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有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今年的粉条继续实现增收一定不是梦”科右前旗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朱之帅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小粉条做成大产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小粉条做成大产业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有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今年的粉条继续实现增收一定不是梦。”科右前旗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朱之帅说。
兴安盟俄体镇出产的马铃薯量大质优,加工出的粉条更是滑润筋道,全镇粉条加工企业7家,粉业专业合作社2家、粉条精包装厂1座,粉产品畅销北京、沈阳、长春、大连等20多个城市,粉条制作已成为该镇支柱产业。
农网改造铺平“致富路”
“90年代,外省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始用大型机械设备加工土豆、生产粉条了。而咱们还在用最初级的小型机械,不仅产能跟不上,产品质量也和人家比不了。”陷入回忆的朱之帅唏嘘不已。
曾经的“粉条乡”供电辖区点多、线路长,随着粉条加工设备快速增多,不充足的电力便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村民们急得连连叫苦。
2017年,蒙东兴安供电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沟通,主动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农网改造计划。截至目前,俄体镇已累积改造10千伏线路10.116千米、0.4千伏电路27.83千米,加装100千伏安变压器14台,变电容量升级到2500千伏安,彻底解决了粉条产业发展的用电问题,敲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
“农网改造之后,我们的机器运转的非常好,土豆年加工能力也从30万公斤增长到300万公斤,粉条年产量从3万公斤增长到30万公斤,产能和产量同时增长10倍。”朱之帅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制粉工艺的传承单位,已被列入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了地理产品标志保护。在天甲粉业的带动下,俄体镇粉业加工户达600多户,年产粉产品4800万斤,产值2400万元以上,年利润350万元左右,带动了周边县市近万名群众致富。
贴心服务护航生产线
“我们的生产环环相扣,最怕的就是断电。好在供电员工们始终都能做到随叫随到,有求必应。要不是他们,去年冬天的那次停电我的损失就大了。”王洪新说。
那是2021年10月24日晚,俄体镇王洪新家的粉条加工厂由于订单量突增,导致机器连续运转时间过长,“嘭!”的一声巨响过后,全厂机器全部停了下来。从土豆到粉条,需要经历清洗、打粉、搅拌、煮沸、漏粉、成型.....等十个步骤,任何一道工序出现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粉条的口感。
“十月份正是粉条加工旺季,等天亮再处理就太耽误时间了,我自己也不敢摸着黑去检查。”于是,王洪新第一时间拨通了俄体镇供电所的电话。
接到电话后,供电所员工刘海江和乔养卫立即赶往现场,经过排查,发现是保险烧坏了。由于天色已晚,刘海江和乔养卫硬是借助手电和手机屏幕的微光迅速开展抢修,半小时后,厂里的搅拌机终于赶在粉结块之前又运转起来。
“赶订单也要注意用电安全,有需求随时联系我们。”刘海江临走前仔细叮嘱道。
每年粉条加工旺季,该所都会组织人员深入粉条加工企业及散户中,了解用电需求,检查用电设备,并建立辖区粉条加工户联系机制,积极推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2022年,蒙东兴安供电公司已无偿为俄体镇各粉条加工厂更换老化线路100余米、漏电保护器3个,受理各类用电咨询18件,解答和解决用电问题15个。
绿色通道引领“创业人”
俄体镇每年加工马铃薯2万吨,产粉量达1800吨,年产值1600万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粉条批发市场和集散地。“俄体粉条声名鹊起,回来建设家乡才是正道!”2020年5月,“90”后王海秀毅然结束了在大城市的漂泊,回到家乡俄体,想借助“俄体粉条”的名气,开上一家农家乐。
粉条有了,场地也有了,起初,王海秀忙着办理各种手续,只是抽空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了办电申请,“当时根本没想过这么做能成功,以为像其他手续一样需要跑个十天半月,没想到供电员工第二天就来勘察现场了。”
为了在旅游旺季之前开业,王海秀向供电员工表达了对于用电的急切心情。了解情况后,俄体镇供电所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制定方案,开展施工,第二天就顺利完成接电。
如今,由“蚂蚁上树”“凤归巢”“半江红”等菜肴组成的“全粉宴”成了王海秀农家乐的招牌菜。粉条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吸引了一大批顾客前来品尝“俄体味道”。今年暑假刚开始,不少城里人和外地人就慕名而来,这也让王海秀的农家乐生意火爆:“我们家一天最多接待过1700多人,有了电力的保障,今年收入二十万没问题。”(孙美琪、王佳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