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武侠的人,心里都有一片江湖。
2005年播出电视剧《小鱼儿与花无缺》改编自古龙先生的《绝代双骄》,主要讲述了双生兄弟小鱼儿和花无缺在江湖的事迹。
如果问《小鱼儿与花无缺》还原了多少原著剧情,那么答案就是它只借用了角色名字。这部武侠剧中着力塑造了悲喜之间的极大反差,剧情环环相扣,情节连续紧凑,演员的表演也使得角色更有张力,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把它当做单纯的电视剧来看感觉是很OK的。剧中前喜后悲的剧情深刻诠释了什么叫“红颜薄命”,更是体现了古龙小说中“喜中有悲,悲中有喜,悲喜交加”的独特魅力。
小时候看电视剧《小鱼儿与花无缺》,因为年纪小,世界观也比较纯粹和单一,好人与坏人的区分就是很简单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那时只觉得江玉燕是女反派所以坏,谁能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竟然会有这么多观众开始喜欢她,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而不得,可怜又可恨。这个号称“血洗B站”把整部剧杀的只剩下剧名的女反派,现在看竟别有一番感受!
哪怕是该剧汇集了两岸三地最有名的明星张卫健、谢霆锋、袁泉、范冰冰领衔主演,但是依然掩盖不了作为配角还是将江玉郎变为女郎虚构的角色“江玉燕”的光芒万丈。
江玉燕的身上的标签,除了传统的“坏”与“可怜”,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人们称赞的超过三项的逆袭能力,比如超强的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分解判断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以及执行力。位列众多排行榜第一位女反派真的是实至名归。
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内容和结构,故事中拥有一个精彩的反派也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才算精彩?那就要讲到角色本身的多元魅力设定以及演员对此的演绎了。
今天,我们就以“江玉燕”为引子,浅析大众对大众对反派的审美改变。
1、什么是反派角色
一般认知中,反派不是个好词。
反派多被理解为与主角对立,使剧情产生戏剧性冲突的角色。
若说主角是个小白,反派就是陪练。他的存在,主要影响主角这个角色,他们动机相冲,需求互杠。
反派的基本作用是与正派对立,从而烘托正派的形象。试想,若没有反派的“阴险狡诈”,又如何体现正派的“高大伟岸”呢?
所谓正派千篇一律,反派各有千秋。反派角色从来都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重要角色,正因为有了反派才有了剧情的发展,也正是有了反派,才会凸现出主角的厉害。剧中的江玉燕就是作为凸显主角小鱼儿与花无缺的存在。
可以说,每一个成功主角背后,都有一个尽心尽力的反派。
反派不仅充当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产生并激化矛盾的重要任务;还是主角前行的最大阻力,给主角当前行助推器;甚至可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引导价值观。
就像《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直非常受大家的欢迎,而大反派伏地魔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塑造之成功,可能还要凌驾于主角哈利波特之上。伏地魔的邪恶,包括控制魔法部、摧毁霍格沃茨,都让他的凶名外扬,可以说没有伏地魔的杀戮,就没有《哈利波特》。
2、反派的发展变化
早期的影视剧作品,反派与正派往往处在对立面,即简单的“非黑即白”,忠奸一眼可辨。因此,观众常以哪边是好人、哪边是坏人,来区分人物派系。
但这样的反派坏得“无理无据”或“无血无肉”,只为了反派而反派的角色设定势必使作品“公式化”,“脸谱化”,长期以往,观众摸清套路后,会失去兴趣。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审美提高以及视野和角度也在发生变化,与之同时,影视书作品角色的个性化,尤其是反派的背景与性格多样化可以说是时代潮流的必然。
近来“反派”话题爆火,人们对正义与邪恶的定义不再像以前那样极端,多元价值观被广泛接受,非黑即白的二元价值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灰色空间。
相比过去,如今角色表现形式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注重人物真实,反派也从脸谱化、刻板化向个性化、多元化逆袭。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更加复杂、立体,贴近“人性”。不同反派的不同性情,都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其实喜欢反派,要是放在几十年前,这样的情况,倒是很难想象的。如今,喜欢反派,同样可以成为主流,大抵是因为年轻人希望更多个性与与众不同吧。
优秀的反派人物可以令人产生“其情可恕”的心理。因为成年人的世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复杂的多样的,有时候正不一定是正,邪也不一定是邪。现在很多反派角色之所以立体,群像剧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反派角色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正因为编剧抓住了人是多面的复杂的这一特点,从而转化为反派身上的矛盾点或吸引点。。
这种类型角色的魅力并非在于他们的反派身份特征——恶,而是这个角色身上独具魅力的某个性格特征或者能力延伸出的反派个人魅力。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 中的和珅尽管可爱、有趣,但小时候看只觉得他就是个厚颜无耻的大贪官,大坏蛋,但是当我长大了再去回味这部剧时,突然觉得和珅这个大贪官,实际上还是一个明白人,剧中看似一次次吃瘪,但却能一次次明哲保身,在一次次朝堂动荡之中依旧能够岿然不动,活得好好地,这里面透露出的学问,真的让人惊叹。
3、反派分类
一、纯粹的脸谱化反派
这类反派是比较自私的,这里又可以分为小恶类和大恶类。
小恶类是肤浅的,单纯邪恶且刻薄的,让人困扰的。比如《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雪姨,就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作为陆振华的小妾、依萍的后母,为人自私狭隘、奸诈滑头,处处针对依萍母女。这种反派的气场都是非常直观简单的,让人一看之下就知道这些是坏家伙。
大恶类,完全无视他人的生命,任意的毁坏公共财产等等。此类反派无恶不作,而且变本加厉,打破了你认知范围内的所有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红线。
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冯远征饰演的变态家暴男安嘉和也是这类反派,这个角色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噩梦,以及共同记忆。
剧中安嘉和之所以会家暴是因为他性格扭曲。他是著名的外科医生,表面看起来是个完美好男人,不仅拥有体面的工作,还有一个温柔贤淑的妻子,但没人知道他的真实面目有多可怕,明明心里爱妻子,作为却如此可怖,占有欲过强,更是家暴成瘾。
二、光与暗并存类反派
这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而是具有双面性即光明面与黑暗面共存的有血有肉的人,这类反派最重要的是特征是在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与主流相悖,且行为让人厌恶的,可谓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
去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中的魏莱就是这样一个女反派。她是老师家长眼里的“乖孩子”“好学生”,长得乖巧,家庭条件优渥,且成绩优异到有望冲击北大清华的女生。同时却也是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可谓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不过她的心里也有恐惧,作为一个被父母精心培养出来的“完美小孩”,最怕的就是让父母失望。
《琅琊榜》谢玉,刘奕君的谢玉算得上《琅琊榜》中重量级的大反派。他心机深重、老谋深算、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颇有枭雄风范。演员完美演绎出反派人物的内心,还有对于长公主的深情。
三、极致冰冷的执着者
这类反派活着只为守护自己内心的执着,也就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与追求。
电影《燃情岁月》中说:有些人听从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他们要么成了英雄,要么成了疯子。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便是后者。
“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亚瑟在日记本中如此写到,他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不疯魔不成活。
小丑和一般反派不同,虽然他所在的社会是畸形的,但他一直在试图改变;不过他对世俗的欲望为零,他在物质上一无所有,只有脸上那道父亲亲手划下的诡异伤疤。且他有无比强大的精神思想,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犯罪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世界观,就好像在追寻真理。
小丑已经超越了反派,在哥谭市这个舞台上成为了导演,试图将世界恢复到无规则的原始形态。小丑是被生活逼疯了的人,同时也激发了蝙蝠侠的无尽潜能。
《西游记后传》中的大反派无天的性格比较丰满,不是简单的恶人。每一个人都是善恶一体两面的,只不过无天的恶发挥到了极致,善念被关起来了而已。其实他的恶也是有目标的,就像灭霸一样,只是想让宇宙更好,而无天是要挑战佛法教条,改造佛界。
四、带洗白功能类反派
这类反派的设定是尽量将反派角色苦情化、悲情化、隐忍化、虐恋痴情化,可以说算是一种套路。而王艳版白飞飞算是这种套路的模板。
白飞飞,古龙名作《武林外史》中的绝色女子,出场时是楚楚可怜的孤女,同时亦是为仇恨而生的幽灵宫主。这部电视剧与小说相比,改动较大,所以引起很多原著党的不满。原著里面的朱七七跟沈浪在一起招很多人喜欢,但是经过电视剧里面一改编,沈浪甚至变成了一个渣男。
王艳饰演的白飞飞柔情似水,楚楚动人,谁能想到能温柔的面具下藏着一颗歹毒的心肠,她为离开沈浪嫁祸给朱七七,还趁机毁了七七的容貌,不过这一切的仇恨都是因为她娘欺骗了她。
现在不少洗白原著反派的角色的套路,都和王艳版白飞飞差不多,都是身世凄惨,爱而不得,做到坏事都是环境所致,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爱上别人,都是为爱才黑化、和男女主各种相爱相杀的虐恋。但最后常以楚楚可怜的无辜模样激起观众的同理心,博得同情和怜爱。
还有好人变坏、背负一切却隐忍不发的也是这种类型反派。像《宝莲灯》中的二郎神杨戬,从未见过人气如此高的反派逆袭,二哥的用心良苦曾让多少人心疼。玄衣银甲,御风乘云,二哥的那份俊朗又岂止是“盛世美颜”四字可以形容的?他的骄傲、他的孤独、他的隐忍,一切都令人深深着迷,甘心为之倾倒。
五、外在完美类反派
外在像罂粟花,这种花是一种非常好看的花,但是美丽的花朵中隐藏着恶毒的危害,这也是这类反派的最大特征。这类反派常常帅气美丽或才华横溢,智力、体力或者超能力,第一眼吸引观众的注意,且“能够与正派势均力敌”,他们往往足够有内涵、有层次、有深度、够聪明,却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世界观。
看过电影《无耻混蛋》的人都不会忘记里面那个看似优雅、实则残忍的纳粹。与那些歇斯底里、张牙舞爪的坏人不同,他始终风度翩翩,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甚至在残杀犹太老百姓时也面不改色,简直是人面兽心、衣冠禽兽的最好诠释。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也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拿下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林仙儿,林仙儿也是此类人物正宗的代言人。
六、化反为萌类反派
这类反派做到了“化反为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物本身自带的“邪恶”属性。
就像《都挺好》苏大强,可谓是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红”。“熊大人”靠一己之力,让家里的三个孩子分手的分手、离婚的离婚,自己却一心惦记着买房和蔡根花宝贝。倪大红看似全程无表情的演技,却将胆小怕事、虚荣、怂、作、自私、还有讨人厌的倔描摹得浓墨重彩。
4、大众审美以及转变背后
电视剧电影层出不穷,但是几乎一大半的影视剧作品中都会有一个超级大反派,这些大反派在影视剧作品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而大众以前和现在对反派角色的态度之变如此之大,其实离不开大众审美的变化。
对于审美,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
大众从以前单纯的厌恶一个反派,到现在刷屏反派。除了反派的颜值,其实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审美心理:
一是一种同理心:
真实的世界,没那么简单,坏人没那么明显,甚至每个人心中都有坏的一面。很少有天生就是大坏蛋的反派,他们通常经历了更为曲折的人生,由一个普通人甚至是好人慢慢堕落,这之中的转变会折射一定的现实。而且相比有主角光环笼罩的主角,现实中我们的处境更像是银幕中的反派,没有天生运气,也没有贵人相助,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努力。
二是逆反心理
在普世价值观中,我们都知道支持和喜爱反派是不对的;但正因为这样,在观看影视或者文学作品时,我们的反叛心理就会试图打破这种“限制”,让那些离经叛道的反派看上去更有魅力。
而且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在1912年提出了审美的“心理距离”说,即“认识到了主客体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审美才能进行”。距离的存在让我们解除了防御心,可以迅速进入审美状态,也让反派变得无害。
三、崇尚个性心理
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观众已经厌倦了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我们希望看到有性格瑕疵的正派,也喜欢见到邪恶得让人有些喜欢的反派。
主角人物往往需要承载沉重的人物使命和教化功能,一言一行皆须仔细斟酌,主角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坚强、勇敢、善良都是主角的代名词,因而在塑造主角时有时难免脸谱化。而与之相比,可以肆意展示自己人物个性的反派就更为的打动人心。
超人气反派大多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达目标绝不罢手,有着远超常人的执行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屡败屡战,永不屈服于命运,其最核心的特征即对自由的追求,使他们不是成了疯子,就是成了传奇。
虽然反派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给主角铺路。人物始终是重点要素之一,不仅主角需要有优秀的性格特征,想要塑造优秀有魅力的反派,也是如此。
以上这几种反派类型中,好人变坏的悲情反派最吸引人,他们的失足往往折射出人性共同的弱点,多多少少都会和观众产生共鸣。一方面观众对他们的遭遇报以唏嘘与同情,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恶行难以认同。实在是又爱又恨。这些反派毕竟为了自我,为了人格独立挣扎过,奋斗过,哭泣过,抗争过,从而使我们感受到人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这远远比主角光环笼罩的主角人物更具魅力。他们的人格具有多面性,其正与邪的交织往往更具有表现力。
当然,每个出彩的反派,都离不开编剧的塑造与演员对其演技的塑造,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正反派就没有对立面,反派角色一定程度上在经典的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
一个成功的反派无疑是全剧的灵魂,剧情的发展、高潮的迭起都由他来完成。一个具有魅力的反派相比正派更能摄人魂魄,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美好总虚幻,有缺陷的才是最真实的。
不过人之所以称为人,不仅仅是会思考,更重要的就是因为有道德感以及有自我约束力;且一个人成长,往往是在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的过程中进行的。就像约翰·济慈有诗云:“牢狱能禁锢身躯,却无法禁锢灵魂;镣铐能锁住双脚,却挡不住心灵舞蹈。” 喜欢反派不要紧,但就让反派留在作品中,现实中还是希望我们心底有块干净的自留地,有一颗初心,守住一些底线,做一个善良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