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第八回

孙仲谋坐领江东 曹孟德鏖兵官渡

袁绍见刘备一去不回,就想起兵讨伐。谋士郭图劝道:“刘备不足为虑,曹操才是劲敌,不可不除。江东孙策威镇三江,地连六郡,谋臣武将极多,可派人联络他,共攻曹操。”袁绍觉得有理,便遣陈震为使,去见孙策。

却说孙策坐领江东,兵精粮足。吴郡太守许贡见孙策势力越来越强,暗中写信给曹操,让他防备孙策。孙策得知此事后,杀了许贡。

一日,孙策去山中打猎,赶起一头大鹿,孙策独自纵马上山追赶。正追赶间,三个持枪带弓的人突然出现,自称是许贡的家客,特来为许贡报仇。孙策身上除了弓箭,没有别的武器,还没来得及转身逃跑,脸就被箭射伤,身上还中了好几枪。幸亏部下程普带人赶来,杀死了许贡的家客,将孙策救了回去。

孙策受伤而回,派人寻请名医华佗。没想到华佗去了中原,只剩徒弟在东吴。华佗的徒弟道:“箭上有毒药,毒已经深人骨头,必须静养一百天,才能痊愈。如果生气,箭疮难治。”而孙策是个火爆性子,恨不得马上痊愈。孙策静养了二十多日,张纮派人将许昌的情况报告给他。来人道:“曹操和谋士都敬佩主公,只有名叫郭嘉的谋士不服,说主公轻而无备,性急少谋,只有匹夫之勇。”孙策听了怒火冲天,立刻就想起兵伐曹。(验证郭嘉所说之话不错,进一步刻画孙策“性急少谋”的性格特点。)

恰在此时,忽报袁绍的使者陈震来到了。孙策一听袁绍想连结东吴为外应,共攻曹操,不禁大喜,便在城楼上设宴款待陈震。饮酒间、忽见诸将互相耳语,纷纷下楼。孙策起身凭栏一看,只见一名道人站在路中央,百姓都焚香而拜。孙策怒道:“是何妖人?快与我擒来!”左右告诉孙策道:“此人是道人于吉,因法术高明,救人万病,百姓称他为'神仙’。”孙策大怒,痛骂妖道惑众,影响军国大事,下令将于吉杀了。于吉死后,身形常常出现,将孙策折磨得日渐憔悴。(此处为迷信的写法,只为推动情节的发展,应该辩证看待。)

一日,孙策对镜自照,忽见于吉出现在镜中,孙策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倒在地。孙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张昭和弟弟孙权叫来。孙权字仲谋,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刻画出孙权不同常人的相貌,暗示出他必有一番不凡的作为。此处手法与前文描写刘备手法相同)。孙策把印绶交给孙权后,拉着他的手道:“率领江东众将,决战于两阵之间,你不如我;论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此句话写出吴国今后的治国方针),我不如你。你念着父兄创业之艰难,守好这份家业吧!”又对母亲说:“弟弟的才干胜我十倍,可以担当此任。今后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策还向其他人交代了后事,之后瞑目而逝,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孙权开始统领江东。一日,孙权得报周瑜从巴丘提兵回吴。原来周瑜守御巴丘,听说孙策中箭身亡,连夜赶来奔丧。吴太夫人将孙策的遗嘱告诉周瑜,周瑜道:“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随后,周瑜又向孙权推荐了一人,此人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鲁肃来到东吴后,孙权对他很尊敬,二人谈论天下大势,终日不倦。一日、众官皆散,孙权留鲁肃共饮。到了晚上,二人同榻而卧(君与臣同卧一床,此细节描写突显出孙权对鲁肃的重视),半夜,孙权向鲁肃怎样才能成就一番霸业,鲁肃道:“现在曹操势力强大,一时难以铲除。只有首先立足江东,占据长江之险,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闻言大喜,披衣而谢。

不久,鲁肃又推荐了诸葛瑾,孙权拜之为上宾。诸葛瑾劝孙权不要和袁绍联结,可以暂时归顺曹操,以后趁机图之。孙权听从了他的外议,于是将陈震遣回,并给袁绍写了一封断交信。曹操听说孙策已死孙权继立,便想拉拢孙权。于是表奏朝廷,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大守。自此孙权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袁绍见曹操封孙权为将军,将他结为了外应,不禁大怒,遂起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处七十余万人马,来攻许昌。谋士田丰认为现在时机不利,劝谏袁绍不要兴兵。逢纪与田丰关系不好,便从中挑拨袁绍听信谗言,一怒之下,要斩田丰。众官苦苦相求,袁绍才恨恨地说道:“待我破了曹军,再来处置他!”很快,袁绍率领大军朝着官渡进发,到了阳武,刚安下营寨,便要进兵。谋士沮授建议道:“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曹军;曹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曹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待曹军粮尽退走时,我军进兵追击,可大获全胜。”袁绍认为沮授息慢军心,又将沮授锁禁于军中。(连写袁绍处置两位谋士--田丰、沮授,将其毫无识见、刚愎自用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预示其必败的下场。)

曹操听说袁绍进兵官渡,亲率七万大军,前来迎敌。到达官渡后,曹操看到绵延九十余里的袁绍军寨,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曹操一代枭雄,此时也为袁绍的军势所震撼。此处细节描写,反衬出袁绍军容的强盛,为后文曹操以少胜多做了铺垫)。曹操聚集众谋士商议。荀攸道:“袁绍军虽多,不足为虑。我军都是精锐之士,可以一当十,当速战速决。如果拖延了时间,粮草不足,那就大事不妙了。

(此话与前文沮授之言相印证,再次衬托出袁绍毫无识见的昏庸形象。)”曹操道:“所言正合我意。”于是他传令众军马上出战。袁绍率军前来迎战,两边排成阵势。

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左右排列着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诸将。这边曹操阵上,曹操一马当先,许褚、张辽、徐晃、李典等,各持兵器。曹操令张辽出战,张郃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这时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见了,挺枪接住。四员大将捉对儿厮杀。曹操下令夏侯惇、曹洪各领三千军,齐冲袁绍阵营。审配见曹军来冲阵,大叫一声:“放箭!”当下埋伏在中军内的弓箭手万箭齐发,曹军不能抵敌,往南急走。袁绍驱兵冲杀,曹军大败,退至官渡。袁绍移军逼近官渡下寨。

审配向袁绍献上一计:在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军士在土山上朝曹寨中放箭。袁绍听从了审配的建议,挑选强壮的军士,担泥挑土,在曹

操寨边垒土成山。曹兵见袁军堆筑土山,知道不妙,好几次要冲出去厮杀,都被审配的弓箭手射回。十日之内,袁军共筑成土山五十余座。此

后,梆子一响,守候在土山上的袁军万箭齐发,一时间箭如雨下,曹军都吓得拿着盾牌趴在地上,袁军见了呐喊而笑。

曹操见军心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道:“发石车可以破它。”曹操大喜,连夜派人打造发石车。不几日,几百辆发石车造好,正对着营寨外的土山。待土山上的弓箭手射箭时,曹兵一齐拽动发石车,炮石飞空,直冲土山。土山上的弓箭手无处躲藏,死伤无数。于是袁军不敢登高射箭。

曹操驻守官渡,从八月起至九月终,眼看军中粮草不继,就写了封信、派使者火速送到许昌催粮。谁知,使者半路被袁军捉住,押到了谋士许攸那里。许攸字子远,年少时曾与曹操为友,现在袁绍处为谋士。许攸从使者身上搜到曹操催粮的书信,马上来见袁绍,向他建议兵分两路,一路夜袭许昌,一路突袭曹操。袁绍知道许攸年少时曾是曹操的好友,便怀疑他与曹操有所勾结。许攸见袁绍不相信自己,一气之下索性向曹营奔去。

曹操此时已经睡下,听说许攸来见,大喜过望,来不及穿上鞋子,光着脚就迎了出去,远远看到许攸,便拍掌笑了起来,之后拉着许攸的手一同进人帐中。]二人坐下后,曹操向许攸请教破袁之计,许攸问曹操现在还有多少军粮。[曹操道:“可用一年。”许攸拂袖而起,走出帐外,道:“我以诚相投,丞相却这样骗我。”曹操挽留道:"子远不要生气,我说实话:军中粮草可用三个月。”许攸笑道:“世人皆言孟德奸雄,果然如此。”曹操也大笑,道:“兵不厌诈!现在军中只有一个月的粮草了。

”许攸大声道:"不要瞒我!粮草已尽!”]@曹操愕然,许攸便把搜到的信拿给曹操看,并把相关的事告诉了曹操曹操于是拉着许攸的手,请他出谋划策。许攸道:“袁军粮草都积存在乌巢,现在由淳于琼带兵把守。淳于琼嗜酒如命,防备松懈,丞相可选精兵烧毁袁军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定不战自乱。”曹操大喜,次日便命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自领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向乌巢进发。到了乌巢,曹军四处放火。淳于琼此时正醉卧于帐中,听到进军鼓声,连忙跳起,还没来得及拿起兵器,就被挠钩拖翻了。守营的和前来营救的袁军全被曹军杀退,一时间火四起,袁军粮草被烧了个精光。

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方向火光满天,知道乌巢有失,急召文武百官,商议遣兵去救郭图道:“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定亲去曹操既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官渡。曹操一旦知道,必定马上撤军回营。”于是袁绍遣张郃、高览领军五千,去官渡击曹营;遣蒋奇引兵一万,去救乌巢。

话说曹操杀散淳于琼的部卒后,又扮作淳于琼的队伍,假装败回,路上正遇蒋奇的人马。蒋奇听说是乌巢的败军,便不做防备。冷不防张辽、许褚飞马而来,张辽一刀将蒋奇斩于马下。张辽、许褚杀散蒋奇的部下,又让扮作蒋奇的军士,回报袁绍,谎称蒋奇已经散前去乌巢的曹军。袁绍于是不再派人接应乌巢,只往官渡添兵。张郃、高览刚来到曹军营前,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张郃、高览夺路而逃。

曹操在其乐府诗《短歌行》中曾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在接待来访者时多次吐掉口中之饭,表达了自己广纳贤才之心。文中此处描写,可以说和“周公吐哺”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一连串动作、神态的描述,将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时高兴、激动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刻画出曹操爱才惜才的一面。(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粮草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而许攸来自袁绍阵营,曹操自然不会明言粮草储备的真实情况。当许攸表明心迹,并道出曹操“奸雄”本相时,按常理推论,曹操接下来所说的必然该是真话了。可是通过许攸之言,我们知道曹操所说的“只有一个月”仍是谎言。这出人意料之处,顿时将曹操“奸雄”的形象写活了。

袁绍失了粮草,又打了败仗,心中恼怒后来又听信谗言,要杀张郃、高览,二人便召集部下,一同投降了曹操。曹操大喜,当夜派二人为先锋,引兵偷袭袁营,又获全胜。

荀攸又向曹操献上一计:“现在可散布谣言,扬言我军将兵分两路: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听知,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军乘其调兵之际攻之,定能获胜。”曹操听从荀攸的计策,派人四处扬言。袁绍得知消息,大惊失色,急忙遣长子袁谭引兵五万救邺郡,命辛明引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

曹操探知袁绍中计后正在调兵遣将,便兵分八路,直冲袁绍营寨。袁军全无斗志,四散奔走。袁绍来不及披甲,只带着八百人马慌忙逃走。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破十倍于己之敌。

本回中,作者隐隐然已将三国之中吴、魏两国的雏形勾勒了出来。在本回的前半部分,作者集中描述了东吴的情况。孙策因“轻而无备,性急少谋”英年早逝,自此东吴进入了孙权时代。而在北方的角逐中,曹操凭借官渡一战,以少胜多,打败了自己最主要的敌人袁绍,从而具备了独霸一方的实力。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作者在描写这场战役时,没有以战场上的正面冲突为主,而是通过双方阵营中谋士之间针锋相对的计谋推动着战争的发展与走势,并由此刻画出袁绍与曹操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眼中,战争的胜负不在兵力的多少,而在如何使用人才。袁绍、曹操麾下都有许多机变百出的谋士,然而袁绍缺乏驾驭人才的能力,又性格多疑,用人疑人,先后将谋士田丰、沮授禁于军中,导致谋士无法齐心协力,最终一败涂地。

相比之下,曹操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其驾驭人才的手段也远远胜过袁绍,他未穿鞋便出怅迎接许攸便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例。最终,曹操阵营群策群力,赢得了官渡之战。作者虽写官渡之战,但实则是借战写人。通过袁绍、曹操在战争中的不同表现,将双方的优劣、才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此等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1)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2)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3)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4)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5)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6)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7)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8)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9)

三国演义46回故事内容(第八回孙仲谋坐领江东)(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