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苦难即是福祉,烦恼即是菩提。”人生往往就是如此,只有在经历了苦难、摆脱了烦恼,才更能明白幸福是什么、知足方能常乐。
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人生想要过得安乐自在,何不在苦难到临前修福,在起烦恼之前学会思考。
在国学经典《围炉夜话》中,有许多传世名言,这里精选三句,皆是不容错过的人生智慧。
释义: 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要力求节俭,总是还可以过的。天性愚笨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比别人更勤奋学习,还是可以跟得上别人的。
世间常有无常事,人生难免会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在贫穷面前,想要快速的度过这段时期,那就要在节俭上多下功夫,若是不知节俭,可能连短期的贫困都难以捱过了,人生就再难有翻盘的机会了。
俗语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每个人来到这世间,总会有各异的差别,有的人天资聪颖,而有的人却天资愚钝。但先天条件好的人若不知勤奋努力,人生依然难有作为,而愚钝之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勤学,其成就亦能不可估量。
二、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释义: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读。
一个人总是利己容易,而利他就难了,古人云:“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有时处处为己着想,不见得快乐、受益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相反,常替别人着想,一时可能利益有所损失,但为别人开方便之门,日后别人也会给予你方便,至少,人生做到了无愧于心。
学问为济世之本,如今,读书虽不是唯一出路,但却是改造命运、救济于人的最快捷方式,读得好,受益的是自己,读得不好,别人也无力分忧,勿要贪图一时享乐,只有切实的用功,才可实现鸿鹄之志与助人利人。
三、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释义: 心中能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处理事情就能毫不犹豫。人能不忘廉耻之心,为人处事就不会做出卑鄙污浊的事情。
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如何判别其对错?如何才能隐恶扬善?这些都是由我们的心决定的。古德云:“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如果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善恶、因果的标准,自然心存敬畏,对于如何做事也会毫不犹豫了。
“廉耻”之心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仁义的标准之一,能够做到持身高洁,对于蔽聪明、坏心志的事自能敬而远之,也是最易使人信服,人生福气也会长远。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