,仲由人家治理中等国家,冉求说,我治理的比较小。仲由“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我呢,也就是“可使足民”了,至于说用“礼乐”治国,我冉求没这个本事,得等着别人来。冉求讲完了,孔老夫子说:“赤,尔何如?”公西华,你得讲讲你的志向了吧?这个公西华呢,就开始讲自己的志向。我能力不够,但是“愿学焉”。我会的也就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说老师,我的志向和他们两个都不一样,他们两个都是治理国家,我没有这个能力,我愿意去做一个外交官,就是在诸侯会盟的时候呢,我穿戴的整整齐齐的,去做别人的助手。我的志向啊,就是这个。到这里,同志们,还有一个曾皙没有讲。曾皙是谁呢?曾皙是曾参的父亲,也就是曾点。孔老夫子接着说:“点,尔何如?”点,你怎么样?注意啊,同志们都注意啊,孔老夫子是老师,他喊学生,称学生名,不称学生的字。“点,尔何如?”这个时候呢,在孔老夫子和子路,和冉有,和公西华讲话的时候,这个曾皙在那里鼓瑟。老师啊,你跟他们谈话,我对那个不感兴趣,你谈你的话,我鼓我的瑟。老夫也不去管他,鼓瑟就鼓瑟吧。但是老师点到名了,你不能再鼓下去了。这个曾点呢,鼓的瑟就逐渐地就希下来了,“铿尔”,砰响了一下,“舍瑟而坐”,把这个瑟放在旁边,站起来说,“异乎三子者之撰。”老师我跟他们…三个都不大一样。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没事儿,没事儿,他们也就是讲讲各人的志向了吧,不一样没有关系。在这里,我们发现,孔老夫子很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个时候这个曾点呢,就开始给孔子讲自己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志向是什么呢?他说老师啊,莫春的时候,啥叫莫春呢?今天是四月十一号,算是仲春,再过几天,就是莫春了。莫春的时候,天就非常暖和了,非常舒服了,“春服既成”,大家穿着春天的衣服,就“浴乎沂”,在沂河弄水玩玩,这个“浴”倒不一定真正脱光了衣服在河里游泳,而是在河边戏水。“风乎舞雩”,在这个舞雩台上,沐浴一下春风。舞雩台是什么地方呢?舞雩台是古代求雨的地方,为了求雨呢,专门垒了个台子。看样子曾点经常到那个地方去,在舞雩台上沐浴沐浴春风。“咏而归”,洗完了澡,也在这个舞雩台上沐浴了春风,“咏而归”,唱着歌回家。同志们,这个曾点呢,完全讲的是在自然中生活的美好的场景。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听到曾点说这番话,孔老夫子就喟然叹曰,我还是觉得,曾点这个追求更好,我更赞赏曾点所选择的这种生活场景。都讲完了,“三子者出”,四人讲完了以后,子路走了,冉求走了,公西华也走了,“曾皙后”,这个曾皙呢,就留下断后了。曾皙在后面问老师:夫三子者何如?那三个人讲的怎么样?孔老夫子说,“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不过就是讲讲自己的志向罢了!那老师,我注意到啊子路讲完了以后你哂之,“何哂由也?”你为什么带着比较讥讽的表情看仲由呢。孔子就讲啊,“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说治理国家,还得讲究谦让,但是仲由他谦让吗?他不谦让。“其言不让”,他讲的话呢,一点也不谦逊,所以我呢哂之。讲了这个以后呢,这个曾皙就去问,“唯求则非邦也与?”老师这个冉求谈论的是治国吗?孔老夫子说,当然谈的是治国啊,“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则非邦也与”他谈论的当然是治国。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就是个国家,不过小点而已。曾皙呢又问啊,这“唯赤则非邦也与?”这个公西华,他所谈论的是治理国家吗?孔老夫子就说啊,“会同啊,端章甫”啊,只有诸侯才做这样的事,这都是国家大事啊。“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个公西华他很谦虚啊,他说愿意做个“小相”,其实呢,这个国家外交啊,从事外交活动,是国家治理大事。的方式,公西华这事如果算是小事的话,哪什么样的事是大事呢?孔子的意思,公西华从事的是治理国家的大事。
同志们,这章是《论语》当中比较长的一章,字数比较多,人物也比较多,有五个人出现啊,在《论语》当中,像这么长的段落的章节很少。
从孔子和他们四个对话当中啊,我们也发现,孔子“寓教于乐,善于教育学生,并且很会鼓励学生。课堂气氛啊,是相当轻松和愉快的。孔子在和子路啊,在和冉有啊,在和公西华啊讲话的过程当中啊,那个曾皙,就在旁边鼓瑟。
孔老夫子这一生实际上是忙忙碌碌的,非常辛苦的。很小的时候呢,就学礼乐学诗书,长大了,又是开门办学,又是周游列国,又是从政,活了一辈子。但是他内心当中,对这个田园生活呢还是非常向往的,虽然孔子讲过啊,“鸟兽不可与同群”,但是从这一章上来看,孔老夫子对这个田园的生活,还是非常向往的。
转眼之间,这个疫情弄了两年多了,两年半都过去了,这个疫情呢,现在还在反复。疫情期间,大家最好不要聚集,但可带着老婆孩子啊,到野外去。济南这个地方,南边有泰山,北边有黄河,暮春的时候呢,到山里去看一看,到河边去走一走,游游山,玩玩水,沐浴休浴春风,唱唱歌,还是蛮好的。
课我就讲到这里,最后给大家读一读原文,以期大家一个完整的印象。
这是我编的一本书,叫《论语注译及人物类编》,在第149页有原文。我读读原文,咱们就结束。
(读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好,朋友们,今天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