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是指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也被称为春耕节、青龙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龙抬头日举行各种传统活动,以求风调雨顺,纳祥转运。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奇异生物,一直属于祥瑞、皇权的象征,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龙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中国人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个星宿。28星宿分为4象,即为: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4象中,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在二月初二当天“龙角星”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为“龙抬头”。在易经中,二月二当属九二卦象,即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征这条龙已经脱离潜伏状态出现于田野地面,显露头角,有利于见到身居高位的大人的赏识。《小象》解释说,九二之所以“见龙在田”,是因为这条龙有所作为,普遍施展自身的阳刚品德,得到世人的认可,产生了广泛的效应。预示着希望和生机。

“龙抬头”也表示着阳气回升,大地解冻,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开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在过去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方地区因为水多土地少,在这天大多流行祭祀土地神。相传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生日,所以称为“土地诞”,人们会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在“龙抬头”当天由于地域不同,各地的风俗也各有差异。但最广泛的习俗就是剪头发。在旧时民间有个俗语“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人们大多在年前把头发剪了,在正月里,理发店生意都很冷清。但是在二月二当天几乎都会爆满。因为大家都期待着在“龙抬头”那天剪头发能有一个好的兆头。其实“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并非迷信,而是源自一段血腥的历史。不剪头意思是“思旧”,自明末清初开始流传。在我国古代,汉族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是不孝的行为。在1644年,清廷为了打击汉族人的信仰,消弱汉族的反抗意识,颁布了“剃发令”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留成跟他们一样的辫子。在1645年清兵进攻江南后,多尔衮再次要求执行“剃发令”,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当时人们为了怀念前朝,但又不能与清政府公开对抗,只好找个理由拖延。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与“死舅”谐音。并且在古代因为“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故父亲这边的亲属属于本家,要比母亲那边的亲属更近一些,但又不能找那些关系太远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所以舅舅们就倒了霉。刚好又恰逢正月,所以人们便以“正月剃头死舅舅”为由,往后拖延。但是等到正月

份过了以后,就没有理由了。于是正月过后,剃头就成了“头等大事”。既然是“头等大事”当然要选一个好的日子,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农历二月初二。在“龙抬头”这天剃头,也讨一个吉利和希望。于是这个传统和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最后祝愿大家:二月二,龙抬头,都能鸿运当头,好运从头到尾。

龙抬头的由来与风俗(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