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作为市区第一座跨河大桥,老大桥(交通路沙河桥)已陪伴漯河人走过58年岁月。它不仅是城市飞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漯河一道独特的风景和漯河人情感的牵绊。6月6日,老大桥主桥和西侧辅桥恢复通车。老大桥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记者进行了探访。

漯河黄河路大桥建于哪一年 老大桥的前世今生(1)

20世纪60年代以前,沙河南北的交通靠人工摆渡,来往不便。1960年,省交通厅拟在我市修建交通路沙河桥,并于1961年开工,1964年7月竣工通车。当时的桥梁宽约11.2米,双向两车道。因是市区内最早的桥梁,最初被叫漯河大桥。后来,市区又建起了其他桥梁,漯河大桥逐渐被市民亲切地称之为“老大桥”。

今年65岁的刘志杰多年来致力于我市桥梁的研究和保护,目前担任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他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看,1964年建成的老大桥是一座普通且常见的梁板桥。它的主要特点是造价低,施工方便,结实耐用。它是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的年代,在艰苦的条件下,桥梁建设者群策群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后的胜利果实。

谈及老大桥初通车时的情景,老漯河人张文明告诉记者,在漯河人心中,老大桥不仅是一座沟通南北的桥梁,还是一代人的记忆。老大桥通车时,他20岁出头,去桥上看灯、看景,是那时最浪漫最有趣的事。“当时,老百姓心里的高兴和自豪劲无法形容。通车当天,我没能到现场。后来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去桥上玩。”张文明说,那时汽车很少,桥上都是人,跟赶集一样热闹。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压力逐渐凸显,人车混行的老大桥逐渐显得既不安全又容易拥堵。2012年,市政府决定在老大桥两侧各新建一座辅桥。该工程于2013年12月竣工。那次改造后的老大桥主桥面为机动车道,两侧新建辅桥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这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安全又通畅。

近年来,伴随着沙河漯河至平顶山航运工程的推进,作为该航运工程重要节点的老大桥因不满足四级通航标准,需要进行改造。据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新琦介绍,老大桥原为三幅桥,中幅为主桥,两侧为辅桥。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批复,本次只对中幅主桥进行拆除重建。该工程于2021年3月15日开工,同年5月17日完成旧桥拆除工作。今年6月6日,主桥和西侧辅桥恢复通车。

此次改造后的老大桥,中幅主桥宽16米,由双向两车道变为双向四车道,既能满足双孔单向通航净空45m×7m的四级通航要求,又能进一步提升市区道路通行能力,优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玉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海洋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