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鬼、怪,其实各不相同,是万万不能混做一谈的。

也很少人知道,妖魔鬼怪,其实还承载着祖先们的世界观,那就是“轮回”

趁着今天清明,我们就从打头的“妖”开始说起。

“妖魔鬼怪”之“妖”

妖,用道家的行话来说,其实就是动植物里的佼佼者,通过自己的修行,变为人形。

《西游记》里面,有美艳而娇滴滴的杏仙,有歹毒的蜈蚣精,还有风雅的树精,这些都属于:“妖”的范畴。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1)

所以,大话西游里唐僧讲:妖是妖他妈生的。

这其实并不准确,一部分妖,是靠自己修行而成,而父母只是普通的动物。

总的来说,妖的特点是,他们本为动植物,却最终可以靠自己的妖术幻化成人。

蟾蜍吐瑞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2)

建国后,影响最大的两部此类动画《葫芦娃》、《天书奇谭》里面的妖,均具备此特点。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3)

天书奇谭

“妖魔鬼怪”之:魔

“魔”为佛家语,更多是指的精神层面,如“心魔”,特指偏执于爱恨情仇等不可自拔而走向极端的人。

陕西皮影戏《封神榜》讲了个故事。

纣王因听了美女妲己的妖话,要把自己和皇后的儿子殷超、殷洪杀掉。

仙人广成子救走了两个孩子,悉心教导,后来武王伐纣,广成子命他们下山协助武王,二人中途遇上申公豹。

申公豹说:天下岂有儿子打父亲之理?而且商纣王年老,百年之后,天下就是你们的,为何要将天下拱手让给武王?

二人随即被申公豹策反。殷郊就变为三头六臂的怪人。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4)

皮影戏,殷郊

中国神话中的三头六臂,其实是受印度教的譬喻影响所致。

印度人思想之奇葩,从他们的电影里就可略窥一斑。

三头六臂,其实是他们在一本正经的强调身体之意志在剧烈变化。

印度人正是用这个,来比喻“心魔”的可怕。

也就是说,人也好,动物成精也好,一旦有了心魔,自己失去了理智,这个时候他就会变异,就会成为魔。

“妖魔鬼怪”之:怪

怪就非常好理解了,正常的动植物,异变了就是怪。

我们从《西游记》可以得知,混得好的妖,同时也都是怪。

比如所谓的:九头元圣、大鹏怪、九头狮子等。

上古奇书《山海经》对民间的皮影戏影响至深。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5)

我们说鱼龙、鱼龙,鲤鱼跃龙门则化龙;

《逍遥游》有半鸟半鱼之鲲鹏。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6)

道家、佛家都认为:万事万物、光怪陆离、变化驳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焉。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也正是光影梦幻般皮影戏的精髓。

“妖魔鬼怪”之:鬼

循环往复之“变”,最终,轮到说“鬼”。

鬼何尝不是一种变化,只不过他是生死之变。

皮影戏“五鬼闹判官”讲:包公走在一个山谷里,听到鬼哭,他一问,原来是个冤死鬼。

包公就精魂出窍下地府。

有小鬼禀报他说:此案是判官营私舞弊所致的冤案。

包公抽丝剥茧,查出来原来是判官为了让自己阳间的外甥多活几天,就故意勾了别人下地府,包公一怒之下,把这个判官给铡了。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7)

皮影戏:鬼

民间故事,听起虽然荒诞,但细细一想,其实包含了重大的哲学问题。

比如这个鬼判,被铡之后由鬼变成什么了?

死可怕,知道死了变成鬼,还算有个归宿,但是鬼死后呢?

不知道最终走向哪里,才是超级可怕。

但是不要紧,聪明的老祖宗早已认清了这一问题,那就是他们明白世界的真相——轮回,也就是循环。

我们翻开《聊斋志异》,有大量“死后再死”的故事异闻。

有一小孩,因演水木偶溺亡,自己却不知道。

清明节是不是不适合约会(一起来聊一聊妖魔鬼怪嘛)(8)

水木偶

还到了龙宫和小龙女谈起了恋爱。

最后被龙宫里的人拆散,小孩一气之下再次跳河。

他死了,却在阳间活过来了。

由生赴死,由死复生,所以生死也不过是循环罢了。

所以呀,大才子唐伯虎临终,也留下这样一首绝命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