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非正义的战争最后总会失败,但纵观二战历史我们会发现,纳粹德国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在经历二战前期一系列巨大胜利后,纳粹的最高决策层确实做出了许多错误的战略决策。以下六大战略失误,使纳粹德国生生地葬送了胜局。

1.“海狮计划”的失败

二战希特勒失误(二战中希特勒的六大败笔)(1)

1940年,“白色方案”使德国在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功。德国军队在两个月内就攻下法国。接下来的“海狮计划”,让英国成为德国的首要目标。然而,因为多个原因干扰,该计划未能实施。1941年,苏联开始实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海狮计划”被彻底遗忘。至此,大多人认为,对苏作战虽然对德国军力造成极大消耗,但德过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海狮计划”未能打下英国,使德国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实际上,无论一战还是二战,都是西方列强不满政治版图的划分,对世界权力格局重新洗牌的手段。那么,为什么一战中的同盟国或协约国没有被放在“正义”的对立面呢?正是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对犹太人的残忍屠杀,使法西斯与轴心国被绑在了邪恶的立场上。种族灭绝政策注定了法西斯主义的不义地位,给世界其他国家与人民以团结的理由。其实,战后的战胜国所作所为,其实与一战的协约国一样,重新瓜分了全世界。相反,如果希特勒能够利用犹太人的智慧,德国很有可能避免战争后期的经济体系崩溃,或者比盟军更早地制造出原子弹。

3.未能攻占马耳他岛

二战希特勒失误(二战中希特勒的六大败笔)(2)

在二战中,马耳他之战的地位并不显赫,但这不代表马耳他岛的战略地位不重要。马耳他岛是欧洲经由地中海向北非挺进的咽喉,可以说,谁控制了马耳他岛,谁就掌握了地中海的命脉。

1940年,意大利入侵埃及,决定从英国手中夺取非洲的控制权。意大利出动军队50万,这一数字十倍于英国。战争初期,意大利军队处于上风,而当英国援兵到来后,局面迅速逆转。在墨索里尼的求助下,德国制定了两大方案:以隆美尔将军为首的一部分人认为应该直接登录北非作战;以凯瑟琳元帅为首的则认为应该占领马耳他岛。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德军陷入不给困难的尴尬境地。没能攻占马耳他岛,是轴心国在北非战场失利的重要原因。

4.敦刻尔克的犹豫

二战希特勒失误(二战中希特勒的六大败笔)(3)

敦刻尔克大撤退,实际上是英国迫于无奈放弃了对盟友法国的援助,加速了法国的灭亡。

1940年5月10日开始,德军对法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此后数天内,德军一路推进300公里。5月24日,德军攻占格拉芙林,将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直径不过10英里的敦刻尔克地区。眼看着英法军队主力基本上要被全歼,此时,生性多疑的希特勒害怕埋伏,下令军队停止前进。这也给了联军充足的时间撤退,由此,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上演了。最终,22万英军与8万法军撤离,为后来的战争保存了实力。

5.未能重视邓尼茨的建议

二战希特勒失误(二战中希特勒的六大败笔)(4)

纳粹德国之所以在战争前期取得胜利,很大的原因在于其战争理念的领先。1935年,德国重建海军时,邓尼茨就要求海军司令部装配大量远洋潜艇。他提出的数字是300艘,可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没有支持。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此时德国海军只拥有57艘潜艇,达到远洋作战能力的仅有22艘。这些兵力面对庞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根本不值一提。

事实表明,以潜艇为主的袭击方式给盟军船队带来了极大损失,如果潜艇数量充足,必定会在对英作战中给英军带来毁灭性打击。1943年,用于军备的钢材仅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5%,按照邓尼茨的要求制造数量足够的潜艇,对德国来说实际上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6.冬季作战

二战希特勒失误(二战中希特勒的六大败笔)(5)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大获成功,德军在数月内便消灭苏军达百万,摧毁坦克2万辆,战斗机数千架。德军三大主力集群压至列宁格勒与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岌岌可危。此时,德国总参谋部错误地判断了战争形势,提出“两个月内攻下苏联”的目标。因此,德军并没有配备冬季作战的装备。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巧,1941年,苏联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冬,德国的重武器被冻住,坦克无法发动,士兵开始出现大量冻死冻伤的情况。虽然克里姆林宫就在眼前,德国却无力攻击。不得以,德国开始全线溃败。

德国在寒冬中损失近200万军队,极大地消耗了军队实力,德军就此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假如希特勒提前给德国配备冬天衣物,德军很可能可以一举攻下莫斯科。苏联一旦垮塌,战争的走向真得难以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