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在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八年后,清廷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对手,一个猛人的出现,吓得顺治帝产生了谈和的念想。

这个猛人是个农民起义军,也是为南明忠肝义胆的军神,更是我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就是为南明续命十余年的绝世名将李定国。整个事情的发展走向在张献忠定下遗嘱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张献忠的遗嘱

1647年初,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第三年,拒不投清的他在四川西充凤凰山对决清军,由于叛徒刘进忠的出卖,张献忠在战场之上被清军亲王豪格暗算射死。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1)

张献忠死前告知四大养子:“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啥意思呢,就是说我一生光明磊落,唯恐妻儿老小落入贼人之手,你们也知道我已经杀光了他们,你们四个作为我的养子们,我对你们寄予厚望。明朝是我们的正统皇室,到现在还没有灭亡,这是天数。我死后你们要联合南明一起抵御外敌清军,不可做民族之叛徒!

张献忠的义子们

张献忠有四大养子,最为器重的是狡诈沉稳的长养子孙可望和有勇有谋,前瞻远瞩的战神李定国。作为老三的刘文秀儒雅谨慎,也甚得军心。至于第四养子艾能奇,也不是泛泛之辈,骁勇善战,是一名猛将。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2)

大义面前,颇具民族气节的李定国,说服了摇摆不定的孙可望,四人遵从了张献忠的遗愿,与孱弱的南明结成了抗击清廷的统一战线。

定滇平乱

以后的几年内,李定国平定了云南旧割据势力,采取了一系列利民的举措,深受云南人民的爱戴。艾能奇在平定东川时,遭土司埋伏中箭身亡。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3)

由于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在云南实行了恢复生产利民政策,彝、白、壮等少数民族人民参军者众多,大西军军队达到二十余万人,还增设了象兵。仅李定国部就有五万余人。

交锋-孔有德的黄泉路

说起孔有德,还得提起一个明朝名将猛人毛文龙,这个牵制清朝大后方的土皇帝。1629年被袁崇焕擅杀,当时,毛文龙苦苦哀求袁崇焕,自己一定痛改前非,众多人也为他求情,为夺权辽东的袁崇焕还是将清军最忌惮的游击司令官斩首。

没几年毛文龙手下的三大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全部投降了清廷,这大概是对袁崇焕最大的讥讽。

1631年这年孔有德就投降了清廷,可以说是铁杆叛徒,在清廷降服朝鲜、松锦之战中皆有他的身影。入关后,又随多铎追剿众多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并于1646年占领了湖南地区。

1649年被封定南王,出征广西。1650年,孔有德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并举家迁往桂林。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4)

1652年,李定国率大西军收复湖南大部,并南下广西,逼近桂林。年中孔有德亲自挥军于兴安县,以险拒守,李定国以象阵大破孔有德,取得大胜。孔有德见大势已去狼狈逃回桂林,龟缩城中。李定国乘胜追击,围城桂林。而后南明军依云梯攻城,孔有德头部中箭。

突围无望的他效仿崇祯,杀死自己的妻儿几十口,自己在王府纵火,北向跪拜,自刎而死。唯有一女孔四贞侥幸逃脱,后被孝庄收为义女。

自此,清廷颇为器重的叛将重臣,沾满明朝将士鲜血的他落得如此下场。

连捷,曾离胜利真么近

孔有德死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李定国又率军北上进击湖南,夺取全州、永州。九月,李定国进攻湖南衡阳,守将沈永忠弃城,长沙巡抚金廷献也是逃遁,李定国军还没有到来,整个湖南的清军却都跑光了。李定国在衡阳安设机构,休整部队,准备继续北进扩大战果。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5)

同时,李定国又命占领广东西北部,命余部东进江西,李定国自七月出兵以来收复两州十六郡,三千里的疆域重回南明 。

努尔哈赤孙子-尼堪的归天

尼堪可谓一生战功赫赫,破李闯王,定陕西,抚河南,诛张献忠,入四川,功劳卓著。

1649年时进封为敬谨亲王,孔有德之死让清廷震惊,1652年尼堪接受急召,由湖南宝庆府进入广西围剿李定国。11月19日,尼堪抵达衡阳。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6)

李定国率先出击,两者不分胜负,而后李定国指定了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穷追不舍,追至演武坪,不料一声惊雷大炮响起,四面埋伏的大西军伏兵涌出,团围尼堪,身高八尺的战神李定国手起刀落间,尼堪被瞬间斩杀。

尼堪是死在明朝手下的清廷最高将领,死的皇帝也有,就是被袁崇焕大炮崩死的努尔哈赤,尼堪的爷爷。

清军大败而逃。李定国正备乘胜追击,发觉另外两路援军冯双礼、马进忠未到,李定国方知自己乃孤军作战,无法扩大战果。只得愤恨不已,收兵转移。援军之所以不到是因为受孙可望指使,军功甚伟的李定国早已成了孙可望的眼中钉,想借清军之手除之后快。

桂林、衡阳两次大捷,使得清廷朝野震动,谁要一听去打李定国,清廷将领就胆颤,甚至顺治有了放弃西南,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之说法。

李定国出征一年内,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杀清廷两大重臣,击败清军数十万,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内讧是历代的诟病,孙可望的小肚鸡肠最终毁了大好局面

自私与阴险的孙可望

李定国,孙可望两人间隙已久,从对南明帝朱由榔的态度就便可看出。

李定国对待永历帝恭恭敬敬,为南明复兴中华正统呕心沥血,征战四方。

孙可望这个人作为张献忠长养子,常以老大自居,长期压制李定国,随着战果的不断扩大,内心也膨胀不已,永历帝在他手中是软禁,孙可望还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7)

所以朱由榔每次见李定国,都泪流满面的倾诉这些,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不至于内讧,也一直隐忍着孙可望。

直到1653年正月,孙可望三天来信七封,催李定国前来议事。李定国只好从战前前往。行至半路,刘文秀之子秘密派人来告:”孙可望让你回去就是想杀你“ 。李定国听闻悲伤不已,自己一心为民族,却被自己人背后捅刀子。

同室操戈,孙可望的结局

1654年,军中瘟疫横行,李定国的战斗力也在和清廷的战斗中消耗甚多。这时李定国已经把朱由榔从孙可望的控制中解救出来。

1657年,狭隘的孙可望最终还是挥刀相向李定国,以清君侧为名,以十万大军进攻李定国的三万人,大概他以为碾压性击败李定国,两军在云南曲靖开战,史称交水之战。

孙可望不得人心,他的部将白文选不愿意内战,战前纷纷倒戈,归顺了民族气节的李定国,在李定国,刘文秀的联合抗击下,孙可望最后只剩几十骑败走降清,被顺治封为义王。

摇尾乞怜的他出卖了所有的西南大西军的军情部署,引大军入四川,贵州,导致了大西军的溃败。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8)

1660年,被清廷利用完的孙可望,已无用处,据说陪同皇室出猎时,被人用箭猎杀,也有说赐毒酒而亡。

李定国悲壮的最后一战-磨盘山血战

1659年,为保永历帝朱由榔撤退,2月21日且战且退的李定国对清军吴三桂部指定了磨盘山伏击战。这是南明与大西军最后的血脉精锐。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9)

吴三桂等率领下一万余清军进入伏击区,无意外的情况下这会是李定国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跳出来投敌,把埋伏的信息全告诉了吴三桂。剩下的只有恶战,清廷南明将士们尸横遍野,清将固山额真沙里布,祖大寿儿子等阵亡,明将窦名望等也战死。南明阵亡数千人,清军阵亡一万余人,吴三桂被吓的后退了三十里。

此战使南明军耗尽了最后的精锐,之后再未能有能力对入滇清军展开对攻,成为南明最后灭亡的伏笔。

咒水之难,南明的亡魂曲

1661年8月12日,逃到缅甸的永历帝开始了寄人篱下的日子,而此刻的李定国败走他方。缅甸篡权的国王莽白给永历帝捎来口信,让他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表友好。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10)

朱由榔及大臣皆看出有诈,但寄人篱下,不得不出,只好命大学士马吉翔、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员悲壮赴约。到达即被三千缅军团团包围。沐天波立即夺刀抗争,终寡不敌众,前去官员全部被屠杀。随即缅军赶往朱由榔住处,杀死随从300余人,只剩下朱由榔寥寥数人,多亏缅甸僧人救济,不然差点没饿死。

缅甸方看南明大势已去,为讨好清廷,把永历帝朱由榔献给了吴三桂。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11)

1662年4月14日,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派人用弓弦勒死,家属押往北京。

李定国不是不救永历帝,白文选二人曾多次与缅甸兵戎相见,但缅甸方拒还朱由榔。

身亡,或许最好的结局

崇祯时期的名臣(崇祯死后的十多年)(12)

1662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他听闻永历帝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杀,恸哭并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六月二十七日夜,悲伤操劳过度的李定国病逝于勐腊(云南省最南端),临终前告知儿子与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叛国。

这或许是一代名将最好的归宿,病死总比战死结局更完美些,他曾倾尽全力,为大明榨干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然而,时也,命也。

北平夜私谈,与你一起窥视更多历史的浮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