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回忆解放后上海服装的变化深有感触。我清楚的记得在解放初期还有许多人着中装,上了年纪的还横襟的中装,(我母亲才40出头也穿横襟的中装)。但是有一种叫人民装(也叫列宁装)的衣服悄然出现。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1)

这种衣服的特征是大翻领,双排钮,伴有腰带,当时穿上一套人民装戴上八角帽,很精神,是当时干部的典雅装饰,这股干部服装犹如一股清风吹响了上海的各个角落,连我和姐姐也穿上了这种 用蓝布制成的人民装,然后戴上八角帽。让我快活了好长一段时期。

解放初期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女青年都穿起了布拉吉(连衣裙)当然没有象现在的连衣裙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2)

那样短,那样露,当时的布拉吉都是有袖的过膝的长裙,每当周末,工人俱乐部经常组织集体舞会。当时我才七岁左右,由大人带着去杨浦区的劳动公园去看集体舞会,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集体舞会。那些穿得花花绿绿布拉吉女工在男青年的带领下翩翩起舞,煞是好看了,可惜当时的青年现在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这段美好时光,因为我人小只能肤浅地介绍到这一地步。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3)

60年代,男人一般穿毛式服装(即上面一个口袋下面两个口袋的军便服)男青年也有穿没翻领的学生装。而妇女一般都穿两用衫,这种衣服在过去的电影中常见,我不多介绍了。

70年代在文革时期人们的服装在保持五六十年代色彩单调的基础上。后来的确良面料上市,人们在装的面料上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衣服和裤子更挻括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4)

当时我们男人有一套涤卡中山装是最吃格的事,当年我结婚就是穿着涤卡中山装做新郎的。

因毛主席穿军装接见红卫兵,于是一股穿军装为时尚的热潮风生水起,当时服装商店也有绿军装出售,我当时也买过军装穿上。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5)

当时年轻人都爱穿军装戴军帽,为此社会上也时常有抢军帽的事情发生。在过去的电影中都能发现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服装色彩很单调,常以蓝灰黑为基调,男女都一样。当时裤子都做得宽松,这和当时提倡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号召相关联,于是女性的曲线美都被遮掩得严严实实。

一直到文革结束的八十年代后,人民们的服装才有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变化。回顾八年代初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6)

茄克衫和西装开始流行了,当初我不会戴领带,我还买了根拉练式的领带,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7)

这种领带戴时不须系领结,只要一拉就行了。但是用久了才发现这拉练常常会松掉,这露出拉练多难看,于是我就不用了。幸甚我老伴会系领带,所以后来我的领带都是由老伴代我系的。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8)

九十年代开始流行穿皮茄克了。这皮茄克很耐穿,不仅厚实而且不用洗,是我们这帮懒男人最好的衣服,在九十年代我们单位的男职工人手一件,都当作工作服来穿的,穿脏了用干净的毛巾揩一下就行了。真是懒人用懒办法。

从八十年代开始,女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头上再也看不见蓝的或灰黑的一片,人性追求美的欲望如火山喷发,女性服装变得五颜六色争妍斗艳,各种新款式又层出不穷,风靡一时的踏脚裤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9)

结束了女人穿大裤脚的日子……(这些应让女人妈妈们来说,当时她们正年轻,我这老头子说不好。)

如果说九十年代的服装还趋于保守,那时家庭主妇们还惯于自己动手缝纫衣服,那末从新世纪开始服装变时装,穿着讲名牌,现在变得穿什么品牌衣服显示什么身价了。衣服再也不仅限裹体暖身的了,而是一种对人的包装,一种身份的象征。只重衣衫不认人的笑话随时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女性时装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露了,真是上露香肩和背,中露腰和肚脐,下边的裤子和裙子越来越短,这样做衣服的面料倒可省了不少,但是价钿却不便宜,有人调侃:“如果按面积计算,文胸比房价还贵”这仅是笑话而已。关于当今女性服饰,我不想多叙,看几张美图来结束本文吧: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10)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11)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12)

时装设计手册(服装变时装的启示录)(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