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保持良好免疫力具有关键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更是把蛋白质称为“抵抗病毒最关键的食物”,建议疫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近日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联合研究,为老年群体的蛋白质摄入量提供了一个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男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一点。

01 老人蛋白质摄入有标准了

研究人员对1098名67~84岁的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随访研究。同时使用定时起跑测试对参与者的身体机能和适应性进行了评估。

此外,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的教育程度、吸烟状况、BMI、身体活动量、慢性病史等协变量信息。

评估显示,随访期间,男性平均每日摄入蛋白量82.7±19.4克,明显高于女性(平均68.3±15克)。

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参与者中慢性病和药物的使用量有所增加,握力、膝部骨骼肌力量和身体机能均表现出了下降。

结论:研究发现,男性每餐蛋白质摄入量达到30~35克,女性每餐蛋白质摄入量达到35~50克时,有助于维持更好的膝部骨骼肌力量及身体机能。

02 3个要点补足蛋白质

疫情期间,大家对蛋白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但如何摄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健康成人每天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大豆和坚果类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克。

日常饮食蛋白质含量对照表

抗疫必备的十种食物 它是老人抗疫最关键的食物(1)

优质蛋白质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跟人体相近,易于吸收利用。

建议:膳食中的优质蛋白质占到30%~50%,并同时补充动植物不同来源的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全民营养周专家组对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价,选出了“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分别为: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和大豆。

动物蛋白、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坚果、米面等)搭配着吃,比单纯食用植物蛋白要好得多。因此,提倡多种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建议: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的基础上,主食增加全谷物、薯类等粗粮的占比,蔬果要新鲜丰富,适当增加菌藻类的摄入。另外还需注意足量补水,日饮水量达到1.5升~2升。

03 特殊人群要有所讲究

有些特殊群体在补充蛋白质时要有所讲究。

1体弱人群:需额外补充

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虚弱的人、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要尤其重视蛋白质补充。

如果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质补充剂。

2素食人群:谷豆搭配

素食者饮食中缺乏蛋、奶以及动物性蛋白等优质蛋白质,建议多吃大豆或豆制品、坚果、菌菇等,以增加蛋白质摄入。

谷类加豆类,在补充蛋白质方面的作用堪比吃肉,两者搭配食用对素食者尤为重要。

3肾病患者:少吃植物蛋白

肾功能不全者,会存在蛋白质代谢产物排泄障碍。为减轻肾脏负担,这类患者应采取低蛋白饮食,并尽量减少植物蛋白质,推荐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猪肉、鱼虾等。

4痛风患者:首选牛奶和鸡蛋

痛风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从而减少嘌呤的摄取。建议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8~1克计算,首选牛奶和鸡蛋;同时限制肉、鱼、禽、虾及干豆类的摄入。

5糖尿病患者:适量补充

糖尿病饮食标准中,蛋白质摄入量应当占总热量的12%~20%,其中2/3可从豆类、豆制品和粗粮中摄取,其余1/3应为优质动物蛋白质。

成年患者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克的标准来摄入,例如体重60公斤的糖友,每天可以吃60克左右的鱼、瘦肉或鸡蛋等食物。而营养不良、消瘦的糖友,可适当增加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

提醒

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应尽量选择鱼、虾、鸡、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来源:新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