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做官的多吗(安徽人天生是当官的料)(1)

一般来说,全中国对安徽人的观感算不错的,很少见到有人带安徽人节奏。穷山恶水出刁民,有钱就有道德,整体氛围是向好的,在中国范围内安徽人的评价是高于其经济地位的。

存在感不高所以被黑的少,人口定向移动所以全国影响小,历史地位重所以荣誉感强。安徽的划分清楚简单,地域划分皖北,皖中,皖南。文化划分淮南,淮北。同样是安徽人,南人和北人就太好分辨了,看其主食是什么就知道了。一个是铲米饭夹青菜的,一个是吸面条啃馒头的。

安徽内部动不动就将淮北开出徽籍,一是因为其弱势。二是因为其文化不够安徽。徽京地区山多林密,人多地少,被逼无奈不得不离家打工,出门经商。江南地区平原丘陵地形,地好水好风景好,崇尚读书,爱当官。能走出去让省外的了解的安徽人,不外乎就这两种人,搞钱的和搞权的。楚虽有才,晋能用之。安徽人才“产出比”较高,但留不住人才,出门在外的安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遵循中庸之道最好的大概就是安徽人吧。不够好,也不是太坏。长的不丑,也不是帅的耀眼。

提到安徽绕不开南京,安徽的首府是南京这种话不是无的放矢,不是无中生有的说法。在南京工作的外地务工人员,安徽人是最多的,因为文化风俗的共同性,安徽人在南京是过的最舒适的。群众已经用脚投了票,合肥就像一个暴发户,始终进不到安徽人的心中,厚重沉稳的南京才是我们永远的爱。

大凡批评安徽人,对安徽人印象差的都集中在江浙沪包邮区。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地区的安徽人最多,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就好像北京人不喜欢河北人,广东人不喜欢广西人,上海人也不喜欢安徽人,当然上海人谁都不喜欢,浙江人和江苏人在她面前也讨不到好。这是共性,你有我有大家有,不能算黑,情绪主导的问题我从来不讨论。而除了江浙沪中国其他省份的安徽人就很少很少了,你能见到一定是因为工作原因,职务调动或者学习需要,已经人为的筛选了一遍,这些安徽人出门就刷好感的,丢人的很少。

安徽人当官是一把好手,中国目前的现状是科举取士,官员出身大多都是北上广这些经济强,教育好的地区。安徽人的官员比例完全不符合其经济实力和教育实力,想做官不仅需要执念支撑,也需要实力做后盾。全国各地官本位,热衷靠公务员的地区比比皆是,而往往是安徽人能走的更远,笑的更久。我个人分析,这其中就隐含着安徽人的性格特征。

安徽人善于团结大多数,三教九流都能说上几句,他的哥们义气,老乡情谊不是河南式的好坏不分,唯乡是举,最后抱着定时炸弹同归于尽的那种。也不是山东式的亲亲相帮,自己不争老乡比你还急的那种。安徽式的同乡情谊是你不行,他不会管,不会问。你想努力,他会尽力有条件的帮你,帮你就是帮自己,这就是安徽人。现实主义思维,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天生当领导的料。他从来都不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那种,也不是蝇营狗苟,小肚鸡肠的那种。情绪不会大起大落,做事不会有高有低。普通是我们的标签,不像河南人那样先入为主,也不像东北人一样特征明显,安徽人什么样没人能说清楚,但他站在那块就让你感觉很安徽。对上忠诚踏实还有点小心思,对下豪爽负责,还夹杂着统御术。做下属时一言不发,沉默讷言,做领导时谈天说地,挥斥方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人特征的刻板印象,不甘人后,入云化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徽省经济不行,教育很难,锻炼出来的人倒是很强,出门在外很少吃亏,这和教育的多少,力量的强弱无关,就好像一个安徽人天生就会,娘胎里自带的,狡猾狡猾的。如果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最短的那块,那安徽人大概就是最均衡全面的那款。

来源:知乎 月引枕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