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17 草书释读11

11.19 恭

春节前我写了「恭贺新禧」四个草字,给各位拜年,我看到群组中有一些同学在讨论这四个字的草法,其中有一些草法要点,需要给各位讲解一下。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

这字也是心部的,上面的「共」表示读音,下面的「心」在隶书中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横放的心,一种是竖心。正楷字的「恭」是取隶书竖心,草书是取横放的心。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

「共」字,甲骨文两个手捧着一样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郭沫若等学者认为是玉璧。到小篆变成了一个「廿」字形,于是有人认为廿个人手一起来就是「共」。「共」字草化是从隶书来的,上面是横竖竖,奋笔势移位,好像草字头一样,二级课程23课讲了草字头八种写法,此其一。然后写「共」字余下的横撇捺,这是鸡头势,横撇捺再次简化,就是横竖横,这讲过多次了。皇象加了个雁尾,下面「乙」字形,外略势。王羲之写今草,把雁尾革命革掉了。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3)

知道了「共」字的写法,下面再加多一个「心」,就是草书「恭」字了,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中的「恭」,非常清晰。裹束之后可以重新分笔势,15课我介绍过王羲之的「示」字,「示」字是舞鹤势,「恭」字下面不是一样吗?所以整个「恭」字,是奋笔势移位加舞鹤势。

顾盼势的变化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4)

讲到「恭」字,我顺便讲讲顾盼势的变化。真书「恭」字下面的「心」,比「小」字多一点,但在隶书《张迁碑》、行书欧阳询《千字文》、以及真书柳公权《神策军碑》、唐人写经等作品中,下面的「心」都写成小字形顾盼势,也就是减少了一点。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5)

又如「雨」字,框架中间一竖的左右各有两点,这四点合成一组,称为菱米势,不包括中间这一竖,这一竖有点落单,分笔势有点难。皇象《急就章》中的「雨」,还是用菱米势,而智永写今草「雨」,把中间竖笔和左右一点合成顾盼势,就算他的真书「雨」也是取顾盼势,左右两点已经连写了。真书「雷」虞世南写得很规矩,上面「雨」字左右都用两点,但钟繇雨字头只用一点,不要忘记钟繇是真书之祖。行书取势如欧阳询《千字文》的「雨」、集王《圣教序》中的「雪」字上面的「雨」字头,也是直接用左右一笔顾盼势的。

所以顾盼势有一些变化,或者说是化势也可以。最常见的顾盼势,是以竖笔为中轴左右各一点相呼应,左右各一点的位置高点、低点都可以,没有关系,就算有一点拉长了,还是顾盼势。如果遇到左边一点、右边两点的情况,可以减少一点。或菱米势中间多一竖,也可以替换为顾盼势。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6)

我把左边两种,称之为顾盼势,右边两种,视为顾盼化势。这四种写法的特点,都是先写中间一竖,然后左右两边,这左右两边的笔划,以中间一竖为轴,顾盼呼应,不管左边几点、右旁几点,都可以简化为第一种。这样一来,分笔势就方便多了。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7)

「贺」字,上面是「加」,下面是「贝」。上次讲过,「贝」字中的「目」可用一横替代,下面八字形斗鹑势,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横加撇捺,可裹束为「大」字形,其实是「贝」的草写。至于上面的「加」,其中的「口」可用两点替代,或者如怀素只用一点也可以。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8)

「新」字由三部份组成,小篆表达得很清楚,左上角是「辛」,左下角是「木」,右旁是「斤」。「斤」是斩木的工具,以斤采木,所得就是薪,「新」本义就是「薪」,取木为薪,而「辛」是声旁,表示读音。睡虎地秦简上,「新」已经简化到和现在正楷字差不多了。「辛」和「木」合用十字形,看上去是「立」和「木」了。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9)

所以「新」字草化,就是立、木和斤三部分草化。「立」可分两部分,头上点横,这是奋笔势。下面两点一横是竖笔势,可以省略不写。「木」本来是群鹊势,作为偏旁连写取竖横横,竖笔势,其实最后那一横是走三号位的策,所以说是挑土化势也可以。至于「斤」,可分为两撇向背势,然后横竖奋笔势,但实际写起来可当作三撇写,那就是贯鱼势。上下左右全部裹束起来,就是皇象、智永这样写法。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0)

皇象《急就章》有两个「新」,右旁「斤」取势不一样,第一个「斤」刚才讲了,可以理解为三撇贯鱼势,第二个「斤」先取两撇向背势,然后横竖奋笔势。智永这个「新」中的「斤」,仔细看是三撇,第一撇下来滚动了一下,紧接着就是第二撇。也有人只写两撇的,如孙过庭,那就是取向背势。怀素也是用两撇的,但他的「新」左边很奇怪,看上去好像写了个「牙」字。皇象《急就章》有两个「亲」字,左边写法不同,怀素可能是学第二种写法,但皇象第一势取钩努势,然后是奋笔势,这可不像「牙」,怀素却是先写奋笔势,把笔势搞错了。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1)

「禧」,它的意思是福,「恭贺新禧」不是「恭贺新喜」。「禧」字是「示」加「喜」,本来后面课程会讲,现在提前解释一下。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2)

先说「喜」字的草化,现在「喜」字的写法,在小篆和秦隶时已经定型,从上到下有六层:最上面第一层,拉直曲线当十字势写。第二层就是十字下面的一横。然后第三层一个「口」,用一横替代。第四层是两小竖,左右对称可省略一半,剩下一小竖先放一放,等下用。第五层两小竖下面的一横。第六层又是「口」,这次写法有点变化,跟第四层那一小竖合并处理,写成一个竖笔势。裹束起来,整个字就是十字势,三横奋笔势,最后竖笔势,王羲之《十七帖》中有「喜」字,这是标准今草。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3)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4)

皇象《急就章》「喜」字凡三见,有两处「喜」字下加了「心」,就是「憙」字,徐灏说「喜、憙古今字」,「喜」为「憙」之省。另一处是人名「阎驩喜」,松江本这几个字损坏了,赵孟俯、邓文原临本把皇象的「憙」去掉了「心」,当作「喜」,这写法有问题,它跟「春」字非常相近。查一查《急就章》颜师古、王应麟注本,这位「阎驩喜」应该是「阎驩欣」,《玉海》本也是。王羲之《十七帖》写的「喜」,不会跟「春」混淆,他取势只用使,而皇象〔赵邓临本〕夹用了转,顿时和「春」相近。所以王羲之写法比较好,我还是推荐大家照王羲之写。高二适先生认为,《十七帖》中另一个「喜」,应该是有心的「憙」,下面一横是「心」,我想未必。《淳化阁帖》卷七《小园帖》有一个「憙」,这才是很明显的下面有「心」,「心」简为一横,但这贴是伪造的,冒充王羲之,可不论。

「喜」左边加上「示」就是「禧」,各位可以试试。如果只是分析使转,用圆珠笔、铅笔都可以,使转和笔势了然在胸,转用毛笔,这时候要讲用笔的,不求快,用笔求变化,结果自然好看,这是老祖宗设计好的艺术效果。

这一课影片完成后,才发现内地改了「禧」的读音。以前这三个字,前面两个都读Xi3,而「禧」是第一声,现在加了第三声。

黄简讲书法草书第四十四课(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5)

我经常用的字典如《辞源》,《康熙字典》,都只有一个读音Xi1,慈禧Xi1太后,不是慈禧Xi3太后。我是照传统的读音,这里说明一下。

谢谢。

本节要点:

· 人体­心:恭。

· 其他:共、贺、新、喜、禧、春。

· 笔势:顾盼势的变化。

复习思考:

· 试将朱熹的「熹」草化,结果会怎样?

· 试用草书写下面词语: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庆贺,贺喜,贺礼,四方来贺。

· 新声,新雅,新学,新意,新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