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翻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行走路上,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善的地方而学习,看到他们不善的地方就自己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坚毅,因为任务重大而道路遥远。以天下归仁为已任,(任务)不也是很重大吗?(任务很重大);死以后才停止,(道路)不也是很遥远吗?(道路太遥远)

课程指导

1. 这里的学习,是指德行上的学习,还是知识方面的学习?孔子觉得完善自己的德行重要吗?你觉得怎么做可以完善自己的德行?

2.后代儒生尊孔子为圣人,但孔子却觉得自己德行上有不完善的地方,为什么呢?孔子觉得真正的圣人是怎么样的?

3.孔子是文化王者,但他并没有瞧不起别人,还很谦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觉得自己谦虚吗?举两个生活中谦虚的例子,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别人的。

4.我们可以向德行不好的人学习吗?学什么?怎么学?

5.请说说在孔子所处时代,贵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士阶层在贵族中主要任务是什么?

6.曾子认为士是家臣吗?他觉得士阶层的理想目标是什么?他自己是怎么做的?会因为自己贫穷而忠信于不仁德的君主吗?

7.为什么曾子认为士阶层在当时的环境下,以天下归仁为己任的理想,是任务重而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直要坚持到死呢?

论语第30节提问

1.孔子教育有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各举出一个例子。你认为这两方面的内容,哪一个更重要?

2.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考了全班第一还需要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吗?为什么呢?

3.孔子虽然是文化王者,却常常担心自己德行有不完善的地方。小朋友,德行和文化知识,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小朋友们,后代的儒生都将孔子视为圣人,但是孔子他自己从来不敢称自己为圣人,这是为什么呢?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圣人?

5.请说说在孔子所处时代,贵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士位于哪一等级?他们有着怎样的理想目标?

6.如果穿越回古代,你遇到一个为政不仁的君主,给的条件很优厚,你会不会为这样的君主服务呢?如果以后我们长大了,遇到了为富不仁的老板,那么我们还要为这种老板做事吗?为什么?

7.小朋友,学完第30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句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1)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句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2)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句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3)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句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4)

小课堂参考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句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5)

剧本

曾子:老师讲真是太好了。我以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说得好!我理解子舆的意思,作为一个士不可以不弘大,而刚强有毅力。因为他们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岂不是很重。为此要奋斗终生,到死才可以停止,岂不是很远吗?仁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呀,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这话让我感动。因为子舆说出了多年来,我们想说而不曾说过的话。

子夏: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士人,应该有弘毅的气度。我的理解就是,胸襟要大,眼光要大,意志要刚强坚毅。任重而道远。任指任务,什么任务?不是指吃喝拉撒生儿育女的生活,是指以求仁为己任的任务。道指道路,什么道路?不是指从鲁国到卫国,从东家到西家,是指付出生命,死而后已的一生哪。

子张:以能问于不能,可以看作是弘。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可以看作是毅。求仁之任当然是重任,到死方休当然是路远。我和子舆年龄差不多大,但他对老师的教诲却有独特的见解,可见他是多么的用功,这是我不如他的地方。

子贡: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老师由陈国返回鲁国时说过一句话。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当时老师还对自己所教授的弟子能否成才有所担心,现在有了像子舆这样,斐然成章的弘毅之士。作为弟子我们高兴,作为老师也应该感到欣慰。

孔子:大家刚才的话,我都认真听取了。你们评论参之所言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矣。参能做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弘毅之士,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贡:老师说得对,我们一定要以子渊和子舆作为榜样。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子路:是啊!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