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我的家乡湖南湘阴这个小县城已经一年多了说起来也奇怪,在家时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它,更别说仔细打量,而一旦离开却发现了家乡不一样的美丽与动人之处偶然一个机会,让我看到了同学发的一个视频,是关于湘阴旅游的,这才发现,原来家乡的改变是如此之大,还有那么多我所不知道的地方令人神往于是借着今年端午节,我跟它叙了叙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最难割舍的是家乡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最难割舍的是家乡情(我与家乡湘阴叙叙旧)

最难割舍的是家乡情

离开我的家乡湖南湘阴这个小县城已经一年多了。说起来也奇怪,在家时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它,更别说仔细打量,而一旦离开却发现了家乡不一样的美丽与动人之处。偶然一个机会,让我看到了同学发的一个视频,是关于湘阴旅游的,这才发现,原来家乡的改变是如此之大,还有那么多我所不知道的地方令人神往。于是借着今年端午节,我跟它叙了叙旧。

(湘阴龙舟赛)

大家只知道汨罗的龙舟赛赫赫有名,却不知在湘阴的很多小村镇,人们对屈原的膜拜和龙舟赛的热情一点儿也不输汨罗。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菖蒲和艾叶,这时候小朋友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去采摘菖蒲和艾叶,再一束束洗干净捆好叫卖赚取零花钱,每个村都会挑选出最强的壮汉与其他村进行为期五天的龙舟赛(五月初一至初五),村民们也会自发在家门前的马路上围起红色的充气单拱门,来表达自己对龙舟赛的热情。最后赢得比赛的村子会敲着锣打着鼓儿,把自己村的龙舟抬回来,搭台请人来唱戏。更难得的是,其他村尽管输了,也会很开心地过来捧场,大家开开心心,毫无芥蒂。

(充气单拱门)

说起湘阴,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左宗棠了。高中时听老师说,左宗棠是土生土长的湘阴人(湘阴县界头铺左家段人),他在湘阴设计建造并在此隐居了六年的农庄被称为“柳庄”,现在位于县城南樟树镇柳家村。前几年柳庄还没有修葺完成的时候,只是一个有点儿破旧的茅草屋,墙面上很多地方还被糊上了各类报纸,一层层撕下来甚至可以看到五四运动时期的报纸!之后柳庄开始修葺,虽说越来越完整,却也少了很多它原来的味道。一件件文物被保护了起来,隔着玻璃进行观赏,不知为何,我竟觉得历史离我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近。除了柳庄,还有他生前嘱咐他儿子左孝同修建的左太傅祠(位于县城南界头铺镇左家段),以及左文襄公祠(位于文星镇八甲村)。左太傅祠是用于供左式子弟读书和祭祖的一所义塾,始名“留青学堂”。而左文襄公祠又名相国祠、左公祠,是朝廷建来专门纪念左宗棠的场所。

湘阴有两塔一一文星塔和乌龙塔。文星塔位于白水江南岸,第一层正南门内有一块乾隆末年的古碑,刻着“科贡题名”四字,塔顶为三颗铁铸圆球,用铁棒穿接于铁盘之上。素有“几度凭临怀旧迹,摩挲碑篆更留连”之称。乌龙塔城北湘江东岸,建于乾隆末年,因有“乌龙出角状元生”,故又名“状元塔”。这两座塔的外形非常相似,也都是七层,但状元塔塔顶的圆球比文星塔要少一颗,且两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每一层门的位置不一样,乌龙塔为直线型而文星塔呈相连的棱形分布。因建在湘江东岸,每当湘江涨水时会淹没掉塔的第一层,而塔座由于常年受洪水的冲击,已经基本看不出它原来的样子了,而塔的下层也出现了裂缝,可惜这么久过去了,塔部受损的地方也仍然没有得到修护。

(状元桥。资料图片)

除了状元塔,还有状元桥,这两处可是湘阴学子每逢大考都必去膜拜之地。状元桥位于湘阴县的旧步行街,与“玉振金声”冲天坊、“太和元气”坊等属于湘阴文庙的一部分。是湘阴仅存的一座古桥,按照旧时的科举礼尚,县里有人中了状元的,才可在文庙前面的头门处不下马。原来在状元桥前面的甘家祠堂墙角上还竖过一块石碑,题曰:“官员到此下马。”而状元则可以驱马入门,打马过桥,从大殿中门而进。湘阴虽然没出过什么状元,但在现在的老百姓眼里,走过状元桥就寓意着一定能考试大吉,丰功伟绩。

这些就是我对家乡湘阴的点滴印象,当然除了这些,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去发现的美与感动,这无疑是湘阴与众不同之处。

文/盛亦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