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 :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2讲(开示你的烦恼)(1)

烦恼即菩提,虽闻而造罪;

生死即涅槃,虽言犹惜命。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相信这两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大菩萨的境界。道理是这样的,烦恼的当下就是菩提。菩提是觉悟,而烦恼根本就是迷昧,被五盖缠绕,哪有觉悟呢?但是以佛法来看,烦恼的当下就是菩提。因为烦恼没有根,烦恼是虚妄的,它要趁众生的佛性而起。

《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听到“烦恼即菩提”,可能当下就“即菩提”了。我们现在听到之后还是“即烦恼”,所以说“虽闻而造罪”,还是烦烦恼恼,我们“即菩提”了吗?觉悟了吗?不造罪了吗?光说没用。虽然理解这个道理,也听得懂,但是跟我们不相应,这叫“解行相背”。

“生死即涅槃”,佛陀入灭不叫“死了”,叫“涅槃”。在佛陀的智慧境界当中,生死当下就是涅槃。所谓生和死,只是凡夫虚妄的想象,其实并没有生,也没有死,所以叫“不生不灭”,一切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

这我们就更不能理解了,“春天就是百草繁荣,秋天都是万叶凋零;早晨太阳升,晚上太阳落,怎么能说不生不灭呢?”有两句话叫“日月经天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太阳从东到西,但是没有动;江河不断流淌,但是没有流。

一切万法本来不生,也没有灭,只是一种缘起,是空性,并没有从哪里到哪里,来了是什么样。我们认为它有生有灭,生了就欢喜,灭了就悲哀,生的时候要怎样保持它,持有它,由此造成种种惊恐、种种罪业,这一切都是凡夫的妄念认识,不是事情的本来面貌。当然,今天我们不是专门讨论这方面。

这一切都是语言、概念、名相、妄念、执著、分别。不是说没有这些现象,而是说这些现象是我们的执著、分别,我们没有正确认识它。

我们听闻佛法了,佛说生死即涅槃,我们听到之后,现在生死即涅槃了吗?佛虽然这么说,但我们还是怕死。“既然生死即涅槃,活着是涅槃,死了也是涅槃,生死都是空中幻花,都无所谓了”,这都是口头上说的,心中不相应。

所以,圣道门的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都是口头上讲话,都不相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