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前提是互相理解共同承担(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1)

最近频繁在网上刷到一个话题:“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意思是在一个人考研、考编成功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和体制外、高校外的对象分手。

这更像是一个分手公式,把男女双方的外貌、学历、家境、工作等输入进去,公式就会根据条件来“精确匹配”。

一旦一方出现大的变量,双方条件不匹配了,另外一方就开始在心里淘汰这个人了。

这是对传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的精确量化,是人作为经济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灵活应对”。

传统婚姻观历经千年流传下来,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任何定律应用到极致,必然会出现问题。

什么时候我们的爱情变得如此现实而且固步自封?

上岸前提是互相理解共同承担(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2)

01、婚恋方面的亦步亦趋,代表年轻人对现实的妥协

为什么大家对初恋特别怀念?真的是因为那个人如此特别吗?

我们忘不了的,其实是那个在感情中无比丰富,无比独特,无比执着的自己。

年轻意味着冒险,意味着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去与这个世界碰撞,发展自己的世界观。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摔倒,可能会失望,可能会颠覆以往的价值观,但这是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现在的很多青年人,似乎得了“风险厌恶症”,一切都要稳妥,一丝不苟的套进既有的格子里面。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为了对抗现实生活给他带来的不安,他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

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

经济环境不好,体制便成了大家眼中最安全的“套子”,这本来无可厚非,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可怕的是大家心甘情愿在精神层面给自己安上一个套子,把自由、探索、创新、对未知的渴望都阉割掉,削足适履也要抢占安全区。

削足适履的精髓是:一切皆可量化。

具体到婚恋层面,双方条件皆可量化。

但小羊不知道情感如何量化?人性如何量化?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如何量化?

我们以一个人现有的水平来论断他未来的发展,不是太武断了吗?

仅仅因为他或她暂时没有“上岸”成功,就否定他整个人,他的心智、他的能力、他的野心与梦想。

这是情感层面的暴君所为。

这是对自己,对对方,对彼此的感情都没有信心,只相信眼下那“暂时看起来稳妥”的条件。

那么我们有可能会推出以下结论:

进入体制后,如果两个人的晋升速度不一致也可能导致分道扬镳;

如果两个人的岗位薪资差别稍大也可能就此分手;

更别说以后可能会面临的事业低谷、健康出现问题,双方家人需要照顾,养育小孩需要承担的责任。

一切潜在的风险都要扼杀在摇篮中。

一个人对待婚恋的态度很容易反映出其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短视而凉薄?

上岸前提是互相理解共同承担(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3)

02、严苛的“人生剧本”、“恋爱公式”是非常脆弱易碎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越是严苛的人生剧本,越是脆弱易碎,因为现实是无常的、变化的,僵化的理论无法指导灵活的现实。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能够真正撰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因为我们看不到未来的完整的道路,任何在眼下看来是最优选的决定,长期以来,有可能并不是对我们最有裨益的。

为了现实利益,放弃爱情,或许可能谋取某种层面的现实安稳,但内心情感的缺失,将来一定会绕回来反噬自己,像认识某种气味的野兽。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除男女主角之外的另一条感情线,是由于门第观念冲突,相爱却无法相守的许叔惠和石翠芝。

在还无法负责任的年纪遇到了想守护一生的人,他们的“任性”都是“点到为止”。

因为无法脱离给她良好物质享受的豪门家庭,她无法恣意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但她也暗示过、争取过,还因此退过一次婚。

叔惠也曾心动,但出身平凡的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和骄傲,不愿意为了爱情而降低自尊,虽然喜欢,但也只能深埋心底。

翠芝与世钧结婚,获得了现世安稳,却和丈夫貌合神离,“纵使举案齐眉,终是意难平”;

而叔惠负气出走,娶了比翠芝更阔的富家女子,仍是不能如愿。

两人10多年后重逢,书里是这么写的:

他结婚很晚,以前当然也有过艳遇,不过生平也还是对翠芝最有知己之感,也憧憬得最久。这时候灯下相对,晚风吹着米黄色厚呢窗帘,像个女人的裙子在风中鼓荡着,亭亭地,姗姗地,像要进来又没进来。窗外的夜色漆黑。那幅长裙老在半空中徘徊着,彷佛随时就要走了,而过门不入,两人看着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虚度之感。

作者介绍

吉小羊,90后宝妈一枚,专注于用文字建构人生的意义。一手写深度情感文章,一手写个人精进干货。

愿望是,和更多的女性一起,“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