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礼记》里,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在世上,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大的两个欲望;死亡和贫苦是人最厌恶的两件事情。那么问题来了,这句话说的对吗?

其实看看短视频APP上的最火的视频种类就知道了,最火的视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食类的视频,美食的制作和吃播。不管是烧烤还是火锅还是小吃,美食视频的播放量和评论量都是非常高,可见人们对于吃这个欲望,是多么的在乎。一种是展现人漂亮帅气的视频。比如美女跳舞和街拍,播放量也是很高的,只要够漂亮,粉丝涨的很快。

饮食男女之大欲存焉出自哪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1)

人的第一欲望是吃饭,不吃饭就要饿死,所以为了活下去就要吃饭。等吃饱饭了,物质条件好了,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人们运用大自然的各种食材,发明了各种吃的,把欲望的满足发挥到了极限。美食让人流口水,激发人的食欲,等吃饱了饭,就要想男女之欲了。俗话说,饱暖思淫欲。

食欲是性欲的前提,人吃饱了饭才有精力去发展性欲。饭都没吃饱,就没有力气和能量去释放别的欲望。所以,佛教有一种修行的方法,如果要防止性欲的生起,就少吃饭,比如过午不食。因为人吃了饭精力无处安放,就会生起欲望。如果把身体饿起来,等于不给欲望加油,欲望也被饿死了。

饮食男女之大欲存焉出自哪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2)

还有一句话,叫“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色欲是人的本性里面就有的。有很多人认为也是孔子说的,其实不是,这是告子说的。告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认为生之谓性,生来就有的就是性,也认为食欲和色欲是人的本性里面就有的。

孔子的观点是从人生在世的欲望谈起,与食色相对应的,还有人厌恶的事情。告子的观点是从人性谈起,是生来就有的。笔者认为还是孔子说的对,因为欲望是可以去除的,比如佛家的修行,可以把食欲和色欲都去除。而告子的观点,是生来就有的,给人感觉是无法改变的。

饮食男女之大欲存焉出自哪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