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ARM可谓火得一塌糊涂,芯片出货量节节攀升,各种科技新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ARM到底是个啥,它又为何如此火爆呢?

ARM是什么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ARM这家公司,也可以指一种芯片架构技术,还可以指应用这一架构的处理器。

ARM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英国剑桥的Cambridge Processing Unit公司,它在1979年改名为Acorn Computer,据说起“Acorn”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因为电话目录里能排在“Apple”的前面。

1981年,公司拿到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电脑订单,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芯片可用,求助无门后Acorn决定自己动手造芯片。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Acorn终于在1985年完成了芯片的设计,命名为Acorn RISC Machine,这就是ARM芯片的由来。

1990年,由苹果和VLSI投资,Acorn改组成立了ARM公司,此后ARM就成了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缩写。

RISC的全称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它支持的指令比较简单,所以功耗小、价格便宜,特别适合移动设备。

乘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股东风,再加上芯片设计IP(知识产权)授权的商业模式,ARM随后的发展一日千里,并打造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生态系统。ARM几乎完全垄断了移动终端的芯片市场,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之所以“智能”,背后都有着ARM的功劳。

ARM与x86

作为我们最为熟知的CPU两大架构,ARM与x86有着诸多的不同。

前面我们说过,ARM使用的是精简指令集(RISC),因此功耗小,成本低;而x86使用的则是复杂指令集(CISC),指令集越复杂,处理能力越强大,性能越高,当然与此同时功耗也越大。

另一方面,以Intel为首的x86架构凭借多年在计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形成了巨大的用户群体,也在软硬件开发方面形成了统⼀标准,因此X86在软硬件的兼容性及可扩展性方面要优于ARM。

基于上面的原因,x86主宰了计算机、服务器等高性能高功耗领域,ARM架构则几乎垄断了移动终端、嵌入式设备等低功耗低成本领域。

但时代在变化,无论是多年来ARM向PC、服务器领域进行的尝试,还是x86降低功耗的努力,都有种“双向奔赴”的感觉,二者之间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模糊。

相较于x86尤其是Intel的垄断封闭,ARM的开放态度让其生态体系也逐渐成熟完善,颇有些“二分天下”的意思。而随着云、5G、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ARM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此外,出于国家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需要,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芯片(如飞腾、鲲鹏)目前已成为替代Intel等国外CPU芯片的最佳选择。在信创的背景下,ARM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大家都知道,Panabit是一款基于x86架构的一体化智能网关,高性能一直是Panabit的强项,功能全开后吞吐性能可以达到100G。

如今,我们即将发布极具性价比的ARM版中小微系列产品,发布细节可线下咨询。ARM版Panabit网关相比x86的版本,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下沉,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新产品即将上市,我们也将在后续为大家带来ARM版Panabit的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arm平台的发展:ARM一小步国产化一大步(1)

arm平台的发展:ARM一小步国产化一大步(2)

ARM版Panabit剧透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anabit支持ARM之后,使得国产化Panabit成为了可能。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中高端国产的ARM CPU和网卡芯片适配,实现了万兆线速的现网DPI全功能转发能力。

arm平台的发展:ARM一小步国产化一大步(3)

我们的目标是单CPU同样达到100G,静待我们更多纯国产化型号陆续发布吧~

arm平台的发展:ARM一小步国产化一大步(4)

更多精彩:

大唐,我们来了

如何打造易用高效的门店无线网络

如何定位解决网络中的重传

,