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春秋时期选择一个对国际政治影响最大的国家,那么晋国将会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从齐桓公霸业结束之后一直到春秋末期,晋国垄断中原霸权的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其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比之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们常说,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更有人在评述“春秋五霸”的时候,将晋国的四代君主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都列了进去,从中也可看到晋国在整个春秋历史中的显耀位置。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1)

晋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一般来说与晋文公建立的三军六卿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依靠这一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制度框架,使得国内贵族为了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而锐意进取,从而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有人说,晋国最后之所以会一分为三,也是晋文公这个制度所酿成的苦果。

从历史的最终发展来看,晋国在春秋末期形成了六卿秉政、君权旁落的局面,也的确跟三军六卿制有一定的关系,但若要笼统地认为这个制度就是晋国分裂的罪魁祸首,怕是言之过激了。任何制度都有两面性,在君主制的前提之下下,其结果有可能会走向强卿政治,但也同时存在走向君主集权的可能,因此其最终的演变路径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在晋国的政治实践中,最大的偶然性,恐怕非赵盾莫属。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2)

晋文公建章立制的本意

晋文公刚刚回国时,国内的局势异常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公族与异姓大夫之间的观念冲突,二是流亡势力与居守势力的利益冲突,三是怀公旧党与文公新党之间的派系冲突。这三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文公回国后国内各派势力严重分化的景象,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吕甥、郤芮火烧公宫的事件。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3)

晋文公建立三军六卿体系的本意,正是要试图将这些冲突连根拔起,为各派系的大夫创造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好让他们把竞争的焦点转移到对六卿地位的争夺上来。因此我们便看到,在文公所任命的首届六卿班子中,掌控中军的郤毂、郤溱属于是在惠公时期得利的家族,掌控上军的则是文公系的狐毛、狐偃兄弟,居于下军位置的栾枝、先轸则属于中间派。晋文公正是通过这种办法,把政治立场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的人都糅合在一起,让他们拧成一股绳共同向外发力,才取得了后来城濮之战的胜利。

制度的后门

晋文公在创设三军六卿体系的时候,也在这个制度体系中给自己留了一个后门。六卿人选的任命具有很高的随意性,而这其中具体的尺度则掌握在晋文公自己的手里。当国君掌握了人事任免的权力,可以随意处置列卿地位的时候,就等于是扼住了卿大夫的命门。如果你想要进入卿列,想要执掌最高权力,你就必然要好好表现,好好地巴结领导,从而进一步巩固国君手中的权力。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4)

不过,晋文公这么做也有其风险,那就是只有当国君的威信足够的时候,你的这个后门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否则这个后门就是留给别人的。可晋文公也没想那么多,他获得中原霸权的时候也就是刚满四十岁,总想着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总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个漏洞堵住。可让他怎么斗想不到的是,他在位的时间只有九年,从建立这个制度到最后去世也只有四五年的时间。而在他去世的时候,他所中意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襄公,才不过十来岁的年纪。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5)

军功阶层的兴起

晋襄公即位之后所面临的的难题还不止于此,这其中最让人感到无力的,便是军功阶层的兴起。

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在崤之战中打败了秦国,这在晋国历史上也算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也直接造就了一大批享有功勋的大夫集团。这种局面就跟后来王朝创制初期的景象有些类似。那些开国君主之所以要急于处置那些跟着打天下的功臣,就是因为害怕自己去世后,继承人缺乏权威而受到这些功臣的欺压,甚至将大好的河山拱手于他人。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6)

晋襄公即位初期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场面,那个在城濮之战中带领晋军取得胜利的中军元帅先轸,曾盛气凌人地在朝堂上“不顾而唾”,让他这个做国君的颜面尽失。好在跟着文公打天下的那一代人,还是念着先君的好,念着君臣有别,犯了错误也知道悔改,这才让晋襄公的日子不至于太难过。

可当他渐渐长大了,老一辈的战斗英雄们都相继去世了,他以为自己终于要亲自掌控政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还是无能为力。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最难缠的对手。

冬日之日与夏日之日

这个人就是赵盾。

赵盾是被称为“文公五贤士”之一的赵衰的长子。赵盾出生后一直生长在戎狄,等到赵衰回到国内派人来接他们的时候,赵盾已经成年了。这就等于是说,赵盾虽然有个温文尔雅的爹,但却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教育,因此性情特别彪悍。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7)

历史上对于这对父子最精彩的评价,出自赵盾的政敌狐射姑。当时狐射姑被赵盾驱逐到了赤狄潞氏,有潞氏执政酆舒向他询问赵盾的为人,狐射姑就回答说:

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文公七年传)

狐射姑的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地反映了赵衰与赵盾性情的差别。赵衰性情温和,十分善于笼络人心,也让晋文公特别信任他。晋文公在组建三军的时候,需要任命六卿来统领三军,他多次想推举赵衰,可赵衰却始终不愿担任卿职。不过,他并不是光推辞一下就算了,他还要推荐别人,而且但凡是他推荐的人,文公一定会用。因此在文公时期出任六卿(后来是十卿)的那十几个人,几乎每个人都受到过赵衰的举荐。这些人背后所代表的家族都因此受益,自然也会对赵衰平添好感,这就为后来赵盾的上位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8)

可赵盾就不一样了,他凭借着父亲给积累的资本,可以说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端是威风八面,无人敢挡。不仅跟他作对的大夫要遭殃,就连国君不听他的都不会有好果子吃。在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2年)晋国对六卿人选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他曾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两次更改晋襄公的任免决定。

夷、董之蒐赵盾执政

第一次是在夷之蒐上,晋襄公准备任命士毂为中军将,梁益耳为中军佐,可这个方案刚刚提出,就被赵盾的死党先克否决了。先克的祖父、父亲先后出任过中军元帅,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他提出:

狐、赵之勋,不可废也。(文公八年传)

先克的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为狐偃、赵衰鸣不平,希望他们的付出能有回报,可实际上却是在给赵盾开路。先克背后的势力很大,晋襄公无法坚持己见,只好退而求其次,同意按照他们的意见,把狐射姑和赵盾扶上了中军的位置,这下你们总满意了吧?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9)

不过,晋襄公还是特意留了一个心眼,就是故意把狐射姑排在前面,让他担任中军将,而赵盾则只捞到个中军佐的位置。其用意大概就是想故意制造矛盾,借此激化狐、赵双方的矛盾,自己好渔翁得利。

可让他万没想到的是,赵盾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连自己的老师阳处父都是他们的党羽。当时阳处父刚刚出访卫国回来,到了温地以后突然听说赵盾没当上元帅就很生气,于是就以太傅的身份发布命令,把会议的地点改到董地,重新调整元帅的人选。这次蒐礼他将狐射姑和赵盾的位置进行了互换,也就是以赵盾为中军元帅,而狐射姑则被降为中军佐。

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心力交瘁的晋襄公被逼出了一脸黑线,此后多多少少都会对赵盾释放出一些敌意。可巧就巧在,董之蒐结束后不久的八月十四日,正值二十岁上下、青春鼎盛年华的晋襄公却突然毫无征兆地病故了,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10)

赵宣子之法

赵盾执政之后大力排除异己:原先跟自己争夺执政地位的狐射姑被驱逐到了赤狄,;被自己排挤出六卿序列的士毂、梁益耳等五名大夫也因发动叛乱而被绞杀;甚至连晋文公的两个儿子公子雍和公子乐也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顺带着他还趁夜偷袭秦军,引发了秦晋之间的一系列冲突。他将幼弱的晋灵公扶上君位,让晋国“主少国疑”的局面又延长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当后来晋灵公在成年后想要夺取政权的时候,却出其不意地死于赵氏侧室的赵穿之手……

赵盾以成河的鲜血和累累白骨为自己铺就了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这些作为已经够恶劣的了,可要说起来对晋国最大的伤害,恐怕莫过于在他执政期间所所主导的一系列制度改革。这其中的第一项内容便是所谓的“赵宣子之法”:

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文公八年传)

由于篇幅所限,这段话的具体内容便不展开讨论了。这里只说孔子对其改革措施的评价:

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昭公二十九年传)

晋国自唐叔虞立国以来,一直遵守宗法制的原则,让卿大夫按照贵贱等级的差别各守本分,百姓也能敬重这些上位者,国家就有了法度。后来到春秋时期秩序混乱了,贵贱等级的原则没人遵守了,文公就作被庐之法、设立了执秩之官来监督大家各归本位,国内秩序恢复如初,这才当上了诸侯盟主。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11)

换句话说,晋文公之所以能够称霸,靠的是以礼治国,而“赵宣子之法”则恰恰相反,靠的是以法治国。赵盾行政的重点更多的是关于刑法内容的制定,在经济上也更倾向于卿大夫私有产权的保护,这些条款对国君权力的稳固是不利的,与晋文公以强化国君的集权能力为主旨的“执秩之法”更是背道而驰。由大夫主导立法权,且改革的内容又与宗法制原则相背离,彻底打破了宗法制的堡垒和国君在制度上的护身符,从而造成国君权力的加速下滑,这种种的作为足以将赵盾推上礼崩乐坏第一功臣的宝座。

假公族制度

赵盾的第二项制度改革便是假公族制度。《左传》中提到: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馀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宣公二年传)

这项政策虽是由晋成公颁布的,但一来晋成公刚刚回国,并不熟悉国内的情况,二来这项制度本身并不能为稳固君权摇旗呐喊,反而是进一步增强了列卿的权力,因此从根本上还是赵盾意志的体现。

赵盾之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推行假公族制度,是因为晋灵公的死让他意识到,一朝权倾朝野呼风唤雨固然可以带来一时快意,可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手中权势就能长盛不衰,家族基业就能万古长青,只要君权还有凌驾于卿权之上的可能,还有资格对卿的任免以及权力行使发号施令,自己今日所取得的利益就随时可能被剥夺。一旦孤儿寡母的美好时代随风而去,君主生杀予夺的权力随时都可能会把到手的一切都打回原形。因此他必须要趁自己大权在握的时候,为子孙后代构建一个坚实的堡垒,以抵御随时可能复兴的君权。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12)

世卿世禄制的成型与危害

在全面掌管了军政大权后,赵盾便逐步关闭了六卿人选自由竞争的大门,转而在自己的利益联盟之中进行选拔。从赵盾执政开始一直到他去世后的整个三十年间,栾枝之子栾盾、胥臣之子胥甲、胥甲的儿子胥克、先克之子先縠、栾盾之子栾书、赵盾之子赵朔、郤缺之子郤克都先后进入了六卿的行列。

原本自由竞争的三军六卿体制就完全变成了铁板一块,子袭父勋进入卿列成为了常态,这标志着贵族会议君臣共举六卿的制度,正式被世卿世禄制取代了。晋文公为了巩固君权而为自己留下的后门,终于还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而他希望通过国君的威信控制六卿任免的制度设计也完全破产了。

在赵盾的一手操控下,赵宣子之法、假公族制度,世卿世禄制,因功受赏制互相包容、互相促进,使得六卿变成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君权自主运作的政治实体,即便是君主权力再大,也无权干涉这个既已形成的规则。而卿大夫的权力和财富便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而使得国君的权力变得愈发逼仄,礼崩乐坏变成了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晋文公如何成为中原霸主的(从称霸中原到三家分晋)(13)

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会超出人们的预期。赵盾的制度设计看似是保护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可要从长远来看,却未必真能如其所愿。因为他无法阻止君主扩张权力的冲动,也无法阻止普通大夫向上的野心。君主想要打破这种权力的垄断,其他的大夫想要进入六卿,都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通过扩大军制的办法进行渗透,要么就是通过政治斗争在既定格局中进行淘汰。

这种制度所造成的恶果,从短期来看,是直接导致了晋国在邲之战中的失败,导致了赵氏险遭灭族的命运;从长远来看,则是开启了卿族长期内斗的潘多拉魔盒。人们为了争夺进入世卿的门票反复争夺,流血冲突也不断升级,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先后有先氏、赵氏、郤氏、胥氏、栾氏等曾经辉煌一时的家族迅速湮灭,并在晋平公时期形成了六卿共掌晋政的局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卿族内斗的进程一旦开启,便不会因为权力得到稳固而自动停止。人们总会为了实现更大的野心而发起更为激烈的斗争,进一步导致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出局,以及后来水淹晋阳、三分智氏的宏大历史场景。

可以说,如果没有赵盾的出现,没有他所不遗余力地推行世卿世禄制,这样的结果或许就不会出现,晋文公自然也就不必为后来的三家分晋而勉力背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