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仁”绝对是高频考点,据一般说法,“仁”一共出现了109次。
究竟何为仁?我们如何来理解孔子所讲的仁呢?
一纯在前日的学习中,又遇到了带“仁”的句子: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孔子说:“刚强、果决、朴实、慎言,(拥有这四种品质就)接近人生正途了。”
我们来看这句话的重点——“仁”,此字在《论语》中一般译作:人生正途。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仁”就是“人生正途”呢?
这个问题咱先搁着,暂且不论——
一纯·福尔摩斯要穿上大衣,带您出门寻找真相!
我们步行至“论语街01号学而大厦”,坐电梯上3楼,重要线索就在这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说话美妙,表情讨好,(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为什么此刻的“仁”又变成了“真诚的心意”?刚说的“人生正途”呢?
看官大人别急,听小的慢慢道来——
“巧言令色,鲜矣仁”中的“仁”之所以译为:真诚的心意,是相对于“巧言令色”而言的。
说话美妙,表情热络都是外在表现,一般来说,这样做无外乎是有求于人,谄媚一下,并非发自内心的,因此孔子说“这样的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大家都违背周公旦制造的“礼”。当外界的礼乐不再是行为规范时,孔子提出: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靠自己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促成更完善的人格。
这个内在的力量不容易拥有,能做到“真诚引发内在力量”的是君子——志向高远的人。君子有自我追求,不放纵自己随波逐流。
正因如此,内在的力量能引领你走上人生正途!
所以,“仁”是用真诚做基石的人生正途。
那么,我们知道了“仁”是神马东东,又应该怎么做呢?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重要啦,我们先看模范教材孔夫子有什么高招: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于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孔子说:“我什么都知道吗?我是无知的。有一个乡下农夫问我问题,我没有把握(能回答)。我只是就他的问题正反两端详细推敲,最终找到答案罢了。”
就问题的正反两端详细推敲?咱们现代人给安上了一个高端的名字——辩证法。(哲学系大神don’t mind it)
上面两则“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就是棒棒哒素材啦!
想要走上人生正途?上面说过了,别“巧言令色”!
知道了“不做什么”,咱们再来看“要做什么”——刚、毅、木、讷。
首先,刚强!
您别以为刚强很简单,孔子都说“吾未见刚者”呢!刚强是指:无论何时何地何情景都能坚守原则,毫不动摇!
第二,果决。
要有坚定的决心。曾子的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告诉了我们,士除了要气度恢弘,还需要什么?就是“毅”。
第三,朴实。
“木”虽然听起来呆呆的,但在这里应该是憨厚朴实的意思。
森林系的鼻祖老子就很喜欢提“朴”,一株原木,未经雕琢,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这是最原始的状态,能有无限可能性。
所以,我们说“返璞归真”嘛,归零之后才能有空间容纳新事物。
最后,慎言。
我要替这个“讷”正名!它不读nà,字典上明确标注为nè。
“讷”的本义指口齿笨拙,但我们根据句意将其翻译为“慎言”。
一方面是,孔子主张“慎言”,毕竟“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慎言”,以防“祸从口出”!
再者,咱们粤语方言喜欢用“半桶水”来形容某人功夫不到家。而“整桶水”正因为内在储备多,所以不需要“呱唧呱唧”拼命说。您见过有涵养的成功人士到处炫耀吗?没有!
孔子说过:“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仁”是需要“行”的!
“说”得再美妙也无用,“做”才是王道!
当然,咱们是要“学以致用”的!
在当今社会,口才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您去公司参加面试,心说要秉持“刚毅木讷”原则,面试官一问三不知,这可不行。
该说的时候说,该做的时候做,要懂得时宜。
☯一味炫耀口才,只会招惹怨恨。☯
☯总是沉默寡言,谈何展现自我?☯
说到底,“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说得没错。
认为“中庸”差劲的人,只是因为他自己还没能达到那个层次而已。
(本文作者一纯,今年17岁,在家自学国学三年,有所感悟,愿能与您分享交流,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