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离别,有的孩子充满焦虑,有的孩子却欢欣雀跃,为什么?

因为离别不能是被迫的、痛苦的、压抑的,应该是孩子自愿的、主动的、愉快的。

父母要给孩子宽松的爱和最大限度的自由,建立稳固的安全感后,孩子才可以轻松愉快地说离别。

所以,不要到说再见的时候才想怎么安慰,而是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

孩子能勇敢的道离别时,说明至少孩子具备了一定独立的条件。

孩子上学前如何沟通(为何跟孩子说再见)(1)

除了生活上的一定自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必备的两个心理条件: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安全感和孩子的自由感。

如果孩子和父母从小建立的是良好健康的安全感的话,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可以信任的,不会因为一次离别,而“舍弃”他,无视他;而他离别后投入的生活环境是可以信赖的,与他生活的人是可以信任的,这样孩子的焦虑感才会降到最低。

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拥有真的自由,能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支配自己的意志,不用看被人命令行事,可以在新的环境中随时放松,而非紧张、纠结,也不用刻意去讨好周围的人,可以按自己想做的事情来,那么他才能顺利完成这次离别。

孩子上学前如何沟通(为何跟孩子说再见)(2)

其实想要顺利让孩子面对“第一次离别”,主要还是看家长,

在对孩子独立性教育上,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是两极分化

要么强制性独立,不少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是工作,会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放到全日托幼儿园。

孩子突然强行“被离别”,这种被遗弃感,是任何安抚和强压都镇不住的。

孩子面对这种“离别之情”,会很快从开始的痛苦焦虑,变成了冷漠淡定。

有的家长还以为自己这么做是帮助孩子成长,甚至炫耀自己的教育成果。殊不知通过这样“教育”的孩子,内心深处非常非常缺乏安全感,与父母的强行离别也造成他们对父母关系非常淡漠。

这样的强推式“离别”万万不可取。

另一种则是过度担忧。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是我们大人离不开孩子。

孩子稍微离开视野就担心甚至恐惧。

很多时候幼儿园来了新生,孩子还没咋样,父母满脸是不舍和焦虑,各种对老师们的千叮万嘱。

孩子是很容易感受到大人的情绪变化的,他们在大人这种恐慌影响下,能不焦虑吗?

第一次在幼儿园跟妈妈说离别,经常是看到孩子在教室里哭,大人在园外大哭。

这样的“以身作则”,当然无法让孩子正确面对“离别”。

孩子上学前如何沟通(为何跟孩子说再见)(3)

真的完全没必要如此看重“离别”,以平常心去对待。

父母平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让他们多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心,然后去相信孩子,他们自己会成功学会“第一次离别”的。

家长们觉得如何教孩子说再见,孩子不会哭呢?请在下方评论区告诉御猫老师!

【育儿知识每天更新,请点个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