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高铁

我们一起游宁县

今天小编带大家领略宁县璀璨历史的文化

宁县地处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

历史悠久,古义渠国建都于此

周先祖公刘在此拓荒务农,开创基业

属周祖发祥地

到宁县您不得不看的首先当属辑宁楼啦

辑宁楼

约建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为州衙门楼。宁州刺史牛知业修复宁州衙门署时重建。清康熙年间又于其上建置谯楼,上置角鼓,以警晨昏。同治年间暴乱,州衙被大火焚烧。平乱之后,复修辑宁楼。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

宁县辑宁楼坐北面南,通高25米,东西长23米,南北宽11.5米,占地面积约264.5平方米。楼台基为砖石砌筑,高10米,正中辟卷顶门洞一孔,西侧设有登楼台阶。台阶上楼高15米,东西长16米,西北宽6米。内为大厅5间,穿斗式木架结构,单檐歇山顶,施无脊六兽,四檐出水,檐廓环以明柱16根,前后装修为方格棂扇门窗,雕梁画栋,气势壮观。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

辑宁楼正门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4)

辑宁楼后门

楼前绘《狄仁杰骑青牛斩九龙》的神话故事,楼后绘《公刘拓荒》《秦太后诱杀义渠王》《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等宁县历史画面。民国26年(1937年)2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新宁县委组织部长王炳祥与国民党宁县县长王序宾在此楼举行红、白区划界谈判。1987年县政府对辑宁楼进行整体维修。辑宁楼于199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5)

辑宁楼航拍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6)

辑宁楼斗拱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7)

辑宁楼门窗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8)

辑宁楼一檐

宁县是一块历史悠久的黄天厚土

古老的文明

为宁县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馆藏资源

看完辑宁楼,小编带你走进宁县博物馆这个大观园

唐俑、青铜器、北朝石刻等特色鲜明、藏量丰富,享誉省内外

宋耀州窑三彩莲花纹仕女枕

仕女侧卧状,右手扶头,曲腿睡平板上。高梳髻后束包巾,上叉簪,面相近圆,丰腴饱满,柳眉凤目,身穿右衽长襦,下着裙,左手执莲枝,一莲叶大作枕顶,整体造型优美别致。1979年从湘乐镇柏树底村征集而来,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9)

宋耀州窑三彩莲花纹仕女枕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0)

宋耀州窑三彩莲花纹仕女枕

成丑儿造像碑

黄砂岩石质,通高60cm,碑碣形,上部雕两排十一个方形小龛,内各雕一化佛,中部雕倒凸形龛,龛眉两侧各雕一化佛,龛内雕一佛二胁侍,主尊高螺髻,面相方圆,弯眉细目,大耳垂肩,高鼻厚唇,内着僧祗支,外披通肩大衣,下着裙,结禅定印,跏趺坐于双层须弥座上,二胁侍菩萨向内跣足侧立,服饰相同,头戴三叶冠,宝缯垂肩,身着天衣,下部并排浅刻供养人7身,隙间浅刻供养人姓名。龛右侧阴刻铭文“太和十二年岁次戊辰 / 二月十二日(弟子成)丑儿合家眷 /为七世父母历劫诸除一切众生敬造石像(十四区)”。1999年5月28日,出土于宁县新宁镇新宁村南坡组。2002年7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一级。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1)

成丑儿造像碑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2)

成丑儿造像碑右侧铭文

北魏一佛二菩萨造像龛

高:39 厘米,纵:25 厘米,宽:25 厘米,厚:8 厘米。红沙岩质,整体为莲瓣状。正面拱形龛,内造一主尊二胁侍,主尊头戴三叶冠,冠下露发髻,面相长方饱满,表情肃穆,两耳近肩,身披通肩大衣,腰系带,下着裙,交脚坐于平台上。二胁侍冠、面、服饰均与主尊相同,双手合什,跣足立于平台上,交脚是北魏佛教造像最常见的题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形制完整,雕刻精美,具有北魏佛教造像的时代特征,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9年,宁县新宁镇新宁村南坡组出土,宁县博物馆清理收藏。2002年7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一级。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3)

北魏一佛二菩萨造像龛

葵花形缠枝纹铜镜

唐代,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6月宁县湘乐镇征集。直径21厘米,厚0.5厘米。整体呈葵花形,宽边较厚,内浮雕莲枝牡丹、菊花、宝相花等8朵,近钮部饰小乳钉8枚,起半圆桥钮。铸造精良,图案清晰。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4)

葵花形缠枝纹铜镜

西夏双股金钗

西夏双股金钗整体呈叉型,由一条两头较粗的金棒折曲而成,钗端垂珠状,素面无纹饰。形制完整,造型古朴别致,特色鲜明,是研究西夏文化的精品,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11月,国家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一级。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5)

西夏双股金钗

西夏镶松绿石金发卡

西夏镶松绿石金发卡由一根金股弯折盘绕而成,两头粗壮,入发内一钗粗一作装饰,面嵌一块松绿石及五粒珍珠,后继续延展成细丝。复回折绕成螺旋状,再回绕折弯,接镶嵌宝石之孔,二圆一桃形,桃形外三层牙角,工艺精致,造型优美。形制基本完整,造型古朴别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2年7月8日,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二级。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6)

西夏镶松绿石金发卡

中生父鬲

由青铜铸造成型,宽平沿。敛口,短直颈,鼓腹,弧裆,分裆较宽.马蹄形三足。腹饰对称三羽扉,扉棱两侧为连弧纹组成的饕餮纹。内侧铸铭文“中生父作井孟姬宝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十九字。造型古朴大方,美观实用,纹饰精美,属西周青铜器中的精品。1980年从宁县湘乐镇宇村村谢家大队征集而来,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一级。2018年5月参加由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协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7)

中生父鬲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8)

中生父鬲铭文

师伯铜盨

师伯铜盨由青铜铸造,整体椭方体。盖为覆盘状,4个片状扭。盨体为子母口,鼓腹,方圈足外侈露缺,两侧有弧耳状,外腹两侧对称饰勾连回纹,内底部阴刻钟鼎文"师伯作中佶盨"二行六字。器型完整,铸造精美,造型别致,古朴大方,为西周青铜器断代的可靠依据。1980年从宁县湘乐镇宇村村谢家大队征集而来,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一级。2018年5月参加由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协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19)

师伯铜盨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0)

师伯铜盨铭文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1)

师伯铜盨铭文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2)

师伯铜盨局部

金代释迦牟尼铜坐像

佛高螺髻,髻前有白毫相,面相近圆,表情慈祥,身披通肩大衣,下系裙,袒胸,肤肌平滑丰腴,结跏跌坐于仰莲宝座上,手施禅定印。通体施彩,面与胸部刷金,庄严肃穆。莲座仰莲三层,每瓣均造一坐佛,形象与主尊同。雕造精美,施彩艳丽,熔铸于金代,原来在宁县县城普照寺内供奉,寺院被毁后由宁县博物馆收藏,莲花座上小佛像残缺,2002年由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二级。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3)

金代释迦牟尼铜坐像

汉龙首柄铜焦斗

汉龙首柄铜焦斗,汉代,国家二级文物,1979年1月宁县焦村镇长官村征集。长37.5厘米,高24.5厘米。焦斗宽沿外侈,釜形腹三蹄足,柄自腹上部平出上折与錾相连,柄尾呈龙首形状,铸造精美,器形美观实用。这种焦斗盛行于商周及战汉,是行军打仗时用于做饭热菜的便携式小鼎,隋唐以后基本绝迹。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4)

汉龙首柄铜焦斗

清五彩和合二仙瓷像

和合二仙瓷像,二仙一站一坐,站者,面带笑容,右手上举,执莲搭于后肩,左手前弓下指,身穿宽领紫色蓝边绣花衣,下着黄色绣裙,跣足外露。坐者,头上仰,面带笑容,双手执“福”半开盒,左手揭盖,身穿绿色红边绣花长袍,下着红色绣裙,跣足外露。胎质细腻,保存基本完整,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79年从宁县中村乡新堡一队征集而来。2002年7月8日,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三级。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5)

清五彩和合二仙瓷像

宋莲花龙纹石灯

宋莲花龙纹石灯由灯、柱、座盘组成。灯平口,浅腹,外部饰莲瓣,柱上部为二龙追尾缠柱纹,下部为一周仰莲瓣。座盘呈六角塔形,上下出檐,中有六棱柱,六面依次雕坐佛、狻猊、夔首、麒麟、鹿和卧狮。座沿饰覆莲一周。1990年7月,从宁县新宁镇坳刘队征集。2002年7月8日,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三级。该石灯保存基本完整,雕刻精美,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6)

宋莲花龙纹石灯

五代舍利陶棺

五代舍利陶棺,长60厘米,前高34厘米,后高25厘米,前宽36厘米,后宽22厘米。盖与棺身分开烧制,盖前部做成如意状,中镂空一如意图案。棺身有角柱,前后档中间各有一立柱,两边各有两个立柱,底座四周雕刻六个如意图案。棺中残存烧过的骨渣。1989年6月宁县春荣乡出土。

宁县春荣出土的舍利陶棺,即是存放后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棺,因该棺在群众修庄基时出土于地下,地上已无任何建筑遗迹,因而无法确定是哪个寺院僧人的舍利陶棺。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7)

五代舍利陶棺

秦“咸臣西辟”茧形灰陶壶

秦代,国家二级文物,1987年9月宁县征集。高 17 厘米, 口径11 厘米。壶整体呈茧形,平沿,敞口,短颈,颈下有窑记四字,壶体满饰凹凸相同的宽带弦纹,喇叭形高圈足。

初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产,后盛行于西汉,壶腹或彩绘流云、几何图案,或仅以暗刻弦纹装饰。在当时既用作容器,又可在战争中埋入地下,用以倾听远方敌方骑兵马蹄声。茧形壶后来传入朝鲜,唐代青白釉瓷器中亦有所见。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8)

秦“咸臣西辟”茧形灰陶壶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29)

大代碑

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位于宁县博物馆院内。2004年7月出土于宁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施工现场。该碑用青石雕凿而成,圆额,碑首三条并行的双龙头,龙头垂饰于碑两侧。碑残高1.35米,宽1.1米,厚0.37米。碑额篆刻“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颂”,共三行十三字,中有界格,碑四面均刻有文字。

主要记述了北魏大代正始元年(公元504年),时任豳州刺史的山累以祖父,父亲及其本人名义为孝文帝立追献寺之事迹。文中追忆了孝文帝的英明睿智,山氏家族沐皇恩,历侍三朝、出牧汾蕃、迁任豳州、建造禅堂,立碑纪念的事迹。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0)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1)

大代碑

彩绘镇墓俑

在繁荣昌盛的宁州,在墓葬制度习俗上也出现了新的特色,随葬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镇墓俑,而镇墓俑则以天王俑和镇墓兽为主。彩绘天王俑头戴尖顶双翅盔,面相威严,竖眉瞪目,八字胡外敝,唇厚口张,身披铠甲,一手叉腰,一手上举执兵器,左侧天王足踏一红色卧牛,右侧天王足踏一只梅花鹿,一脚踩兽背,一脚踩兽头。它保持了唐代雕塑艺术的风格,外廓大而形简,造型结构粗壮凝重、虚实相生、繁简互映,同进也使之有了坚实的基座,增加了视觉的稳定感,制作精美,造型既夸张又真实自然,给人一种和谐饱满的印象,体现了艺匠们高超的艺术水平。

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2)

彩绘陶天王俑

高147厘米

新宁镇新宁村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3)

彩绘陶天王俑

高147厘米

新宁镇新宁村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4)

彩绘陶武士佣

高62厘米

新宁镇马坪村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5)

彩绘陶武士佣

高65厘米

宁县公安局移交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6)

彩绘陶武士佣

高55厘米

新宁镇原化工厂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7)

彩绘陶镇墓兽

高75厘米

新宁镇新宁村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8)

彩绘陶镇墓兽

高75厘米

新宁镇新宁村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39)

彩绘陶镇墓兽

52厘米

新宁镇马坪村杨湾组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40)

彩绘陶镇墓兽

34厘米

新宁镇原化工厂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41)

彩绘陶镇墓兽

36厘米

新宁镇原化工厂出土

宁王居住哪里(坐高铁看宁县)(42)

彩绘陶镇墓兽

35厘米

新宁镇高山堡村出土

今天小编的讲解就到这里了

更多精彩内容~~~

宁县站到了

冲、冲、冲~~~

璀璨的历史文化之旅等着你。

(作者 郭艳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