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常识部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章节,尤其是很多常识的考点考察程度高,很多同学对于细节问题一知半解,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常识地理学部分的月相,帮助大家彻底搞清楚它的原理,做题中保证不失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月相变化规律口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月相变化规律口诀(常识之月相的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口诀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常识部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章节,尤其是很多常识的考点考察程度高,很多同学对于细节问题一知半解,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常识地理学部分的月相,帮助大家彻底搞清楚它的原理,做题中保证不失分。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在这里要注意,月相的定义不是月亮被照亮的部分(看图中的内圈,太阳照在月亮上使得月球必然有一半亮一半暗),我们说的月相是强调地球上看到月亮被照亮的地方,也就是图中的外圈所显示的白色部分。其次我们要知道一些基础知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如图所示),所以我们会看到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月球发亮的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

首先看第一个知识点:月亮的外观。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正中间时,也就是农历初一的时候,由于月球背对地球的部分被太阳照明,正对地球的半部分是黑暗,所以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是全黑的,初一用“朔”来表示。

月球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到了初七、初八,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光面是西半面亮,东半面黑,此时称作“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面全部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都是被照亮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望”。

月球继续自西往东转,到了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亮光面是东半边亮,西半面黑,此事成为“下弦月”,到了农历三十以后,月亮的位置继续处于地球和太阳的正中间,我们还是无法看到月亮的亮面,又回到了“朔”的位置。说到这里,月相外观的考点我们就掌握了。

接下来看第二个知识点:不同月相出现和结束的时间。看图中6点位置晨线往东,就可以观察到新月,到晚上18点以后昏线以后,无法看到此现象,所以说新月时:月出时间在清晨,月落时间在黄昏。

再来看上弦月,在正午12点之后,开始观察到此月相,到半夜0点以后的人们无法看见上弦月,所以说在上弦月时:月出时间在正午,月落时间在半夜。

再看满月的位置,在晚上6点以后过了昏线开始观察到此月相,到清晨6点以后过了晨线结束,人们无法看到满月。所以说满月时:月出时间在黄昏,月落时间在清晨。

到了下弦月位置,从图中可以得知,半夜0点以后观察到次月相,正午12点以后消失,所以说下弦月时:月初时间在午夜,月落时间在正午。

最后看第三个知识点:月面的朝向。从新月开始到满月,月亮自西向东运动,亮面在西面,暗面在东面,所以得到一个结论:初一到十五,月面朝西。从满月再到新月,由于逆时针看,月亮自西向东运动,黑面是西面,亮面在前是东面,所以继续得到一个结论:十五到三十,月面朝东。

最后综合三个考点,可以得到一个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就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在西半边天空。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在东半面天空。

通过对月相三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来做一道例题作为对知识的巩固。

例题:月相是指( )。

A.月球的形状 B.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

C.月球的面貌 D.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

根据上文所学,本题答案选择D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