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鹿访谈录】第124期真实人物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90后女孩开大货车养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90后女孩开大货车养家(初中毕业去打工)

90后女孩开大货车养家

这是【小鹿访谈录】第124期真实人物故事

口述:陶老板

编辑:小鹿&欣玥

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开始外出谋生。

我做过木工,在大厂里当过计件工人,也到全国各地卖过医疗器械。

但因母亲突然意外离世,我不再四川漂泊,40岁时选择创业,投资百万开汽修厂。

受网络影响,在很多人眼里,做生意的人大多是富豪,年入百万、千万的人到处都是。

以为钱好赚,真是最大的谎言。

在我摸爬滚打四五年,挣到的钱只能养家糊口,没有大富大贵。

我也爱钱,也想挣大钱,但我知道,急不得,只能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我是一个80后,老家在四川农村,父亲只认识几个字,母亲是文盲,我还有个弟弟。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是说出穷人家的心酸,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过早承受生活的重担呢?

记忆里,父亲总是外出挣钱。

他去山西挖过一年的矿,以前黑老板太多,干一年的活,老板随便打发点钱就完了。

挖矿挣不到多少钱,还很危险。

跟父亲外出挖矿的,有的再也没有回来,也不会有什么赔偿。

家属大多会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实在是得不偿失。

父亲看挣不到钱,工作又危险,决定回家。

回来后,父亲去贵州,挑着个担子,走乡串户帮人磨刀。

而母亲在家干农活,做家务,照顾我们两兄弟。

西南三省多山,房子大多依山而建,农民以种地为生,如果分到山坡上的土地,会更加辛苦。

我家的地在山坡上,离家有一公里的山路,记得小时候看母亲到山上劳作时,我心里就不是滋味。

(我老家)

母亲肩上的背篓太高,我在后面走着,都看不到她的头,只看到她的双腿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一步步往前挪。

有时候挑着粪桶上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不小心,脚脖子就会被粪桶边缘刮到,非常疼。

在地里劳累一天,回家后,还得忙活着喂牲口,做家务。

我们那一代的人,看父母如此辛苦,大多都比较懂事,六七岁就开始帮着做事,家务和农活都没少干。

不过在物质条件不太好的年代,我的童年过得很快乐。

附近有条小河,一到夏天,河里游泳的人就像锅里煮的饺子一样,密密麻麻的,数不过来。

那会儿我们都用洗衣粉洗头,用不起洗衣粉的,在地里抓一把能搓成泡沫的野草,也能将就着用。

看到去江浙沪打工的小伙伴回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有专门洗头的东西。

我第一次用的洗发膏是袋装的海飞丝,撕开口子,就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

洗完头的那两三天,怕香味散去,也觉得总是闻不够,我都是把头蒙在被子里睡觉。

物质匮乏的年代,第一次接触到好东西,会记一辈子。

到现在,除了记得海飞丝的香味,我还惦记着自己吃过一种夹心饼干,香脆可口。

那个年代的高级货,鸡蛋、面条、白糖、冬瓜糖条、橘子熬的汤都是偶尔才能吃吃解馋的好东西。

(外出拍的美景)

在老家吃不到,穿不到的,外出打工的小伙伴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他们就是我的偶像。

凡是从大城市回来的人,都是一身非主流打扮。

有条件的人还把头发烫染一下,手里拿着小皮包,嘴里说着自己外出的见闻,听得我好生羡慕。

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成绩也不好,打算出门学手艺。

当时有个亲戚在云南文山麻栗坡做家具生意。

父母卖了家里的猪,给我500块当路费,临走时,母亲还煮几个鸡蛋让我带走。

以前麻栗坡有边防站,出入要通行证,我拿不出来,那会通讯不发达,没法联系亲戚。

结果,还没到车站就被扣下,在边防站住了一晚。

同行的小姐姐对值班人员说,我看着岁数小,不像坏人,放我走吧。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不要当二流子,要脚踏实地,我以前都是乖学生。

值班人员也通情达理,看着我老实本分,稚气未脱的样子,再加上小姐姐说情,让我走了,亲戚也在车站接到我。

到家具厂后,我开始拜师学艺,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的很苦。

我们那个年代拜师,对师傅非常尊重,要给师傅洗衣服,干各种杂活,没有怨言。

不像现在,学手艺的人和教手艺的人关系淡漠,没啥人情味。

我交钱,你教我东西,培训一结束,大家各不相干。

我刚去的时候,一天上10小时的班,每天拿着工具推木头,满屋子的木屑,很好看,但很灰。

我在家没干过高强度的重活,所以最开始很不适应,晚上吃饭都端不住碗,夹菜时,手还一直抖。

学艺的一年半,都没有工资,免费吃住,亲戚偶尔给10块钱零用。

后来我去砚山一个家具厂帮人,以前结婚的家具大多是定制,家用四门柜、六门柜、餐桌、梳妆台等我都做过。

2000年左右,我在江浙的亲戚说那边找工作比较容易,我就跟着过去。

过去后,我还是在一个家具厂干活,做计件,1000的底薪,多劳多得。

一般情况,每天上13小时左右的班,我每个月都能挣2600左右,拿到工资就寄500块回家给父母。

(带孩子出去玩)

当时自己租房子,在外面吃比较贵,都是下班后再做饭。

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器,烧菜做饭都是用煤气,累得想躺下睡觉,还得强撑着做饭,遇到晚上加班,会干到夜里两三点。

后来春节回家后,我没有再回家具厂,而是去一个工厂帮人管铝合金。

老板和老板娘对我很好,吃住都在一起,过年回家还会给我买车票,没事的时候休息一周,人家也会给我发工资。

在外漂泊多年,每次出门都非常不舍,临走前一天晚上,就难过得睡不着觉。

2006年,我回成都,当时找到一份设备安装工作,到全国各地医院跑,经常出差。

这份工作我做了很久,期间结婚生子,生活按部就班地过着。

但母亲2016年突然离世,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我之前一直知道母亲身体不好,她双肾萎缩。

以前我带她看过病,一个月花四五千的医药费,但那病没法治愈,吃药也只是续命。

(我以前拍的照片)

我没想到母亲走得这么突然,她刚走的两个月,我过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有七天七夜没睡觉,也吃不下东西。

母亲一生操劳,我以前回家的时间很少,而每次回家再出门时,母亲都会给我拿很多好吃的,腊肠、火腿、鸡蛋让我带走。

成家后,我为自己的小家东奔西走,还来不及好好陪她,孝敬她,她就走了。

我萎靡不振,自责、懊悔、难过。

那时我明白,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是挣多少钱,而是家人平安健康,相互陪伴。

母亲的事对我打击太大,我决定辞职,哪怕少挣点钱,都要跟家人在一起

当时表弟在云南昭通做汽修,已经干了十多年,做得很不错,我就带着妻儿过来。

最初的一年,我一边学管理和汽修方面的知识,一边招人培养。

2017年,我找到合伙人,自己有些积蓄,又借点钱,投资100万开汽修厂。

开始跑手续的时候,非常麻烦,真的累得脱掉几层皮,才办下来。

搞装修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弄。

买材料,盯着工人干活,为了省钱,很多活计都是我自己干。

年底时,凌晨3点我还在收材料,一个人搬20包水泥。

作为一个外省人,买材料吃过不少亏,好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店开起来。

我表弟以前开厂时,从不打广告,都是靠服务和口碑赢得客户。

我们当时开业,也没有搞任何仪式,或者说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开张。

表弟那边有忙不过来的单子,都会介绍到我们这边。

不过因没打广告,最初半年,都在亏钱。

有时候没生意,急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老婆急得掉头发。

别的店开张,都推出很多优惠活动,比如送礼品,或者低成本服务吸引顾客。

我从来没有做任何活动,因为价格都比较透明,成本就在那,我想通过服务吸引顾客,而不是花式营销手段。

没生意的那半年,一个月用工成本在5万左右。

只要不是人为请假,正常上班的,就算工人闲着,我也在照常发工资,而且从不会拖欠。

母亲以前一直告诉我,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走歪路,我一直谨记在心。

(我的店)

就算没生意,也不想克扣员工的钱,那样留不住人。

从帮表弟开始到现在,很多员工都是跟我七八年的。

我压力大睡不着的半年,白发越来越多,妻子也跟着担心,就怕我熬不住。

好在零配件供应商的钱可以缓一下,商家对我也不错,估计也知道新店开始比较难,给我很大的优惠力度,才勉强撑过来。

后来生意慢慢好起来,有70%左右的老顾客,有的一家人的车都交给我们修理或者保养。

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有四五十万的营收,我赶紧把所有材料钱都结清。

后来,我在昭通买房,儿子也在这边上学。

其实,做生意真的没啥诀窍,只要好好做事,好好做人,慢慢地都会做起来。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本末倒置,找顾客的方式不是靠产品本身引流,而是靠各种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

不停地到处发广告拉人;

利用人性弱点,经常推出各种廉价套餐;

要不就在社交平台晒自己赚到多少钱,有多少人跟着自己走上人生巅峰,有多少人靠自己卖的产品收益或者实现终极目标。

(我开的店)

说白了,像某明星夫妇那样做生意的,能骗到那么多人,不是他们的手段多高明,而是大家都不想一步步走路,总想挣快钱,发大财。

但如果你真的深入某行业,打算一直做下去时,前期都是在亏本,或者根本挣不到钱。

而让生意好的最靠谱途径,只有产品本身,以及优质的服务。

可能是我性格内向,不善推销自己;

也可能因母亲的教导,那些说上天的推销台词,我实在说不出口,也不愿意说。

有人来,我也不会跟他们讨价还价,反正价格就在那,觉得贵可以去别家。

不会推销,我的确失去一些客户,但很庆幸,我的选择没有错。

路走得比较慢,每一步都很扎实。

遇到困难,也能靠口碑活下去,疫情到来之后,我们生意也还可以。

因疫情影响,很多大牌的4S店都关门了。

我所知道的,大约关掉70多家店铺,而我现在属于收支平衡,勉强能维持。

我特别希望顾客一个个都发大财,都比我有钱,这样我的生意就不愁了。

可惜,很多人都会被疫情影响。

我有个开宝马的顾客,一千多的修理费,都要找东拼西凑。

临走时,说没钱加油,还让我给他转点加油费。

我开火锅店的朋友,之前生意好,买宝马,最后店铺关门,车也卖掉。

还有开保时捷的顾客,等我再见他时,座驾已经换成面包车。

生意场上,真是瞬息万变,可能今天还在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明天就得睡大街。

开店四五年,除了见证客人座驾的变化,还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客人。

一般20多岁的年轻人开豪车进来的话,如果我们发10块钱的烟,他们基本不会接,或者点燃后吸两口扔地上,要不就自己到旁边独自抽好烟。

如果是四五十岁的客人,我们发什么烟,他们都会接着抽,也会把他们的好烟分给我们。

有个山西老板,看座驾就是身家不菲的有钱人,但说话办事一点都不拿腔拿调,修养很好。

(去昆明办事)

反正越是有能力,有钱的人都很低调朴实,他们站的位置高,见过的世面多,为人处世都比价谦和。

当然,也有例外,有人看着表面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很阴暗。

有个顾客来修车,给她换个零件,喷一下车漆,弄好后,一直追着我要零件的质检报告。

我跟她说,扫码,或者直接登录官网都可以查询。

但人家不干,非得逼着我拿出她用的零件的质检报告,否则就要到工商局告我使用三无产品。

我解释很多遍,她都不听,最后缠得我实在无招,说拆下零件,喷的漆算是送她的,她才罢休。

除了这种挑剔难搞的,还有觉得我们讹钱的。

都说做生意的,那可能亏本,但有时真的是亏本也无处说。

有的车开了七八年,零部件老化,师傅修理时不小心碰到,一些零件就会脱落或者损坏。

但之前客人来,我们报的问题不包含这种意外。

跟他们说,有的会觉得我们是故意的,也有很通情达理的爽快给钱。

总的来说,好的还是挺多的。

有次修一辆迈巴赫,客人在别的地方问过,得到的回复都是,没法确定问题,可能是某个零件坏了,只能换掉零件试一下。

但原装的零件一旦发货,没法退换,别人也不太愿意承担风险,都不想接手。

我把实际情况跟客人说,客人还是挺理解。

他直接让发零件,就算最后不是那个零件问题,他也买单。

还好,换完那个零件后,车子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做人做事,别老想着占便宜,否则会掉进各种圈套,最后失去的更多,要不就只能得到点蝇头小利。

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生意想做得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得学会闭嘴。

(临近过年,外出办事)

不管客人带多年轻的女伴来,聊天内容多劲爆,我们心里的波浪就算能掀翻太平洋里的巨舰。

脸上都得平静无波,还得时不时为客人打掩护。

有时候看到一些有违道德的现象,我们都是笑笑,从不多事。

其实,人对美好的人和事产生欲望,是很正常的。

但有责任有担当的,把家人放在心上的,会守好底线。

开店快5年时间,我心力交瘁,头发白了,眼圈黑了,啤酒肚更大了。

但我到手的钱,基本只够过小日子。

这才是创业的真相。

踏实努力地付出,大概率一时半会没法成为百万或者千万富翁,更别说实现“小目标”。

但创业就是这样,只要能够保本,略有结余,就已经超过很多人,心态要放平。

当然,做生意也很简单,不管行业多乱,同行搞多少花活,你只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都会有不菲的收获。

这是【小鹿访谈录】记录的第124个真实人物故事。

我觉得,真实自有千钧之力,拥有感动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把你的痛苦讲述出来,你就会减少一份痛苦;

把你的快乐分享出来,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请发私信给我@小鹿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