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担、山东客、湖北客及其他关中道这个地方,皇天后土自然经济时代之所以能够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存在,受周秦汉唐等众多王朝青睐建都,除了周遭有四关之塞可以凭守而外,大多时间风调雨顺、十年九丰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怎样离汉去省内其他地市?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怎样离汉去省内其他地市(河南担山东客湖北客及其他)

怎样离汉去省内其他地市

河南担、山东客、湖北客及其他

关中道这个地方,皇天后土。自然经济时代之所以能够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存在,受周秦汉唐等众多王朝青睐建都,除了周遭有四关之塞可以凭守而外,大多时间风调雨顺、十年九丰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事情也就好办了。正是因为吃喝不愁,所以传统的关中百姓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很少向外地发展,毕竟千里万里不如家里。

但再好的地望也有不顺意的时候,清末同治年间,三百年未遇之天灾人祸骤然降临,一时间,回捻民变四起,旱灾连年,民众流离失所、村庄十室九空,人口锐减,土地多有荒芜。据考,仅富平一县,人口便从咸丰二年(1855)全县人口254257人减少到光绪二年(1876)的120302人,天府之国瞬间沦为虎狼出没之所。“满目蓬蒿状惨然,堪怜沃壤变荒田”。

面对灾后的弥目荒田,在陕为官经年,迁转陕西三原、咸宁、临潼、富平等县知县的鲁籍官员焦云龙积极倡导和组织家乡经受多年兵祸、旱灾、蝗灾、水灾等频仍自然灾害无以生计的山东父老乡亲迁徙关中。

就这样,兵燹、大灾之后人烟稀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灌溉方便、气候适宜等农耕条件极为优越的关中地区,便成为屡遭天灾人祸吞噬折磨、无地少地的山东民众避难逃生的理想去处。

鲁人迁陕从清朝同治年间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主要聚集在同治民变重创的临潼、三原、富平、阎良等关中诸县,据统计,其所形成的自然村落“山东庄”约400多,人口30余万。仅富平一县,便有“山东庄”一百多,人口10万余。

对于迁陕鲁人,陕西本地人称其为“山东客”。“山东客”重礼、守道、讲义,吃苦耐劳,与陕西本地人相处得很好,其所处的村落多以“义合”、“三合”等命名。

就拿家乡村庄邻近的义合村来说吧,七十年代的人口约为700人,分两个生产队,为整个大队共8个生产队的四分之一。与本地人村庄以瓦房为主不同,义合村舍基本上都是麦草覆顶的草房。村中姓氏构成也与本地人村庄多以一个大姓为主,鲜有他姓不同,除张、吴、袁、郑四个大姓外,还有数以十计的其他姓氏。村人出门在外操本地话,入乡随俗。平日在家或村人之间,则说山东话,执鲁人礼。

同样同期因灾迁陕,本地人称为“客”的还有一批湖北人,“湖北客”所形成的村庄多以平地挖坑打窑的地窑院落形式存在,本地人称其为“湖北窑”。比起“山东庄”来,“湖北窑”要少很多,如富平,仅十几处。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湖北窑”的“湖北客”早已把他乡当故乡,湮没于关中的芸芸众生之中,如果没有村庄名中的“湖北”,大多人已经意识不到“湖北”与自己关联着的曾经。

“河南担”,这是过去陕西人对河南人的普遍称谓,不知就里的人听到了还以为是陕西人在骂河南人,实际上这是一个中性又恰切的表达。看过电影《1942》的人会理解,入籍陕西的河南人多因灾荒逃难来陕,一副担子,一头挑着孩子,一头挑着全部家当,到了陕西地面,搭个窝棚,就此落叶长安了。来时一贫如洗,绝对是实情。

与“山东客”、“湖北客”来陕时的情形不同,河南人逃难来陕时已经没有可资落脚的弥目荒田,因此,陇海、咸铜铁路沿线的大小城镇便成了他们的去处,而去广大农村落脚的就很罕见。这也正是如今铁路系统,西、宝、咸、铜四市火车站附近的老街面河南人分布较多的原因。记得小时候我们镇上就有几户河南人,有的在铁业社、木器社上班,有的在街头摆摊卖些小零碎。县城的河南人也不多,主要围绕着火车站居住,一般居住的比较逼仄。到了西安便有一定规模了,道北、解放路比较直观。

如今落籍陕西的河南人究竟有多少,谁也没做过统计,考虑到1949年西安城区的统计人口仅为53.3万,而河南人逃难来陕的主要落脚在西、宝、咸、铜四市火车站附近的老街面,比照山东人来陕后据村庄400余,现今人口30万之众的情况,估计如今落籍陕西的河南人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更大的数可能性不大。

河南人在陕西,之间多说河南话,这是因为居住和就职较多聚集,有一定的语言环境。与外人交往,则多操双腔,陕西话、普通话随便切换。

除了解放前因灾逃难来陕的山东人、湖北人、河南人,现今的陕西户籍人口中,较多的还有支援三线建设多就职于工厂企业的东北人、支援大西北大树西迁的上海人,改革开放后前来投资经商的浙江人、福建人等。如今,我们去一趟超市,它可能是浙江人、福建人开的;买一袋馒头回来,可能是山西人做的;连我们常吃的面条,外面买回来的可能也是重庆人的,不一而足,打印装订个文件还得劳驾湖南人呢。我们所处的这个陕西呀,实际上已经成了全中国人民的大家园。

不管你祖籍何处,到了陕西,落籍陕西,就应该是陕西人。我们不分彼此,都应该为这块创造了我们民族无数辉煌的地方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共同作出应有的陕西贡献。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向前闯。你觉得我的上述认识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