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此典故,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在晚年投奔于齐国,备受齐湣王重用,然而秦国悄悄埋伏杀手,在道路一旁将刺成苏秦重伤,在苏秦临终前,他交代齐王,将自己斩首示众,向众人公开宣告:“苏秦被查出是一个奸细,现在王上用千金奖赏刺杀他的义士!”这样一来刺客就会现身。

不曾想的是,刺客早早溜回了秦国,然而还是有四个蠢夫找上了皇宫,争相向齐王诉说,是自己杀了苏秦,以求换取赏赐,齐王故作犹豫的发问:“这千金你们打算如何分呢?”那四个人想也不想地回答说:“这好办,每人二百五十两”,齐王大怒:“来人呐,将这四个‘二百五’拖下去斩首!”最终四个利欲熏心的人因此丢掉了自己的小命,从此二百五被用来形容做事不经过大脑,愚蠢而又莽撞的人。

文明的骂人用语四字(什么时候开始起)(1)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有趣,但是可靠性却一般,因为按照《史记》的记载,苏秦的确因为刺客刺杀身亡,可是真正原因是因为齐国的贵族嫉妒齐王对他的重用,“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最终凶手也被捉拿,并没有出现相关的情节。

“二百五”似乎是到近现代才出现的词汇,但是又在短暂的时间内,通用于全国范围之内,现象倒也十分有趣。

文明的骂人用语四字(什么时候开始起)(2)

最早出现“二百五”的文献,来自于中法战争期间,晚清作家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而到了1913年,民国时期一部名为《二百五白相城隍庙》的黑白电影中,干脆直接使用“二百五”作为主角的名字,说明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现代汉语词典》提出,“二百五”等同于方言“半瓶醋”,各地方言又可以将其称之为“半桶水”、“半吊子”等等,元代的书中,就已经出现了“半瓶醋”的描写,“二百五”却不见经传。

文明的骂人用语四字(什么时候开始起)(3)

有人认为,“二百五”和过去的钱币有关,过去的铜钱通常是串起来使用,一千枚铜钱串起来便是一贯,又称为一吊,过去通常用“半吊子”来比喻不足缺失,“二百五”还只是半吊子的一半,更加愚蠢。

文明的骂人用语四字(什么时候开始起)(4)

又有一说提及,古代记账的时候,五百两银子作为一个大的整数单位,用一个纸包包好,称之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称之为“半封”,谐音“半疯”,因此将“二百五”用来形容疯疯癫癫的人。

除此之外,山东江苏等部分地区的方言,将经常犯错和出洋相的人比做“半熟”,也被认为是二百五的另外一种意思。

文明的骂人用语四字(什么时候开始起)(5)

数字“五”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意义深远,有着居中调和的意思,五行、五灵、五色、五方、五谷、五味、五常、五岳…然而二百五偏偏要打一个对折,听上去的确也有些诙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