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手术灯的关闭,辽宁省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术宣告成功。被接回病房的患者小美虽然身体虚弱,但此刻,那双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却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除了感谢医护人员专业的治疗和悉心的照顾,最让她感恩的是终于能在无边的困境中重拾新的希望。所幸仍有光,把黑暗照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美的故事。

27岁的小美在2015年查出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b,治疗期间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患有扩张型心肌病,考虑病因与蒽环类化疗药物相关。七年来,反复胸闷气短喘憋一直困扰着她,不仅需要长期服药,更多次因心衰住院治疗,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2个月前,小美胸闷症状加重,出现持续的头晕症状,无法缓解,走几步路都会感觉呼吸困难,家人紧急将她送至中心医院急诊。经过检查,医生以“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将她收入内科ICU进行血液净化、腹腔积液引流治疗。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她的心率及血压逐渐稳定,随后转入心律失常一科开始后续治疗。

针对小美的特殊病情,心律失常一科主任李世军多次邀请院内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分析病情。经过详细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该患长期心衰,扩张性心肌病相对较重,但年纪尚轻,治疗方案应优先考虑长期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左心耳封堵术为心脏撑起一把伞(辽宁首例照亮黑夜的明灯)(1)

综合患者身体状况,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团队决定通过CCM植入手术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下,改善心衰症状。李世军主任表示,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窄QRS(

CCM工作原理

左心耳封堵术为心脏撑起一把伞(辽宁首例照亮黑夜的明灯)(2)

使用主动起搏导线连接到室间隔,并保证导线间距2cm以上。

将脉冲发生器(IPG)和导线连接,并植入在锁骨下方。

通过程控仪设定好参数。

IPG发送CCM信号,增强心脏收缩力。

CCM植入术特点

在不增加心肌负担的情况下,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肌的峰值耗氧量Peak VO2(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上限)。

增加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CCM植入操作安全简单,跟普通起搏器植入没有太大区别。

左心耳封堵术为心脏撑起一把伞(辽宁首例照亮黑夜的明灯)(3)

左心耳封堵术为心脏撑起一把伞(辽宁首例照亮黑夜的明灯)(4)

CCM手术植入需要在患者右室间隔植入两根主动电极,两根电极间距大于2cm。在与患者沟通后,手术团队决定在患者左侧放置CCM。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李世军主任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导线操控技术,历时一小时成功完成植入手术。术中测试各项参数良好,电极精准地植入在患者的心肌上,CCM信号发放持续、稳定。患者全程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不适感。

术后第二天,监测到CCM发送比率达到99.2%,各项指标正常,患者EF值由术前的21%提升到25%,术后第五天EF值提升到28%,是患者在尝试其他治疗方案从未有过的数值表现。小美也激动表示感受明显好转,好久没有过这样畅快的呼吸了。“是李主任重新给了我生的希望,让我对未来有了新的盼头。在这里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谢谢你们!”李世军也欣慰地表示,用自己能力所及帮助患者,通过手术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正是作为一名医者的使命担当。

左心耳封堵术为心脏撑起一把伞(辽宁首例照亮黑夜的明灯)(5)

据了解,此次CCM植入手术在全省范围内尚属首例。该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心衰器械治疗领域有了新的突破,为广大慢性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针对窄QRS心衰患者的一种独创器械疗法,CCM填补了当前国内外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的空白。驱散黑暗寒冷,带来光明希望!相信,随着上市后临床应用的推广,CCM适应症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医护团队的护航下,期待会有更多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来源:大连市中心医院

左心耳封堵术为心脏撑起一把伞(辽宁首例照亮黑夜的明灯)(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