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两个故乡

人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生你养你,埋葬你的土地,另一个是祖先的来处,山西“大槐树”、江西鹅颈塘、江西瓦屑坝……我们漂泊的起点——一个似是而非的地名,总能牵动我们内心的那根细小的弦。

桑植的白族比我们大多数人幸运,他们的来处清晰又浪漫,喜洲、苍山、洱海,那里四季如春。无需相同的姓氏,同属一个民族,就足以心生亲切,热泪盈眶。

桑植芙蓉桥白族自治乡合群村的村民,习惯了湖南的苦夏和寒冬。四季如春的苍山洱海,似乎已是久远的祖先记忆。其实,怎么可能忘记呢?民家腔、本主神的信仰、靠山面水的村落格局……那些民族的根与魂,早刻在他们的血液里。

这群来自洱海旁的白族人,在湖南生活700多年,与当地的汉人、土家人、苗人共处,以“民家”自称,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得到“白族”的民族身份。从此,桑植的白族人开始了奔赴大理的寻根之旅。相聚时刻,婆娑的泪眼,是压抑了几百年的思念。

相隔千里的两个村庄,以“姊妹”相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周城村的张丕和,来到“姊妹村”合群村,传习三道茶、扎染、霸王鞭等白族文化,在合群村建起白族的标志性建筑——照壁,“照壁的材料和工人,来自云南”。

干完农活的老人,放下背篓,在村部的照壁前停下脚步,指着这个新建筑说,“我们是白族”,脸上写满骄傲。这,就是找寻的意义吧。

桑植白族村

700多年前,他们来自大理

千年白族村落诺邓古村(湖湘地理他乡成故乡)(1)

钟耀华,合群村白族人,82岁。上身白色,下身青色。他的祖辈告诫他,做人要一身清白。 图/朱辉峰

9月,湖南持续的酷暑终于消退,有久违的温柔的风。酷热的夏天,总让人想念四季如春的云南。就像700多年前,来到桑植的白族人,遥想故乡的“风花雪月”、“苍山洱海”。

从长沙到桑植,近四百公里,全程高速,穿过延绵的山。700多年前,一支颠沛多年的云南队伍,在寄居江西数年之后,决定西归。他们走的是水路,“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慈邑……”艰辛而漫长,他们最终却没有回到故乡。山高路远,战事阻隔,他们停下了漂泊的脚步,在桑植,插草为标,繁衍生息。

700多年过去,他乡已成故乡,他们努力融入当地,又坚守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终于,他们等来了遥远故乡的消息。

这一刻他们已等了700多年

桑植芙蓉桥白族乡,离县城19公里,是桑植六个白族乡之一。

乡镇的历史多难以追溯,芙蓉桥白族乡是个例外。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这里发现了芙蓉龙化石,还建了芙蓉龙博物馆。更激荡人心的历史是白族人筚路蓝缕的迁徙。这是与当地人血脉相连的民族故事,牵引起世世代代白族人的心,也吸引着前来探秘的旅人。

公元1254年,进攻南宋的蒙古将领兀良合台在大理征招了一支2万余人的队伍,多为当地白族青年,称为“爨僰军”(亦据谐音,称为寸白军)。这支部队经过一年奋战,先后攻下了交趾(今越南)、桂林、衡州(今衡阳)、潭州(今长沙),最后在鄂州(今武汉),与率领另一支大军的忽必烈会师。

如果不是因为蒙古贵族内部的倾轧,导致兀良合台失宠,也许这支部队还会跟着他转战南北东西。公元1261年,忽必烈急于北返继位,下令遣散“爨僰军”。大部分人辗转回到了云南,还有一小部分流落在长江流域。这部分人几经辗转,在寄寓江西数年后,终于按捺不住回家的心,决心西归,从长江入洞庭,再沿江西行。结果前路战事阻隔,他们只好在桑植停下脚步,繁衍生息。

进入芙蓉桥白族乡,村落的房子外墙统一涂成白色,墙上是“风花雪月”、“苍山洱海”的彩绘,有人说,有大理的味道。他们以这种方式向每一个过往的路人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一刻,他们已经等了700多年。

遵循了“故乡”的建筑法则

合群村,沿河而建,村民会告诉你,那条不宽的河就是澧水,“这里是澧水源头”,说起来一脸骄傲。骄傲是因为“源头”,这里的村民喜欢溯源。他们也努力把合群村建成祖先故乡的模样,深入挖掘白族文化,牌坊、照壁、扎染……来自云南的民族文化,重新注入这个村庄。

进入村庄要穿过一座桥,桥头是白色的牌坊。进入村子,村部门前是一个精美的照壁,面向澧水。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个照壁是云南的兄弟帮忙建起来的,“材料和工人都来自云南”。照壁在云南白族村落里,是用来阻隔空间,屏蔽正堂,使建筑增加层次感,增加住宅气势的建筑形式。照壁上的题字,一般就是主人家的姓氏,比如“清白传家”是杨姓,“青莲遗风”是李姓……而桑植村部门前的照壁上的题字是“人杰地灵”,与姓氏无关,更像是村民对当地收容百年的感念。

合群村200多户,1000多村民,谷、钟、王姓居多,这三姓,是桑植白族的大姓。两百多户分散在山间,形成几个不大的聚落。

数百年前,他们的先人来到这里,面对这样的山水,插草为标,开荒种地,建起自己的房子,兄弟朋友聚在一起,守望相助。他们迅速吸收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也执着地守卫刻在血液里的民族传统。面对与云南大理完全不一样的山水,先人依旧遵循了故乡的建筑法则——“靠山面水”,背靠着青山,门朝着河流。只是,这条河一路东去,入海,却离故乡越来越远,唯有在夜里,听着山间的风声和河的流水声,梦回故乡。

撰文/记者唐兵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