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尊师重教薪火相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尊师重教薪火相传(尊师重教真情远胜厚礼)

尊师重教薪火相传

来源:【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师生间“礼”尚往来早有迹可循。《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即肉干,这句话是说凡是送十条肉干以上的,孔子没有不收其为徒加以教诲的。儒家重礼,这个“礼”看似是学费,其实是一种礼仪,象征着对老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望,彰显学生求学的真诚。后来,束脩之礼在家塾中发展为“节仪”,即每逢特定节令,东家都向塾师送银钱或礼物。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往今来,向恩师表达感激之情是一件美好而纯洁的事。

近日,柳州某学校一个家长群被曝出“众筹”购买兰蔻礼盒给老师送礼,其中一名家长表示不参加后,被家委会要求退群。一时间教师节该不该送礼引发网络热议。

动辄以厚礼相赠,容易滋长影响师德师风的不正风气。如网络上曝光的,某中学教师在朋友圈炫耀家长送的现金、奢侈品,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后援式”家委会实行道德绑架,强行分派送礼资金,排斥异议者;更有甚者,想方设法讨好老师,快递送礼券等。将感恩与金钱挂钩,让师生间的精神供养变成利益输送,送礼变行贿,收礼即受贿,教师是感动,还是不敢动呢?其实,不难理解,家长们的“积极表现”都是为了孩子,希望通过送礼让老师更加重视和关照自己的孩子,在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实中,为孩子力所能及地争取一份人脉资源和表现机会。毕竟,老师“高看一眼”,孩子就后劲十足,更容易转化为学习的正向动力。但裹挟着私心的送礼,何尝不是污染了教育这片净土,变相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呢?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教师的职业道德。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单有力概括了教师的职业责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初心,潜心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应尽职责。大可不必担心不送礼就会被老师“穿小鞋”,就会被老师刻意冷落,教师无私奉献、有教无类的职责操守不会改变。如同医生救人,断不会因为病人没送礼就不竭尽全力医治。更何况,决定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多在于家庭和个人,礼物的轻重实则与孩子健康的人格、勤奋的毅力、良好的学习方法等优秀品格无关。家长不必把心思放在给老师送礼上,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言传身教,真正从内心尊重老师,尊重教师这一行业,努力配合学校管理和老师教育,履行家长责任,才能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三观正、身心健康的人。

每逢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各院校都会发布廉洁公告,重申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其中包括“坚持言行雅正”“坚守廉洁纪律”等。对于老师而言,严于律己、清廉从教是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提升师道尊严的不二之举。对于家长而言,也许“一条祝福短信、一声亲切问候、一次家校互动”比礼金礼品更有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妨用简单、真心、温馨的行动来回馈老师,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学生的关心、认同和尊重。(郭佳)

本文来自【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